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学家(上下)

大哲学家(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德] 卡尔·雅斯贝尔斯
出品人:
页数:856
译者:李雪涛 主译
出版时间:2010-1-1
价格:9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09207
丛书系列:社科文献精品译库
图书标签:
  • 哲学
  • 雅斯贝尔斯
  • 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存在主义
  • 德国哲学
  • 德国
  • 【卡尔·雅斯贝尔斯】
  • 哲学
  • 思想史
  • 西方哲学
  • 经典著作
  • 智慧
  • 人类思想
  • 精神探索
  • 思想家
  • 文化传承
  • 思维启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哲学家》是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晚期所构想的三卷巨著中仅完成的一卷,于1957年在德国出版。在本书中,雅斯贝尔斯跳出了自己尚以欧洲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哲学框架,也突破了哲学史的编年史的写作方法,而是以哲学家著作的独创性和相似的思维方式为取向,将世界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哲学家划分为思维方式的创造者、思辨的集大成者和原创性形而上学家三种类型,详细地阐述了他们光辉的哲学思想。本书确系大手笔写大家的思想风范,学术性较强,资料丰富、层次清晰、思想深刻、分析精辟。

作者简介

卡尔·雅斯贝尔斯:20世纪德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存在主义大师。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哲学》(3卷本)、《大哲学家》、《尼采其人其说》等。

目录信息

前言
导论
一 关于人类的大人物
二 哲学家与其他大人物的区别
三 大哲学家的标准
四 大哲学家的挑选和编组
(一)编组的必要性及其在历史上的变化
(二)将哲学家分成的三大组
(三)寻找分组中的原则
(四)为学习者的选择
五 与哲学家的交往
六 关于大哲学家的争辩
七 对大哲学家的疑问
八 对大哲学家描述的任务
【思想范式的创造者】
苏格拉底
一 生平资料(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
二 思想发展
三 对话
四 苏格拉底生命的本质
五 法院的起诉
六 柏拉图对苏格拉底的美化
七 影响史
八 苏格拉底不朽的意义
佛陀
一 生平述略
二 教义与禅定
三 教义的陈述
四 对佛陀创新问题的探讨
五 发展史
六 佛陀与佛教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孔子
一 生平
二 孔子的根本思想:借对古代的复兴以实现对人类的救济
三 孔子的道德、伦理规范
四 根本知识
五 孔子的极限意识
六 有关孔子的人格
七 孔子及其反对者
八 影响史
耶稣
一 宣告
二 耶稣的生平
三 对耶稣人格的看法
四 耶稣的影响
有关思想范式创造者的讨论
一 阐释的方法
二 为什么单单是这四个人
三 这四位大师的共同点和差异
四 我们对待四大哲学范式创造者的态度
【思辨的集大成者】
柏拉图
一 生平和著作:理解柏拉图的前提
(一)柏拉图的生平(公元前428年~公元前347年)
(二)柏拉图的著作
(三)理解柏拉图的前提
二 柏拉图的哲学
(一)柏拉图的思想
(二)可表达的问题
(三)理念、辩证法、厄洛斯
(四)柏拉图思想的特殊领域
三 特色与评论
(一)对柏拉图的总体评价
(二)柏拉图的局限性
(三)柏拉图对我们的意义
四 历史影响
奥古斯丁
一 生平和著作
二 从哲学到信仰的认识
(一)皈依基督教
(二)在遵循天启思想基本原理前提下,独立的哲学思想的改变
(三)奥古斯丁思想的发展
三 奥古斯丁思想的方法
(一)生存之光与《圣经》的诠释
(二)理性和信仰的真理
(三)上帝和基督
(四)启示信仰中的哲学思想
四 特征和批判
(一)在首次全部观点中的人格
(二)与克尔恺郭尔和尼采的比较
(三)基督教会思想
(四)奥古斯丁的矛盾
(五)作品形式
(六)人格
五 历史地位、影响史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地位
(二)影响史
(三)奥古斯丁对我们的意义
康德
一 生平与著作
二 康德走向批判哲学的道路
(一)前批判著作
(二)1766年之后的转折
(三)新问题:主客体分裂以及新哲学的出发点
三 康德对认识的解释的结构
(一)分裂
(二)感观性、空间和时间
(三)思想
(四)从判断中引出范畴
(五)两个基础
(六)出发点是意识而不是存在
(七)先验推论
(八)康德说明非对象性事物的源泉的方法之分析
(九)二律背反
(十)理智原型
(十一)回顾和总结
四 在其所有形式当中的理性的结构
(一)理念
(二)伦理行为
(三)对美的直观
(四)康德对超越性事物的哲学解释
五 康德的理性
(一)思维方式的革命
(二)康德的问题的广阔性
(三)康德的怀疑论
(四)哲学思维的消极意义与积极意义
(五)人的有限性与理性的界限
六 政治与历史
(一)基本思想
(二)公民社会的观念
(三)启蒙之路
(四)康德的时代
(五)康德的政治思想方式
(六)反对意见
(七)比较
七 对康德的批判
(一)科学性特点
(二)通向“教条”之路
(三)体系的要求
(四)康德哲学的局限
(五)康德的思维方式
(六)关于对康德的阐释
八 康德的历史地位、对今天的影响与意义
【原创性形而上学家】
阿那克西曼德
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斯
一 赫拉克利特
二 巴门尼德斯
三 比较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斯
柏罗丁
一 生平与著作
二 对柏罗丁的“体系”的描述
三 整体性的超越
四 认识的诸层次
五 思辨性的超越
六 堕落与升华
七 反对唯物主义与诺斯替教派
八 批判性特点
九 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安瑟尔谟
一 生平与著作
二 安瑟尔谟的基本哲学思想
(一)对思想的复述
(二)阐释
(三)安瑟尔谟基本思想的历史
三 安瑟尔谟思维的特点
(一)安瑟尔谟原本作为基督教式思维的哲学
(二)何谓安瑟尔谟的思维
(三)权威性
斯宾诺莎
一 生平与著作
二 哲学与生活实践
三 形而上学观点
(一)实体、属性、样式
(二)上帝
(三)两种属性
(四)样式
(五)时间;必然性
(六)上帝与世界之间的飞跃及其统一性问题
四 认识的理论
(一)认识的阶段
(二)观念
(三)与上帝的关系
(四)斯宾诺莎对自己根据几何学方法获得的洞识的阐述
(五)神秘主义、理性主义、思辨性思维
五 人
(一)人不是实体,而是样式
(二)人的思维与神的思维
(三)人是精神和形体
(四)人与动物以及人们之间的不同
(五)不朽与永恒
六 目的无涉和价值无涉
(一)目的和价值是从上帝观的颠倒中产生的成见
(二)我们作为样式的有限理智
(三)现实与价值
(四)两种认识方式的转换
(五)价值无涉的伦理
七 精神的奴役与自由
(一)关于情感的学说
(二)对奴役的描述
(三)观念与自由的可能性
八 宗教与国家
(一)斯宾诺莎的国家思想
(二)国家中的宗教
(三)斯宾诺莎的宗教解释和政治学的批判性特征
九 斯宾诺莎哲学的特点
(一)斯宾诺莎的哲学与本质一瞥
(二)斯宾诺莎的局限
十 斯宾诺莎的身后影响
老子
一 生平与著作
二 对老子哲学的阐述
(一)道
(二)道与世界
(三)道与个体的人(生命的实践)
(四)道与国家之统治(驾驭人类社会的实践)
三 独特性与批判
(一)老子的意义
(二)效法老子的各色人物
(三)老子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局限性
龙树
一 历史位置
二 思维操作
三 对学说的概括
四 有关学说意义的讨论
五 历史比较
附录
一 雅斯贝尔斯年表
二 《大哲学家》德文原书目录中译文
三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大哲学家》中文版第二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不学哲学,无以致千里。 了解世间万物,若从特性出发,那么,毕一生精力,也不能识九牛之一毛;若握其精骨,了其经脉,一发动而牵动全身,数载光阴则可识其大概,加以时日,终有所为。 固守一隅,则孤陋寡闻;坚守井底,则只识天之一角。学问,不能寡,需要众,走遍天涯海角...  

