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亞洲

尋找亞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一頁folio | 貴州人民齣版社
作者:孫歌
出品人:一頁folio
頁數:368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0-10
價格:7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2115436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亞洲
  • 思想史
  • 曆史
  • 孫歌
  • 東亞史
  • 東亞
  • 東亞研究
  • 文化研究相關
  • 尋找亞洲
  • 亞洲探索
  • 文化尋根
  • 旅行文學
  • 人文地理
  • 跨文化對話
  • 曆史溯源
  • 地域文化
  • 東方之旅
  • 心靈漫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亞洲是什麼?誰的亞洲?我們為什麼要尋找亞洲?

一部中國知識界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作品。

尋找亞洲,也是尋找中國,更是尋找真正多元的認識論。

尋找亞洲,並不僅僅是在抵抗西方霸權的意義上是必須的,更重要的是突破歐洲中心論的約束,重新解釋被單一化的曆史。

全麵梳理關於“亞洲”“亞洲原理”“亞洲主義”的來龍去脈。

東亞和亞洲未來的曆史與思想變遷究竟會呈現怎樣的圖景?

描摹大批思想傢的“亞洲”性格:岡倉天心、福澤諭吉、孫中山、李大釗、和辻哲郎、竹內好、宮崎市定、濱下武誌、梅棹忠夫、溝口雄三、丸山真男

【內容簡介】

亞洲不僅是政治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不僅是地理空間位置,也是價值判斷尺度。亞洲被西方作為他者加以命名的起點、亞洲的多樣性與開放性、亞洲在近代以來不得已接受的西方內在於自身的被殖民過程、亞洲無法以自足的邏輯整閤為統一體的現實,這一切一直是睏擾著人們的理由。

本書為孫歌教授多年研究東亞和亞洲的思想與現實復雜問題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可以說是記錄瞭孫歌迄今為止“尋找亞洲”的全部過程。從思索亞洲意味著什麼,到從東亞的曆史與現實中去尋找認識亞洲的方法,再到對跨文化的新的普遍性的尋求,最後落腳對一種新的認識世界的方式,即亞洲原理的尋找,實實在在是極具原創性的思想錘煉,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創造,創造有彆於西方中心論、中國中心觀的全新認識論。

著者簡介

孫歌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多年來一直從事政治思想史以及與中日關係、亞洲等現實政治有關的復雜問題研究,緻力於推動東亞地區知識分子的深度對話,曾於九十年代與溝口雄三先生共同發起連續六年的“中日知識分子對話”。

曾任日本東京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一橋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主體彌散的空間:亞洲論述之兩難》(2002、2007)、《竹內好的悖論》(2005)、《文學的位置》(2009)、《把握進入曆史的瞬間》(2010)、《我們為什麼要談東亞》(2011)、《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2017)、《曆史與人:重新思考普遍性問題》(2018)等。

圖書目錄

寫在前麵
第一章 亞洲意味著什麼
兩條思路:亞洲是否存在?
兩條思路的接觸點
京都學派的亞洲論述
《在亞洲思考》的定位與它所揭示的問題
附錄
“亞洲”到底意味著什麼
——《21世紀經濟報道》訪談
ArtReview Asia 訪談
亞洲的普遍性想象與中國的政治敘事
第二章 東亞視角的認識論意義
中國社會既定的東亞視角及其問題性
現代曆史過程中東亞內部的不均衡狀態
冷戰曆史與東亞的關係
後冷戰時期的曆史視野與東亞敘事的思想品格
關於後東亞論述的可能性
附錄
如何思考東北亞的戰後
——高句麗問題引發的思考 /188
橫嚮思考的東亞圖景
——評白樂晴《分斷體製·民族文學》與白永瑞《思想東亞:朝鮮半島視角的曆史與實踐》
民眾視角與民眾的連帶
第三章 創造新普遍性
第四章 尋找亞洲原理
討論亞洲範疇所麵臨的現實與理論睏境
通嚮亞洲的理論路徑
亞洲原理的曆史內涵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 同事傳來消息說孫歌教授又有新作,說估計我會感興趣。出差期間在書店中碰到此書,也就買下來讀了。 - 六月時剛讀過孫歌這老師的《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那次的經驗不大好。這次也是抱著戰戰競競的心情手開此書。 - 進入內容前,有點想'批評'一下的。幾篇文章應該是寫於不...  

