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弗里德曼,生于1947年,斯坦福大学Frederick P.Rehmus Family人文科学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康德、科学哲学、20世纪哲学史以及从康德到逻辑经验主义时期哲学与科学的互动等等。除本书外,其主要著作还有《时空理论的基础:相对沦物理学与科学哲学》;《康德与精确科学》;《重新思考逻辑实证主义》;《理性性的动力学》等。
1930年代以来,哲学分裂为两大阵营:在英语世界盛行的分析传统和在欧洲大陆流行的欧陆传统。本书通过一个关键性事件考察了这一分裂的起源:1929年在瑞士达沃斯,卡西尔和海德格尔之间的争论。参加这一分水岭事件的还有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维也纳学派的卡尔纳普。 作者解释了哲学分歧是如何与政治事件交织在一起的。海德格尔和卡尔纳普都将他们的哲学努力与个子的激进社会观相联系。卡尔纳普属于左派,海德格尔属于右派,而卡西尔则属于自由派的共和主义者。
之前才讀完heidegeer的第一康德書,這本書實在是很好的背景說明。之前拿到英文本,一直沒機會一覽,今日買到中譯,馬上來看看譯本品質如何!
评分如作者本人所言,完备而全面地解释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之分野并不是本书所能承担的一项工作。然通读此书之后不难发现,弗里德曼所觅得的几乎是理解这一分野最直接和具体的视角。以卡西尔与海德格在达沃斯的论辩为出发点,即是以在康德解释上的分歧为起点来理解他们自身的...
评分没有写完。 《分道而行:卡尔纳普、卡西尔和海德格尔》阅读笔记 前言 在前言中,作者迈克尔·弗里德曼首先认同了“分析哲学”与“大陆哲学”传统的根本性分裂以及双方在面对宏大叙事体系和关涉“超级概念”的哲学问题之态度上的差异,并进一步将这种分裂理解为要求...
评分囫囵吞枣看完了。也许有空的时候在看看第二遍,会写得更清晰些。现在留个印,这种书,一旦再进不去,太痛苦了。 我总把哲学认为是个逐渐递落的过程,也许就是无知者无畏,到已知得越多、未知得越多的过程。从最早的哲学的无所不包,到各种科学从哲学中逐渐剥离、进而建立自己...
马堡学派做的是拱顶结构,而我的现象学希望从地基的设计做起。——胡塞尔
评分內容不錯 翻譯得太爛了 如果沒讀過海德格爾或者上過相關課程 基本上會被翻譯困擾死
评分卡尔纳普——逻辑实证主义、社会民主左翼;卡西尔——文化符号学,现代共和派;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保守主义右翼。当然,这种哲学思想和政治倾向的对应有过于简单的嫌疑。不过透过这个简单的图示,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人类认识限度的态度是现代政治阵营划分的哲学基础。对于政治左翼而言,人类认识是有可能突破有限性,达到自由必然的真理的,因此他们在政治上通常会选择更加“普世”的世俗理性主义方案;对于政治右翼而言,人类认识必然是有限的,一旦超出这个限度,就不是人类理智可以掌握的事情了,因此需要诉诸非理性的“决断”,强调政治的“处境性”。卡尔·施米特与汉斯·凯尔森的决断论与规范论法学之争亦可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理解。
评分神书,尤其对海德格尔早期哲学背景的勾画,清晰有力,将很多偏见一扫而空。对新康德主义的梳理启发尤大,让我发现了自己一直按马堡学派的思路去理解康德而不自知。唯一的缺憾是对海德格尔在真理观上为什么转向了一种实践观念的解释依然不太清楚,只读本书会让人觉得他对胡塞尔的批判是突兀的。
评分如果不考察海德格尔为何与新康德主义的认识论传统分离,而仅仅基于卡尔纳普以降的分析哲学式偏见对其作出评判将是非常无知的表现。本书作者弥补了这种无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