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什么?】
孤独,就是不得不一个人应付人生。
寻不到的安慰、戒不掉的依赖、停不住的寂寞、摆不脱的焦虑、定不了的未来……
所有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孤独感。
【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阿德勒认为,人的孤独感源自深层的自卑。自卑是我们心灵的一个黑洞,需要向外界索取很多东西,比如爱、存在感和安全感。一旦索取受阻,就会导致过度自我保护,封闭内心,切断与他人的联结,从而滋生出寂寞、空虚和内心匮乏的孤独感。这种由自卑所引发的孤独,即便你整日呼朋引伴,也难以消除。
【怎样才能走出抓独?】
答案在与他人的关系里。能在与别人的关系中获得成长的人,才能真正超越自卑,成为一个与他人有着良好联结的人。只有能和别人心意相通的人,オ能真正不受别人眼光的影响,塑造出健康而独立的人格。只有拥有健康而独立的人格,才能真正建立起安全感、信任感和存在感,即便独来独往,也不会与社会脱节,不会孤单寂寞。
【本书能提供什么?】
阿德勒孤独十五讲,从自卑的心理根源谈起,抽丝剥茧,把独立人格形成的过程逐步展现,使人学会平衡自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弥补内心信任感、不安全感和存在感的缺失,走出孤独感。
当你学会和这个世界心意相通,就算孤身一人,也能抵御世事艰难。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
主要著作包括:《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理解人性》等。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人天生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交往,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在社会活动中成就独立的自我,对现代轻人的自我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编译者简介:
胡慎之
著名关系心理学家,向日葵心理创始人。
拥有20年的咨询实践经验、15000小时的个案经验,中国心理学影响力人物TOP5O之一。
曾担任《蔡康永情商课》首席专业顾问、《马东职场課》首席专业顾问、CCTV《心理访谈》特邀嘉案。
文字过于武断,也没有实验和数据支撑,有些结论让人感觉很不靠谱。 这本书应该当做是阿德勒晚年的思想日记,而不是专业心理学书籍。 看了1/5,阿德勒的思想无非是在强调,人的幸福和安全感从社会中来,失败者都不社会。这无疑给我这个不怎么社会,也不想很社会的人带来了很大的...
评分每次看阿德勒老师的书都怀疑他是不是在窥探我的生活,写得仿佛我就是书里的各种人物。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又不是。人从出生后就和母亲完成了肉体上的分割,而人的悲欢自古以来就不相通,注定要孤独地过完这一生。不过这并不代表人就不需要社会生活了,相信经过这次的疫情,大...
评分——心理上的孤独,比行为上的孤独更可怕。 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换做心理学,大概可以解释为: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和他的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会影响他的性格,而且极少出现可逆的状态。 人作为个体生来孤独,但在自然界中作为弱势的生物有需要群体生活,所以人一...
评分 评分看这本书,时逢武汉肺炎肆虐人心惶惶的春节,时逢家人挨个感冒自己也中招的隔离时期,时逢三岁女儿也发烧焦心之时,还时逢跟家人相处不愉快糟心之际。 我为什么还有心思看这本书,因为我太需要了。自离职准备考试转行的这半年来,心态出现太大的变化,与朋友的关系,与家人的关...
“你可以独来独往,但不要封闭内心。每个人都需要和这个世界心意相通。”——被封面上这句话打动。当我们学会和这个世界心意相通,就算孤身一人,也能抵御世事艰难。
评分第一次读阿德勒,的确是大师,从心理和成长的角度一步步剖析人的种种情绪,远远不只是谈孤独。我们如果真的要走出孤独、自卑等等其他情绪,最好的方法还是与他人取得连接,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包容和接纳才是正途,真正接纳自我突破自我!心理问题很多就是太关注自己,努力和同胞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可以帮助恢复心理健康。
评分最基础的观点不对,建立在其之上的一大堆理论都摇摇欲坠。作者的核心观点就是意义在于他人和社会,行为必须为社会做贡献才有意义,假如伐木工砍下一棵树推入河里,这行为有没有意义呢?也许这根木头被运送到远方当成建筑物的大梁,这“有意义”也许这根木头在河流某处被挡住了被遗忘了被掩埋了,那就没对他人产生贡献,也就“没意义”,行为是否立刻就能产生贡献产生意义呢?或许在千百年后那根木头被重新挖掘出来作为他用了,伐木工“没意义”的行为又变成有意义了?而他“没意义”地灰飞烟灭之后才迎来了意义,这种意义又有什么用呢?我们无意义的一生又是真的没意义吗?也许我们随手丢弃的空酒瓶子亿万年之后又被挖掘出来成为重要的文物呢?这种意义就成了悖论,我们永远都不能否定自己的意义,这命题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呢?
评分不行……
评分使我们偏离了直线发展方向的,不是乐观的经历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一经历的态度和评价,以及评价的方式。 第二本阿德勒。 这里的“孤独”不是指一个人寂寞,而是指缺少社会感,过度自卑/焦灼/不能与人合作/对社会缺少兴趣/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 社会人多少有些“孤独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大师认为要增强社会感,加强与人合作,勇敢面对人生,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人人生而自卑,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尊重他人;人人都希望得到信赖,所以我们要学会信赖他人;人人都希望自己存在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共同体中作贡献。 大师真的是有大格局,看问题全面透彻。读完这本书解决了最近郁结的一个问题,受益[爱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