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亚洲

寻找亚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一頁folio | 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歌
出品人:一頁folio
页数:368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0-10
价格:7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2115436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亚洲
  • 思想史
  • 历史
  • 孙歌
  • 东亚史
  • 东亚
  • 东亚研究
  • 文化研究相关
  • 寻找亚洲
  • 亚洲探索
  • 文化寻根
  • 旅行文学
  • 人文地理
  • 跨文化对话
  • 历史溯源
  • 地域文化
  • 东方之旅
  • 心灵漫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亚洲是什么?谁的亚洲?我们为什么要寻找亚洲?

一部中国知识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寻找亚洲,也是寻找中国,更是寻找真正多元的认识论。

寻找亚洲,并不仅仅是在抵抗西方霸权的意义上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突破欧洲中心论的约束,重新解释被单一化的历史。

全面梳理关于“亚洲”“亚洲原理”“亚洲主义”的来龙去脉。

东亚和亚洲未来的历史与思想变迁究竟会呈现怎样的图景?

描摹大批思想家的“亚洲”性格:冈仓天心、福泽谕吉、孙中山、李大钊、和辻哲郎、竹内好、宫崎市定、滨下武志、梅棹忠夫、沟口雄三、丸山真男

【内容简介】

亚洲不仅是政治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不仅是地理空间位置,也是价值判断尺度。亚洲被西方作为他者加以命名的起点、亚洲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亚洲在近代以来不得已接受的西方内在于自身的被殖民过程、亚洲无法以自足的逻辑整合为统一体的现实,这一切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理由。

本书为孙歌教授多年研究东亚和亚洲的思想与现实复杂问题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可以说是记录了孙歌迄今为止“寻找亚洲”的全部过程。从思索亚洲意味着什么,到从东亚的历史与现实中去寻找认识亚洲的方法,再到对跨文化的新的普遍性的寻求,最后落脚对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即亚洲原理的寻找,实实在在是极具原创性的思想锤炼,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创造有别于西方中心论、中国中心观的全新认识论。

作者简介

孙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政治思想史以及与中日关系、亚洲等现实政治有关的复杂问题研究,致力于推动东亚地区知识分子的深度对话,曾于九十年代与沟口雄三先生共同发起连续六年的“中日知识分子对话”。

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一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主体弥散的空间:亚洲论述之两难》(2002、2007)、《竹内好的悖论》(2005)、《文学的位置》(2009)、《把握进入历史的瞬间》(2010)、《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2011)、《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2017)、《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2018)等。

目录信息

写在前面
第一章 亚洲意味着什么
两条思路:亚洲是否存在?
两条思路的接触点
京都学派的亚洲论述
《在亚洲思考》的定位与它所揭示的问题
附录
“亚洲”到底意味着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访谈
ArtReview Asia 访谈
亚洲的普遍性想象与中国的政治叙事
第二章 东亚视角的认识论意义
中国社会既定的东亚视角及其问题性
现代历史过程中东亚内部的不均衡状态
冷战历史与东亚的关系
后冷战时期的历史视野与东亚叙事的思想品格
关于后东亚论述的可能性
附录
如何思考东北亚的战后
——高句丽问题引发的思考 /188
横向思考的东亚图景
——评白乐晴《分断体制·民族文学》与白永瑞《思想东亚:朝鲜半岛视角的历史与实践》
民众视角与民众的连带
第三章 创造新普遍性
第四章 寻找亚洲原理
讨论亚洲范畴所面临的现实与理论困境
通向亚洲的理论路径
亚洲原理的历史内涵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海子在他的成名诗作《亚洲铜》里,曾经如此将自己的故土,置身在“亚洲”这样一个,我们如今看来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理概念里。诗人的敏锐意象,同样引发另一重政治和文化上的疑问:在...  

评分

- 同事傳來消息說孫歌教授又有新作,說估計我會感興趣。出差期間在書店中碰到此書,也就買下來讀了。 - 六月時剛讀過孫歌這老師的《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那次的經驗不大好。這次也是抱著戰戰競競的心情手開此書。 - 進入內容前,有點想'批評'一下的。幾篇文章應該是寫於不...  

评分

小时候,老师说,我们的地球上有七大洲,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国家所在的地区叫亚洲。从那个时候起,亚洲就在这。它有很多国家,有若干个不同的民族,操着不同的语言,推进着不同的历史。 长大后,在历史和地理课上,各种人物、事件陆续登台,让我逐步对亚洲这片土...  

评分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雄风震天吼……”还记得90年这首《亚洲雄风》红遍了大江南北,作为当年亚运会的著名歌曲,这首歌甚至在其他亚洲国家也很走红。亚洲雄风今安在? 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意...  

评分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雄风震天吼……”还记得90年这首《亚洲雄风》红遍了大江南北,作为当年亚运会的著名歌曲,这首歌甚至在其他亚洲国家也很走红。亚洲雄风今安在? 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意...  

用户评价

评分

孙歌用十分艰涩的语言求索了“亚洲”意象新的普遍性可能,然而这个看似公允和美好的“可能”在现下的时局中显得是那样虚幻和滑稽。

评分

本书取自孙歌教授学习日本思想史以来“亚洲”这一概念政治文化史层面的四篇长论。亚洲这一概念虽然由西方列强提出,但是长期作为政治理念灌输思想的只存在于日本学界。她的思想历程以梳理诸位提出“亚洲”理念的日本思想家他们各自的学术贡献伊始,继而思考他们以亚洲理念为基础,对中国思想史根本性质的学术成就。孙歌指出只有当一个国家走出地缘边界,需要寻找政治共同体时,需要用一种概念为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找寻政治共通性。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这种需求,印度就没有,因为印度次大陆就它们一个国家。中国最初也是内向性发展,也没这个需求。后来有一个儒学国家的理念,但也今天的东亚理念并不重叠。后来是韩国更需要东亚理念,日本也只能辐射到东亚领域,于是迫使中国开始思考东亚概念,继而重新以独立视角思考亚洲概念及其政治应用。

评分

读下来感觉作者力图克服旧普遍性弊端所依托的哲学资源略为狭窄,导致思考过程极其艰辛,就好像哈贝马斯说的“想在主体性哲学内部击破主体性”,其实作者所说的将新普遍性作为理解的媒介,已经触碰到了哈贝马斯交往行动哲学的边沿,所以对于作者想要处理的这个方法议题,如果换一种哲学思路的话,可能会让思考过程变得更轻松一些吧。

评分

实话实说我的阅读感受,我看到的是一种批评,很有力度和深度,但是又很隐蔽和婉转。是有收获和启发,虽然读起来不容易。

评分

读完其中《民众视角与民众的连带》,颇有思想深度。韩国、琉球、金门vs 满洲、朝鲜、台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