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时代中,所有人的财富都将通过碳排放这个媒介进行重新分配,高碳企业的财富会流向低碳企业,增碳行业会流向减碳行业,这些企业的财富重新分配又会逐渐渗透到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让所有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本书从气候变暖的历史背景和国际气候谈判进程出发,详细讲述了碳中和提出的原因、现状,以及从国家和企业层面如何实现碳中和。同时,本书详细介绍了碳中和带来的一个新兴金融市场——碳交易市场的体制机制及参与方法,以及一个新兴的行业——碳管理行业的业务内容及市场空间。最后,本书以个人角度出发,讲述在碳中和时代下,个人应当如何从日常生活、学习就业和投资理财方面为碳中和做出自己的贡献。
汪军,四川成都人,留韩硕士,四川大学碳中和客座讲师,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作者。资深碳管理咨询师、培训师,韩国碳市场专家。2007年加入碳管理行业以来,曾在中韩气候变化领域相关政府、交易所、审定核查机构和咨询机构任职多年,曾任韩国三星、现代、浦项制铁等大型企业的低碳顾问。
在从事碳管理的多年时间里,曾主导过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碳管理相关课题研究及碳中和标准开发,参与了包括中国、韩国、肯尼亚、尼日利亚、加纳等多个国家的碳资产项目开发,以及国内多个地区企业的碳核查。
曾在英国Climate Policy、韩国农村规划学会、韩国能源气候变化协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科技与创新》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开设公众号“老汪聊碳中和”,著有碳中和原创文章近300篇,是碳中和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自媒体。
汪军的《碳中和时代》讲述了碳中和提出的原因与现状、国家及企业层面如何实现碳中和、碳交易市场的体制机制、碳管理行业等,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碳中和的体系。 书中讲到碳中和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时代里,所有人的财富都将通过碳排放这个中介进行重新分配,高碳企业的财...
评分 评分作为一名研究生,汪军老师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我们课题组目前从事的就是双碳的研究,突然的新课题,让刚步入研一的我跃跃欲试,但是因为之前关于双碳的了解真的很少,所以急需加强学习。刚开始我就是在微信里面疯狂关注带有“双碳”字眼的公众号,也就是在这样的巧合下,我...
评分1.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性: 1)除了解决气候问题以外,我国实现碳中和可能有三个重要的目的, 一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 三是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并且发挥技术和制造业的优势,让我国从能源进口国,转变为能源出口国。 2)这三个目的可以成为你判断...
评分1.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性: 1)除了解决气候问题以外,我国实现碳中和可能有三个重要的目的, 一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是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工具, 三是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并且发挥技术和制造业的优势,让我国从能源进口国,转变为能源出口国。 2)这三个目的可以成为你判断...
碳中和,以前基本都是从新闻、媒体和一些自己做投资的人嘴里听这个词,思维还停留在新能源选股、优质成长企业对标等层面,这本书花了几天时间看完了,算是比较基础的全面的一本把碳中和这个领域从底层逻辑到市场应用再到未来发展讲得很透彻的一本书。认真去看会有很大收获。我们都知道现在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普通人在这个变局中又会有什么机会和如何顺应趋势,有太多不确定性,但往往不确定性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往前走一步,走得踏实一点儿,迎风而上!
评分碳圈入门书籍,无论是投资、创业、跳槽,还是纯好奇,这本书都是不错的选择。
评分这本书是目力所及对碳中和比较完整清楚的科普。1.为什么要提碳中和,它和之前提的碳减排是什么关系?作者说,碳减排的难度在于各个国家要商量出一个减排量分配额,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碳中和的好处是不用分配了,只要每个国家自己管好自己就行,因此更容易操作。2.碳中和就是某个主体(国家、企业、个人)净碳排放为零。3.碳中和目标下,各个国家需要确定自己的自主贡献,这些贡献汇集起来,要达到《巴黎协定》2100年较工业时代之前温升不超过1.5度的目标——2050年全球碳中和只是碳排放绝对量达到峰值,之后再花50年负排放,降到1.5度。4.中国2005年碳排放超过美国,之后一直承担巨大压力。中美合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基础。5.碳中和将对能源、技术、市场、资本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但我还看不太清。
评分感觉看了厚厚的一本书,但细品下来好像又没有看。所有的内容通过碳中和三个字都能联想到了。碳中和最近的热度持续不减,对于我这样的创业者很焦虑,想要抓住一些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抓起。
评分科普碳中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