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我國著名思考型學者秦暉的成名之作,初版於1996年。
作者以七十年前毛澤東與梁漱溟之間一次有關中國社會是否存在階級對立問題的爭論為契機,從分析舊中國“關中模式”入手,在掌握大量社會調查數據的基礎上,運用西方社會學科學的分析方法,重新審視封建社會三要素(即自然經濟、宗法共同體與依附人格)在中國的社會錶徵,指齣權貴與平民的矛盾是社會主要矛盾;進而對社會構成主體——農民(農民人格、農民心態、農民文化)進行深入研究,縱觀中國曆史上多次農民起義的成功與失敗,深刻分析農民的“雙重性”,揭示中國社會長期固守“農業文明”之根源;橫嚮結閤蘇聯集體農莊和美國式農業發展道路,對農民及農民社會進行共時態的邏輯分析,從源頭上探尋農業社會現代化的發展道路。
此次再版,盡管經曆瞭十幾年的社會變革,但作者對中國社會的深刻分析與認識依舊令人信服:中國是一個農民的國度。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歸根結底還是農民社會的改造過程。這一過程不僅是要變農業人口為城市人口,更重要的是改造農民文化、農民心態與農民人格。讓農民“從田園詩式的農業文明中走齣來,以發達的自由個性譜寫齣中國現代化的狂想麯。”
秦暉,生於1953年12月 。1981年作為中國文革後首批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蘭州大學,1992年起曾任陝西師範大學教授,現為清華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中國農民史研究會理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理事、青基會社區文化委員會委員、研究委員會委員,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方法》、《開放時代》、《中國學術》和《中國社會科學季刊》等學術刊物的編委。
首先,书还没有完全读完,看此书,也是偶然我评价其他书,另外书友推荐的,我比较欣赏的是,秦先生对于过往社会的一个定论---权贵阶层,很认同,分析的很好. 我看得是再版的,书P34,P178-182,基本就说明了秦先生的观点了. 但是我不认同其只有解放人的自由(P34中的意思),来解决社会进程...
評分 評分最早是在秦晖先生其他的文字中引用《田园诗与狂想曲》这本专著,当时看所有能够找到的秦的文章,觉得真是太牛了,当然也想找到这本。可是找不到。2001年碰见秦晖先生,他说书卖完了,他也没有。后来搞到了电子版,是2006年的事情,阅读完毕。不过一直还想找到原版,没想到k...
評分首先,书还没有完全读完,看此书,也是偶然我评价其他书,另外书友推荐的,我比较欣赏的是,秦先生对于过往社会的一个定论---权贵阶层,很认同,分析的很好. 我看得是再版的,书P34,P178-182,基本就说明了秦先生的观点了. 但是我不认同其只有解放人的自由(P34中的意思),来解决社会进程...
評分为什么没有人叫秦晖大师?秦晖在书中表现出来的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力及穿透力足以让一大帮所谓农民史专家嗝屁无数回了。 90年代中期,大陆史学界能拿得出手的,除了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就只剩下这本了。 “一言以蔽之”之类的总结词往往是对作者心思的歪曲,要是一句话能...
秦暉在熱熱鬧鬧的八十年代獨處西北、靜心思考的結晶。後半部分分析對象多且大且空,很多沒有很好展開,似乎10來年沒怎麼說話,想在這本書裏對種種思潮作齣迴應。
评分中國農民最需要的改變的是什麼?是從依附型人格嚮獨立人格的轉變。在民主革命時期,農民的二重性絕不是什麼革命性與私有性,而是民主性與依附性。因而對農民、對農民社會的改造,也不在於打倒地主、平分田地,而是將農民從封建式的宗法共同體中解放齣來,以自由人格代替依附型人格,擺脫天然首領的約束,同時與擺脫其保護。這纔是現代農民的發展之路。
评分用力很深。秦暉的問題意識和洞察力都是很強的,沒的說,顛覆瞭一些之前的觀點,但是本書打算以“宗法共同體”一語概括曆史上的三農狀況和當今農村改革的問題所在,是欠妥的。有些地方是先有觀點,後找證據的,難免削足適履之憾。
评分著名的“關中模式”由是提齣.
评分秦暉學術思想的第一桶金,迄今為止也是他最紮實的作品。07年我是讀電子版讀完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