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从灾难中总结吸取教训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大悲剧,是国家民族的一场大灾难。但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文化大革命”?国家主席刘少奇为什么被诬陷致死? “接班人”林彪为什么要叛逃?煊赫一时的“四人帮”为什么变成了阶下囚?……本书都予以详尽研究解答。
该书理顺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混沌一团的历史线索:讲清了“文化大革命”的来龙去脉;剖析了“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的失误、弊端、错误;揭露了“文化大革命”中形形色色的假、丑、恶现象;找到了“文化大革命”中正确不能抗拒错误的原因;揭示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形成、发展、终结的历史必然。它对“文化大革命”作了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论述,并以“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教育后人,是一部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可读性很强的专著。
历史都是事后写,难免事后诸葛亮。为了方便,就开出二大阵营。其实,大变革时代,人们就像春运时候的人群,随波逐流,身不由己,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最安全的选择。即使是舵手、弄潮儿,也不是一开始就把所有事情、所有步骤都想好了,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石头过河。最后结...
评分金春明教授有一本简史。当然是正史的笔法了。 王年一老先生的书,可读性强,也不失严谨。 王老已经去世。很遗憾。好像是书再版没多久。 对于这场大革命,我不属于经历者,但是十年文革对于社会生活和中国人思想的塑造,构成了我无法选择的成长空间,生命起点的空间。 包括唐山...
评分 评分最近,看了王年一的大动乱的岁月,里面转引的一些造反派的言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放到现在,有强权人物打着这样的口号,反利益群体反官僚,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 有的东西,四人是作为政治工具攻击别人的,但不能说因为是四人说的,就不合理,比如他们的反对开后门,要求临...
作者对从“五七指示”和毛给江青的一封信作为打开文化大革命的之谜的两把钥匙确实是很有见地的看法。今天新披露出来材料并未颠覆这部出版于1989年的作品的核心观点。本书认为毛发动文革时理想与权欲交织的恶果,而不仅仅是毛个人的错误,更有着深刻的制度根源。诚如小平同志所说,毛的错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不可能发生。不过本书有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材料,甚至是关键性的材料,都未注明出处。
评分至今已觉不新鲜,也就是当个提纲看。内容有很大的历史局限,当时材料有限、必须为“尊”者讳(即使是汪东兴)自不必说。如频繁引叶永烈之类的来源,大吹特吹西纠和联动等等,放到现在。。。其实还是有很多人这么做。
评分本书内容丰富,焦点集中于决策层十年的动态和斗争,史论结合,比较详实。美中不足,就是脚注不够规范。文化大革命,很值得研究。毕竟这是一场时间长,范围广的空前大动乱。了解如何搞政治斗争,对人民群众的辨别力的提高,作用不小。
评分文革研究不能苛求,这书在初版的年代已经代表国内的最高水平了。史料所限,作者对tg民主集中制的演变缺乏深入的分析,相关结论现在看来已经站不住脚了
评分这书用的史料都是八十年代一些报纸上的回忆和文革时的资料,八九年版也没修订但仍是一本很好的常识书。 在瓷器国,从来都是政治玩你,还自我感觉你玩政治。 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权利是最好的春药,仇恨与无知是最好的佐料抑或粘合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