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俄] 车尔尼雪夫斯基
出品人:
页数:128
译者:周扬
出版时间:2009-2
价格: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20066759
丛书系列:外国文艺理论丛书(新版)
图书标签:
  • 美学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文艺理论
  • 文学理论
  • 哲学
  • 外国文艺理论丛书
  • 俄国文学
  • 文化
  • 艺术
  • 现实
  • 审美
  • 关系
  • 美学
  • 创作
  • 表现
  • 感知
  • 文化
  • 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讲述了在四十年代,俄国大多数有教养的人对于德国哲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的最优秀的政论家尽量对俄国公众重述在德国风靡一时的思想。那就是黑格尔和他的门徒的思想。

现在,黑格尔的追随者在德国本国已所剩不多了,在我国就更是寥寥无几。但是,在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他的哲学却支配着我们的文学界。差不多所有思想开明的人都对他的哲学起了共鸣,根据我国政论家们不完备的阐述认识了它。少数习惯于阅读德文哲学著作的人,还在自己的小组里讲解了在当时俄国报刊对黑格尔哲学的阐述中所没有谈到的东西;人们如饥如渴地听他们讲解,好学的朋友们都十分尊敬他们。在黑格尔生前,由于他个人的威望,在他的门徒中间保持了思想方法的一致。但是即使在他生前,德国哲学中已有这样的研究著作出现,在那些著作里,从他的基本思想出发,竟得出为他所避而不谈的结论,或者是他在极端需要时甚至加以谴责的结论。这些研究著作中,最重要的是匿名著作《论死与不死》(《Gedanken uber Tod und Unsterblichkeit》)。

作者简介

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俄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批评家。他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许多领域都做出了卓越贡献,始终以战斗的美学理论、文艺批评及文学创作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作为一个民主主义者,他坚决反对改良,主张农民革命,宣传推翻一切旧权利的斗争思想。著有长篇小说《怎么办?》《序幕》和美学论文等。

目录信息

第三版序言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美的反面
崇高与滑稽
伟大——非崇高
悲剧的概念
命运的问题
弱点与道德上的罪过
艺术中的美与现实中的美的比较
建筑
雕塑与绘画
音乐

所谓“创造”
艺术价值的夸张
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
再现现实与模拟自然有别
形式与内容
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
结论
马克思、列宁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语摘录
关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和他的美学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喜欢作者讲道理的方式,语句平和,有条不紊,不是很学究气。理论都是各讲各的道理,没有哪种说法必定就是对的,学习思考研究的方式、了解各种观点就好。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有专门评价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内容。

评分

和那批德国的著作相比,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作品显得通俗易懂,所下的定义和结论也都很明确。美就是生活,艺术美只是生活的再现,不会超过生活,艺术是为了说明生活和对生活现象下判断。“艺术所创造的美无论如何经不起如批评现实中的美那样吹毛求疵的批评。”而艺术之所以总被夸大是因为:自然的美不费人力,而艺术却要克服困难,所以显得稀有、难能可贵;艺术是人的作品,受人尊重;以及艺术迎合人的需求爱好。

评分

唯物主义美学,不喜

评分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他和黑格尔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艺术美不如自然美。造型艺术在轮廓、表情上不如自然;音乐中人声模仿自然,乐器中最完美的是提琴,因为提琴又是对人声的模仿;诗歌中的人物是典型人物和典型性格,使自然中的人物单调化和简单化。所有的艺术都远低于自然。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这些屁话我一条也不认同,车尔尼雪夫斯基和列宁一样都是坏家伙。在我看来,艺术美是人心灵栖息的场所,没有艺术的世界是难以忍受的,生活在生活里是残忍的、无聊的、庸俗的、无法让人直面的。艺术应当看不起生活,并把这种看不起表达出来。另外就是和《拉奥孔》一个毛病,严重和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脱节,现在看除了给人添堵根本没用,建议踢出美学书单。

评分

美在于生活。但过于否定艺术作品中的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