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1935年施劍翹在佛堂射殺軍閥孫傳芳這一扣人心弦的曆史事件,通過對媒體、政治和法律檔案的詳盡調查,展示瞭施劍翹設法為父復仇、吸引媒體注意並爭取公眾同情的策略。作者認為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轟動並激發同情,是因為它與性彆規範之論爭、法製改革與法外正義孰輕孰重以及國民黨政府擴張威權統治等更大的社會性問題聯係瞭起來。在這次審判事件中人們關注的不僅僅是一個年輕婦女的命運,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戰民國之政治權威這一更大問題。
林鬱沁(Eugenia Lean),中國現代史、科學技術工業史和情感研究領域的學者。於斯坦福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0年),並從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碩士(1996年)和博士學位(2001年)。曾執教於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2002年起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現任哥倫比亞大學魏德海(Weatherhead)東亞研究所所長。本書被美國曆史研究學會授予2007年度費正清奬,被評為現代東亞曆史研究中的最佳著作。2020年齣版《中國本土工業主義:化妝品帝國形成中的本土創新及外來科技,1900-1940》(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2020)。
陳湘靜,本科、碩士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係,並從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得亞洲研究和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清華大學外文係、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批評理論、亞洲現代性。
施剑翘本人所宣称的为父报仇的杀人动机,以及被刺杀的孙传芳所具有的下野军阀这一特殊身份,在广泛新闻报道和娱乐化改编文学戏剧改编下,使得此案迅速成为当时媒体大众关注的焦点。施剑翘复仇案被赋予了孝、侠义英雄主义、因果报应的涵义,该案背后所反映的感性同情与理性法治...
評分8.5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影响 本书大致讲述施剑翘(及其幕后势力)通过利用舆论 产生公众同情 公众同情影响法官 法官被迫考虑民意(“情”和“礼”是否能影响审判结果的减刑因素?)并且政府产生了关注 政府通过赦免回应了大众同情 从而规训社会并党化司法领域(并...
評分 評分最初听说施剑翘还是源于对她“为父报仇的女侠故事”,当时只觉得这个女子很特别,竟然蛰伏十年,单枪匹马杀了赫赫威风的大军阀孙传芳。北伐军灭掉了孙的主力,而施剑翘手刃了他。这也是最初对本书的兴趣所在,想要了解这件事背后的来龙去脉。 《施剑翘复仇案》首先详述了施剑翘...
評分8.5 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影响 本书大致讲述施剑翘(及其幕后势力)通过利用舆论 产生公众同情 公众同情影响法官 法官被迫考虑民意(“情”和“礼”是否能影响审判结果的减刑因素?)并且政府产生了关注 政府通过赦免回应了大众同情 从而规训社会并党化司法领域(并...
女性作為典型,作為價值的容器
评分沒做任何記錄很輕鬆的讀完,總感覺最後一章有刪節(逃)。“南京十年”至今日,公眾究竟又變化瞭多少呢?
评分由於本書太過好看,以至於我興趣盎然讀完竟不知已到深夜。 《施劍翹復仇案》這本書從介紹施劍翹為父報仇入手,後續又提到同時期的殺死情敵的劉景桂案、鄭繼成為叔父報仇刺殺張宗昌案以及1945年民國法學傢徐道鄰為父報仇公訴馮玉祥案這幾個引起當時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案子。 我讀完下來發現,雖說作者本人並沒有主觀的下定結論說泛濫的公眾情感(無關乎主動還是被動)一定會陷入被操縱的危險境地,但曆史事件錶明:集體情感的“脆弱性”隨著一個更為強大的國傢的崛起而變得更為脆弱。 書中說,在消費社會興起的公眾同情一直處於易被媒體操縱的潛在危險中因為這一公眾群體本身正是媒體所創造的。
评分女性作為典型,作為價值的容器
评分切入點很巧妙,從施劍翹為父報仇的案子來看當時新興的大眾傳媒與國民黨威權統治之間的角力,最後一章寫施劍翹在建國後的一些活動對比她之前兩次成功地操縱輿論來看也挺有意思的。好像薑文要拍施劍翹這個案子的電影,我很好奇他到時候劇本的切入點會在什麼地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