评分

Note: 1. Kommunikation—哲学的起源虽然是在外自我惊异、怀疑以及对临界境况的体验中,但最终包括这一切的在于寻求真正交流的意志里。这一点从一开始就看的出来,因为一切哲学都急于传达、诉说自己,以及让自己被倾听,其本质使得便是可传达性本身... 唯有在交流中,哲学的目...  

评分

我与哲学 从小就听闻哲学艰深,每日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也不能如孔子之意那般鼓励我去读哲学。一直到高中,哲学模块作为高考政治最难的部分,着实让我头疼,但还得硬着头皮上。一开始仍是好奇的,哲学是什么?政治课本也给出了一些回答描述,诸如哲学本义是爱智慧,...  

评分

Note: 1. Kommunikation—哲学的起源虽然是在外自我惊异、怀疑以及对临界境况的体验中,但最终包括这一切的在于寻求真正交流的意志里。这一点从一开始就看的出来,因为一切哲学都急于传达、诉说自己,以及让自己被倾听,其本质使得便是可传达性本身... 唯有在交流中,哲学的目...  

评分

Note: 1. Kommunikation—哲学的起源虽然是在外自我惊异、怀疑以及对临界境况的体验中,但最终包括这一切的在于寻求真正交流的意志里。这一点从一开始就看的出来,因为一切哲学都急于传达、诉说自己,以及让自己被倾听,其本质使得便是可传达性本身... 唯有在交流中,哲学的目...  

用户评价

评分

可惜这套书没写完

评分

只看了导读

评分

很不错,翻译的也挺好,纸质也很好。作为哲学入门读物还是挺合适的,一点都不难懂

评分

三年前标记想读,今天读毕,真后悔三年前没有借来一读

评分

可惜这套书没写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