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勒论负罪之在与信仰之在
祈求与上帝的应答
灵知人马克安的现代显灵
保罗书信中的“身体”初探
《约伯记》的文学形式与个体信仰
哲人王俄狄甫斯
刘小枫,1956年出生于重庆。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总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现为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主要学术著作有:《拯救与逍遥》、《沉重的肉身》,随笔集《我们这一代人的怕与爱》等。
(二)祈求与应答——奥斯维辛之后祈求实践的神学反思 ① 对基督徒而言,奥斯维辛之后祈求、祷告是否还会可能? 历史表明,在集中营中,基督徒的祷告祈求达到了何等切身的程度。因此关于上帝没有倾听并应答祈求着的祈祷的质疑,作为现代基督徒的我们决不能用肤浅...
评分承认有神存在是一回事,追求成为神是另外一回事,从人的角度看,思考神和成为神完全是两回事。真正的哲人必定将神看成思考的对象而非实践的对象,倘若把成神当成属人的目标,那么这种对高的成神追求就必定导致地的尘世生活的败坏和伤害。政治哲学的最高目的恰恰是在肯定哲学对...
评分(二)祈求与应答——奥斯维辛之后祈求实践的神学反思 ① 对基督徒而言,奥斯维辛之后祈求、祷告是否还会可能? 历史表明,在集中营中,基督徒的祷告祈求达到了何等切身的程度。因此关于上帝没有倾听并应答祈求着的祈祷的质疑,作为现代基督徒的我们决不能用肤浅...
评分 评分(二)祈求与应答——奥斯维辛之后祈求实践的神学反思 ① 对基督徒而言,奥斯维辛之后祈求、祷告是否还会可能? 历史表明,在集中营中,基督徒的祷告祈求达到了何等切身的程度。因此关于上帝没有倾听并应答祈求着的祈祷的质疑,作为现代基督徒的我们决不能用肤浅...
有人说哲学的父亲是宗教,这本书好像就是例证
评分P127-168,189-235
评分还算有启发性
评分什么东西!!!!!
评分有必要以后重读,初读时对神学的知识性欠缺阻碍了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