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

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侯宜杰
出品人:
页数:480
译者:
出版时间:2009-08-01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110288
丛书系列: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图书标签:
  • 历史
  • 侯宜杰
  • 中国近代史
  • 宪政
  • 中国宪政史
  • 政治学
  • 近代史
  • 政治
  • 二十世纪初
  • 中国政治
  • 改革风潮
  • 清末新政
  • 立宪运动
  • 历史变革
  • 政治转型
  • 近代史
  • 社会变革
  • 君主立宪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最优秀的清末立宪运动史,发掘大量史料尤其是报纸杂志,第一次全面、系统、详尽、真实地展现了清末立宪运动史的全貌。

晚清史名家深入讲述,朝野活动场面不断切换,人物情景经常交替,动态地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的历史画卷。

观点鲜明,提出许多创造性的独到见解。

------------------------------------------------------------

侯宜杰所著《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是本关于立宪与经济发展和中国商人阶级成长的关系的杰出著作。此书详尽地记载了清朝末年中国的商人是中国立宪运动最强大的推动力之事实。在推动立宪过程中,各级商会形成网路,并逐渐学会英国式商会的自治和民主管理。在预备立宪公会等组织中,商人即占明显优势。

——杨小凯

(该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又错综复杂的历史画卷,读来颇多启发。……作者对于清末立宪运动史的研究视野是开阔而富有成效的。论著以此为主轴,将这股与革命思潮并兴的政治改革风潮置于晚清社会走向近代化的大背景中,给予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考察。

——《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4期

(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而又详细地揭示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全过程,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并在充分掌握史料的基础上,将这个领域的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上……提出了许多启发性的新课题。这对于立宪运动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它标志着立宪运动史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

——《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第1期

作者简介

侯宜杰,1938年生,江苏省沛县人。山东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清末立宪运动史》、《袁世凯全传》、《袁世凯评传》。发表《论清末立宪运动的进步作用》、《论立宪派与革命派的阶段基础》、《应为康梁和立宪派正名》、《论康有为的变法纲领》、《如何评价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等论文数十篇。

目录信息

绪论
第一章 惨变酿成惨祸
一、慈禧倒行逆施
二、康有为不改初衷
第二章 立宪思潮兴起
一、“新政”不新
二、根本变革在于立宪
第三章 立宪运动高涨
一、普遍激昂的呼声
二、立宪派的多方策动
第四章 确立基本国策
一、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
二、宣布仿行宪政
三、改革政治体制
四、加紧筹备
第五章 立宪团体应时而生
一、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二、上海宪政研究会和预备立宪公会
三、吉林自治会
四、宪政公会
五、帝国宪政会
六、政闻社
七、广东地方自治研究社和粤商自治会
八、贵州自治学社和宪政预备会
九、君主立宪与民主立宪的论争
第六章 要求确定召集国会年限
一、杨度首创和平请愿
二、各地纷起响应
三、决定九年立宪
第七章 推行地方代议制
一、摄政王的姿态
二、省咨议局成立
三、开展地方自治
四、新的立宪团体
第八章 国会请愿热潮
一、第一次请愿
二、第二次请愿
三、咨议局联合会召开
四、第三次大请愿
五、第四次请愿
六、运动的意义
七、又一批政治团体出现
第九章 资政院内风波迭起
一、咨议局坚决反对督抚侵权违法
二、资政院开议
第十章 分道扬镳
一、皇族内阁粉墨登场
二、拟订法律
三、决心推翻皇族内阁
四、组建合法政党
五、点燃革命的导火索
六、由立宪转向革命
第十一章 失人心者亡
一、面对革命的抉择
二、资政院于四面楚歌中消逝
三、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四、立宪运动的进步作用
结束语
征引文献
附录论著目录
后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侯宜杰口述袁世凯与民国人物 许知远 李翔 谭旭峰 2010-12-13 10:44 侯宜杰今年72岁,满头白发,笑的时候眼睛眯起来,平和而谦逊。与他历史研究生涯相伴的,虽不算著作等身,但22年一直在不断修订完善的《袁世凯传》和立宪运动研究,已使他成为同...  

评分

最早知道本书是通过小凯先生的《笔记》,官修国史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作用基本是否定,所谓有其软弱性。现在看来,对商人群体的判断要重新审视。商人通过自己的敏锐、勇气在社会谋生,尊重和崇尚平等和自由竞争,这样的努力应当看做对传统官本位思想的有力颠覆,这个群体应当...  

评分

最早知道本书是通过小凯先生的《笔记》,官修国史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作用基本是否定,所谓有其软弱性。现在看来,对商人群体的判断要重新审视。商人通过自己的敏锐、勇气在社会谋生,尊重和崇尚平等和自由竞争,这样的努力应当看做对传统官本位思想的有力颠覆,这个群体应当...  

用户评价

评分

内容翔实,虽然为立宪运动正名,但其史学基点仍然立足于马列的老一套,用语陈旧,煞是可惜。

评分

应该说,大清立宪的愿望是真诚的,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是清廷的立宪蓝图与立宪派的蓝图相去甚远,二是皇亲国戚与士绅阶级在利益分配上发生失衡。蓝图相去甚远让立宪派在理念上怀疑清廷,利益分配失衡则在现实上重击了立宪派。当理想和现实双双破灭,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立宪与革命殊途同归。

评分

为立宪派正名!了解清末立宪派的一本好书,开国会、立宪法、民选官员、责任内阁、地方自治,这是一条人间正道!

评分

为立宪派正名!了解清末立宪派的一本好书,开国会、立宪法、民选官员、责任内阁、地方自治,这是一条人间正道!

评分

研究很扎实,但是作者有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倾向。就自己而言,我觉得作者对于政府一方的评价缺乏实在的研究分析,较为草率。另外,民主共和精神可能其实并不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