評分

“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海子在他的成名诗作《亚洲铜》里,曾经如此将自己的故土,置身在“亚洲”这样一个,我们如今看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理概念里。诗人的敏锐意象,同样引发另一重政治和文化上的疑问:在...  

評分

小时候,老师说,我们的地球上有七大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国家所在的地区叫亚洲。从那个时候起,亚洲就在这。它有很多国家,有若干个不同的民族,操着不同的语言,推进着不同的历史。 长大后,在历史和地理课上,各种人物、事件陆续登台,让我逐步对亚洲这片土...  

評分

- 同事傳來消息說孫歌教授又有新作,說估計我會感興趣。出差期間在書店中碰到此書,也就買下來讀了。 - 六月時剛讀過孫歌這老師的《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那次的經驗不大好。這次也是抱著戰戰競競的心情手開此書。 - 進入內容前,有點想'批評'一下的。幾篇文章應該是寫於不...  

評分

- 同事傳來消息說孫歌教授又有新作,說估計我會感興趣。出差期間在書店中碰到此書,也就買下來讀了。 - 六月時剛讀過孫歌這老師的《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那次的經驗不大好。這次也是抱著戰戰競競的心情手開此書。 - 進入內容前,有點想'批評'一下的。幾篇文章應該是寫於不...  

用戶評價

评分

讀下來感覺作者力圖剋服舊普遍性弊端所依托的哲學資源略為狹窄,導緻思考過程極其艱辛,就好像哈貝馬斯說的“想在主體性哲學內部擊破主體性”,其實作者所說的將新普遍性作為理解的媒介,已經觸碰到瞭哈貝馬斯交往行動哲學的邊沿,所以對於作者想要處理的這個方法議題,如果換一種哲學思路的話,可能會讓思考過程變得更輕鬆一些吧。

评分

感謝責編旭東兄贈書,拿到書翻瞭前言並順路重點讀瞭最具哲學思辨性的第三章,可以看齣作者為將現實上無法以自足的邏輯整閤為統一體的“亞洲”在理解和言說中“塑造”成一個“整體”所做的艱苦努力,她害怕在構建亞洲“主體性”的過程中,以一種一元論普遍性的模式(新的霸權)代替另一種一元論普遍性(西方霸權),害怕在這過程中既犧牲瞭亞洲內部的多元性,也犧牲瞭更大的世界範圍內的多元性;所以她希望一種作為“形而下之理”的新的普遍性,讓普遍性下降為“理解差異的媒介”,為“尋找亞洲原理”建立“新的價值判斷”,乃至建構起“真正多元的世界史認識論”。感覺作者力圖剋服舊普遍性弊端所依托的哲學資源略狹窄,其實作者所說的將新普遍性作為理解的媒介,已經觸碰到瞭哈貝馬斯交往行動哲學的邊沿,所以換一種哲學思路的話,可能會讓思考更輕鬆

评分

“普遍性隻是把我們引導到不同的特殊性裏麵,從而理解那些特殊性本身,而不是把我們從特殊性中抽離齣來。” “換句話說,我們要把普遍性作為媒介,去辨識具體事物中那些特殊的人類經驗,從而豐富自己對人類生活的理解。”

评分

下半年讀的最有啓發性的一本。後半部的內容之前較少接觸,她關於白永瑞、白樂晴的敘述非常精要,同時也是讓人得以擺脫(中國、日本)中心主義的必經之路。關於衝繩問題(民眾的情感邏輯和意識形態的分野),抑或中韓兩國作為國傢實體和在反日背景中有較強感情連接的政治實體的衝突 ,如此艱難而重要的知識現在卻似乎更難抵達(缺乏曆史責任感或想象性的迷戀“國體”)大眾瞭。

评分

稍微囉嗦瞭點兒,有很多地方仍在荊棘之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