《美食家》写于1983年,为著名作家陆文夫的代表作。
小说巧妙地将一个纯朴、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个一辈子沉湎于吃喝的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结在一起,以富于变化的叙述手法,将各色人物历时四十年的生活汇合在“吃”这一主题之上。主人公朱自冶好吃的不变性恰恰揭示了历史的多变性,他的沉浮,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作者善于以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景致、名菜佳肴、历史古迹等营构独特的景观,形成作品特有的情调、意境和韵味,加上吴语的运用舒卷自如,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树一帜。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外出版。
陆文夫(1928/3/23——2005/7/9),生于江苏省泰兴县四圩村。1948年在苏州苏州中学毕业后,赴苏北解放区投身革命。 1949年随军南下,回到苏州。历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江苏省文联专业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副主席,《苏州杂志》主编。 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人之窝》;中短篇小说《美食家》、《井》、《小贩世家》、《小巷深处》、《围墙》等;散文《梦中天地》、《林间路》、《壶中明》、《姑苏之恋》等,以及刨作谈等等。作品多次获奖,小说《美食家》等在多个国家翻译出版。1989年获法国授予的法兰西文学骑士勋章。
《美食家》 高小庭从一开始就在抱着好心做了有悖于人民意愿和时代趋势的事。他过于不懂变通,不知道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他身上的某些习气,或许可以看出浩劫中他被批的原因,也可以折射出整个时代中不懂得实事求是的现状。 朱自治爱吃,会吃,好像是没有碍...
评分那个年代的小说不可避免有政治宣传功能,现在可以当西洋镜看了。 但美食永远有生命力。在这里,物质的吃上升到精神的吃,这就是小资。小资拒绝纯本能欲望满足。 生命力旺盛的还有幽默。当作者对“我”不认同,事实上在对“我”作善意的批评时,其笔墨尤其令人发噱。 尽管“我”...
评分 评分作为一个从小就是吃货的人,美食对我的意义虽不及朱自治那般已渗入其骨血,但是每当我看到美食的时候,烦恼便会一扫而光,也许这正是我生性豁达开朗的原因之一。那么美食里面到底包含了什么样的魔力能让这么多人对之着迷呢?那陆文夫则犀利地看出,这也学包含着一种美食...
评分我刚上初中的时候,《美食家》写出来了。那时的小说连续广播节目中播出过这本书,我断续地听过几次。对于一个小孩子而言,不可能对吃喝有多么深层次的理解,能舔着5分钱的牛奶冰棍听单田芳的评书,就是我最向往的享受了——物质也有了,精神也有了,夫复何求。 二十多年以后,...
当年的基本篇目至今才读。毕竟是八十年代的作品,文学史上的小小珍珠,时代痕迹还是蛮重的。吃是中国人永恒的无奈之举,毫无独立精神的糜烂之花。小说里吃仍然没有构成对压抑的反思,只是忘却过去的麻醉剂。但陆文夫在这篇里最有力的描绘,是成功的表现了革命干部和美食家同样的不可爱,而且至今无法和解。与《棋王》里饱含反讽的吃货不同,陆文夫的描绘是消极但却客观的。
评分换个角度审视那段历史
评分时代印记太多,不过满满都是熟悉的姑苏风情,我严重觉得这本书影响了我娘的做菜风格和理念
评分文字好,是能读出来那种好。
评分每次看这种背景是流离乱世小说,都觉得被刺得很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