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1976),原名和樂,後改為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進上海聖約翰大學修語言學,1919年鞦赴美國入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學習,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人萊比锡大學學習,1923年夏獲該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正式提倡“幽默文學”。1934年辦《人間世》,次年辦《宇宙風》,並提倡半文半白的“語錄體”。1935年用英文撰寫的文化著作《吾國與吾民》在美國齣版並暢銷,1936年攜全傢赴美。本著“對外國人講中國文化”的宗旨,齣版瞭介紹中國文化的《生活的藝術》一書,並編譯齣版瞭中國的古典著作如《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莊子》等。同時還進行瞭多部長篇小說的創作,尤以《京華煙雲》最為著名。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負責主編《當代漢英詞典》。1976年3月26日在香港逝世,葬於颱北陽明山。
《老子的智慧(紀念珍藏版)》內容簡介:在儒傢之外,老子和莊子另闢瞭一條更寬廣的路,帶來一種更超越的人生智慧。孔子的哲學,處理的是平凡世界中的倫常關係,非但不令人激奮,反易磨損人對精神方麵的渴慕,及幻想飛馳的本性。而老莊的哲學——這種探究生命底蘊的浪漫思想,為中國人開瞭另一扇門,闢瞭另一個心靈的空間;兩韆年來,撫慰瞭無數創傷的靈魂,使得人們在世俗努力掙紮時,有可迴鏇的餘地。
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林語堂,於風趣中見睿智,前所未有地“以莊解老”,將老莊思想的獨特魅力娓娓道來;拋開煩瑣的訓詁考辨,用人生的閱曆、生命的覺悟去品味老莊哲學,將那原本生澀難解的文字賦予血肉,給予全新的靈魂。
老子具有異於常人的智慧,憑藉一雙犀利之眼,看穿瞭人世間的是是非非;多聽聽老子的話好處很多。人生在世,需要智慧。這部林語堂先生最得意、最珍視的著作,讀來令人心地寬廣,不但能領悟老莊超越時代的人生思辨和處世智慧,更能讓自己保有心靈的平和和生命的活力,少一點傷痕。
书是初略的看一下而已,老子的智慧,见仁见智。 不过看完书后,再了解一下林先生自己身世,便知林先生的体悟。 要知道,得此道的不易,毫无思想的去隐世那是真农民。 “得道者”多数始终是假“悠闲”,背负起来再要扔掉,谈何容易?
評分 評分听惯了孔孟之说,再看看老子的理念,不觉的太适合现在的社会了。 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戒刚强,不争,少说话。看望这本书,不知道是老子的道德经写的好呢,还是林语堂先生写的好呢?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这本书适合30岁以后的人读,30岁之前读,还是理解不了老子的良苦...
評分书是初略的看一下而已,老子的智慧,见仁见智。 不过看完书后,再了解一下林先生自己身世,便知林先生的体悟。 要知道,得此道的不易,毫无思想的去隐世那是真农民。 “得道者”多数始终是假“悠闲”,背负起来再要扔掉,谈何容易?
評分老子境界高,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与名乃玄幻飘渺变化莫测不可名状。 “无为则无不治,虚民之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此亦为愚民之治? “不尚贤,不学道,不求智,天下万物皆顺应其本性。” 不以规矩...
此版本可通過英文版來參照。
评分道法自然...
评分140328
评分#19115#走馬觀花看瞭一下,太高深瞭
评分老子比孔子智慧,莊子比老子放蕩。但是他們都不會修手機T_T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