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亚洲

寻找亚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一頁folio | 贵州人民出版社
作者:孙歌
出品人:一頁folio
页数:368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0-10
价格:7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2115436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亚洲
  • 思想史
  • 历史
  • 孙歌
  • 东亚史
  • 东亚
  • 东亚研究
  • 文化研究相关
  • 寻找亚洲
  • 亚洲探索
  • 文化寻根
  • 旅行文学
  • 人文地理
  • 跨文化对话
  • 历史溯源
  • 地域文化
  • 东方之旅
  • 心灵漫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亚洲是什么?谁的亚洲?我们为什么要寻找亚洲?

一部中国知识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寻找亚洲,也是寻找中国,更是寻找真正多元的认识论。

寻找亚洲,并不仅仅是在抵抗西方霸权的意义上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突破欧洲中心论的约束,重新解释被单一化的历史。

全面梳理关于“亚洲”“亚洲原理”“亚洲主义”的来龙去脉。

东亚和亚洲未来的历史与思想变迁究竟会呈现怎样的图景?

描摹大批思想家的“亚洲”性格:冈仓天心、福泽谕吉、孙中山、李大钊、和辻哲郎、竹内好、宫崎市定、滨下武志、梅棹忠夫、沟口雄三、丸山真男

【内容简介】

亚洲不仅是政治概念,也是文化概念;不仅是地理空间位置,也是价值判断尺度。亚洲被西方作为他者加以命名的起点、亚洲的多样性与开放性、亚洲在近代以来不得已接受的西方内在于自身的被殖民过程、亚洲无法以自足的逻辑整合为统一体的现实,这一切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理由。

本书为孙歌教授多年研究东亚和亚洲的思想与现实复杂问题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可以说是记录了孙歌迄今为止“寻找亚洲”的全部过程。从思索亚洲意味着什么,到从东亚的历史与现实中去寻找认识亚洲的方法,再到对跨文化的新的普遍性的寻求,最后落脚对一种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即亚洲原理的寻找,实实在在是极具原创性的思想锤炼,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创造有别于西方中心论、中国中心观的全新认识论。

作者简介

孙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多年来一直从事政治思想史以及与中日关系、亚洲等现实政治有关的复杂问题研究,致力于推动东亚地区知识分子的深度对话,曾于九十年代与沟口雄三先生共同发起连续六年的“中日知识分子对话”。

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一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主体弥散的空间:亚洲论述之两难》(2002、2007)、《竹内好的悖论》(2005)、《文学的位置》(2009)、《把握进入历史的瞬间》(2010)、《我们为什么要谈东亚》(2011)、《思想史中的日本与中国》(2017)、《历史与人:重新思考普遍性问题》(2018)等。

目录信息

写在前面
第一章 亚洲意味着什么
两条思路:亚洲是否存在?
两条思路的接触点
京都学派的亚洲论述
《在亚洲思考》的定位与它所揭示的问题
附录
“亚洲”到底意味着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访谈
ArtReview Asia 访谈
亚洲的普遍性想象与中国的政治叙事
第二章 东亚视角的认识论意义
中国社会既定的东亚视角及其问题性
现代历史过程中东亚内部的不均衡状态
冷战历史与东亚的关系
后冷战时期的历史视野与东亚叙事的思想品格
关于后东亚论述的可能性
附录
如何思考东北亚的战后
——高句丽问题引发的思考 /188
横向思考的东亚图景
——评白乐晴《分断体制·民族文学》与白永瑞《思想东亚:朝鲜半岛视角的历史与实践》
民众视角与民众的连带
第三章 创造新普遍性
第四章 寻找亚洲原理
讨论亚洲范畴所面临的现实与理论困境
通向亚洲的理论路径
亚洲原理的历史内涵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寻找那份自我认知和定位 ——《寻找亚洲》读后感 亚洲,本意为“亚苏”,全称“亚细亚洲”,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太阳升起的的地方”。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地貌类型最广、地形最复杂的大洲。民族、宗教问题复杂,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丰富的民俗风情的广袤大地上,到底发生了怎...  

评分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亚洲雄风震天吼……”还记得90年这首《亚洲雄风》红遍了大江南北,作为当年亚运会的著名歌曲,这首歌甚至在其他亚洲国家也很走红。亚洲雄风今安在? 亚洲,全称亚细亚洲,意...  

评分

《寻找亚洲》一书从别于欧洲思想史的路线展开对亚洲这一概念的思想解读,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论述亚洲的思想类书籍。我们作为亚洲人,很少意识到亚洲本身是一个欧洲人定义的他者概念。因此,我们也没有从思想或者哲学的角度去深刻思考什么是亚洲,亚洲来自何方将去向何处等一系列...  

评分

评分

寻找那份自我认知和定位 ——《寻找亚洲》读后感 亚洲,本意为“亚苏”,全称“亚细亚洲”,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太阳升起的的地方”。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地貌类型最广、地形最复杂的大洲。民族、宗教问题复杂,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丰富的民俗风情的广袤大地上,到底发生了怎...  

用户评价

评分

下半年读的最有启发性的一本。后半部的内容之前较少接触,她关于白永瑞、白乐晴的叙述非常精要,同时也是让人得以摆脱(中国、日本)中心主义的必经之路。关于冲绳问题(民众的情感逻辑和意识形态的分野),抑或中韩两国作为国家实体和在反日背景中有较强感情连接的政治实体的冲突 ,如此艰难而重要的知识现在却似乎更难抵达(缺乏历史责任感或想象性的迷恋“国体”)大众了。

评分

很早就想读,不过总是没看,这是看的第一本孙歌的书。现在读起来,并没有出现很难理解的地方。学术圈很关心“亚洲”“中国”这样的集合概念,背后大概也还是这种概念被冲击或者被不怀好意地利用。至于为何要寻找亚洲,想象一下为何我们提到“亚洲觉醒”时本能觉得不包括中东、阿富汗这些地区,为何我们提到“东亚”,实际上是指中日韩三国,而几乎不会包括东南亚这些很东方的国家,大概就知道原因呢。“形而下”的普遍性概念很好玩,不是从个体性抽象出来的高高在上的共性,而是与个体性平行,在个体性之间沟通的共性,好像指出了既保留民族又能实现区域和谐的新道路

评分

读的磕磕绊绊待日后复读,书总是会越读越多打开一本发现更多旁枝有待展开,在这本书里发现的是日本学者竹内好

评分

孙歌老师用并不学术的语言,表达出相当具有革命性质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对源自欧洲近代霸权政治和霸权思维的反抗,为亚洲原理奠定了“差异才是普遍的”相对主义诉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的普遍性思考方式,这确实是一个惊人的对西方普遍性思想的翻转,通过对普遍性的重新理解,将其界定为个殊者之间的理解媒介,是差异状态下个殊者的开放性自我,真正建立起另外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完成了竹内好等人未竟的事业,利用这个原理,可以进一步推进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创作领域进行阐述,或许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

很早就想读,不过总是没看,这是看的第一本孙歌的书。现在读起来,并没有出现很难理解的地方。学术圈很关心“亚洲”“中国”这样的集合概念,背后大概也还是这种概念被冲击或者被不怀好意地利用。至于为何要寻找亚洲,想象一下为何我们提到“亚洲觉醒”时本能觉得不包括中东、阿富汗这些地区,为何我们提到“东亚”,实际上是指中日韩三国,而几乎不会包括东南亚这些很东方的国家,大概就知道原因呢。“形而下”的普遍性概念很好玩,不是从个体性抽象出来的高高在上的共性,而是与个体性平行,在个体性之间沟通的共性,好像指出了既保留民族又能实现区域和谐的新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