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析

论语讲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出版社
作者:周志文
出品人:活字文化
页数:61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0
价格:8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014785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论语
  • 周志文
  • 国学
  • 文学
  • 中国哲学
  • Z周志文
  • 很精辟有趣的一本书!~
  • 好书,值得一读
  • 论语
  • 儒家
  • 经典
  • 国学
  • 哲学
  • 古代文学
  • 思想史
  • 修身
  • 教育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以自身数十年阅读《论语》的工夫为根基,以多年讲学积累为基础,完成此书。每章包括四部分:《论语》本文、注释、语译和讲析。注释部分,注重会通,以简驭繁,解释清晰而明确;翻译部分,尽量切合古人语言特点,十分注意气氛与语言力度,力争兼顾达意与传神;这部书稿中,作者用力最深也最有特色的,是讲析部分,在博采众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阅历,断以己意,多有新见,更为难得的是,讲解接近日常,更宜让读者产生共鸣。

作者简介

周志文,台湾大学文学博士,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已退休。学术著作有《晚明学术与知识分子论丛》《汲泉室论学集》《阳明学十讲》等,另有散文随笔《同学少年》《时光倒影》《家族合照》等。

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的总编辑说,周志文的文章是十年来所见散文最好的(不是“最好的之一”,是最好的)。可为什么我竟错失没看见,赶快找来看《同学少年》。才看不多,已觉得我真好比那位眼昏的汉元帝,《同学少年》是昆曲《昭君出塞》里每看必叫我落泪的王昭君。年轻时我这样写:“那昆曲的笛子一吹起来,悲亢高远,闻之此生也可以不要了。”

目录信息

《论语》这本书 (代前言)
卷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天既生我,也让我与闻天底下最奥秘的真理,可知我之存在是有意义的。我知道它,但我不“相信”它会左右我的一切,除了天命之限之外,这世界还留下了不少可供我奋斗的余地,人生有限,这是天命,但有限的生命并不妨碍我让它变得丰富而有内涵。(摘自2.4)
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告朔之礼在鲁,早已不存。但孔子认为不废饩羊,此礼尚有恢复之可能,而废了,就永远消失了。对已消失或将消失的文明,明知恢复无大望,孔子总抱着无限珍惜怀念之思,这叫作有情。(摘自3.17)
卷三
公治长第五
雍也第六
一个有完美人格的人,可能与时多迕,他与别人甚至自己都有无数的冲突与矛盾的可能,但当他选择一个道德为信念、为依归时,那些冲突与矛盾都自然化解,冲突反而使他的道德实践充满悬荡的力量。在孔子看起来,一个以选择浩荡的死来明志的人,即使平生有些小埋怨,也早已放掉了。(摘自5.22)
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此章显示出师生的性情面貌,颜渊真是个“终日不违如愚”的人,是个默默承受一切的好学生,在此章中颜渊始终没有说话,也没写他表情,就是证据,子路不改他直率、又有点莽撞的性格,孔子呢,会帮学生指出大道理、大方向,是个既有言教也会身教的好老师。但他有时也是会动一些情绪的,这才显示孔子的真。(摘自7.10)
卷五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此章记孔子饮食的细节,跟现在的饮食习惯也相差不多,譬如鱼馁肉败、色恶、恶臭、割不正等,现代人也不食。“割不正”令人联想起“食德”的问题,认为食品不正会影响人的品德,这种推论不是不可以有,但也不能过于拘泥,因为前面的描述,都是卫生健康因素,与人品无关。“惟酒无量,不及乱”到今天也还成立,倒是孔子不饮沽酒,不食市脯,自有他特殊的条件,别人不见得全做得到。(摘自10.8)
卷六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老师在匡被围,颜渊落后没跟上。后来见着了,老师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说:“老师在世,回怎敢死呢?”孔子言“吾以女为死也”,听起来不吉,却是经大难而发的真心话,“子在,回何敢死”,也很直白,也发自真心。一个担忧,一个坚持,毫无掩饰,可见师生情义相接,关系密切。(摘自11.22)
卷七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清明的自己告诉自己说,算了吧,这叫多管闲事,但浪漫的自己却又说,这事不得不管,两面挣扎。他两次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其实是说给自己听的。这话听起来有些惨淡,孔子仗义执言并不是因为自己是大夫之后,而是有一种更蓬勃且有点浪漫的正义感在后面驱使,但外面的世界实在太坏了,孔子只有设一个理由,把他蓬勃的初志掩藏起来。
此章发生时孔子已七十一岁,两年后,孔子就过世了。(摘自14.22)
卷八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研究历史的人该意识到,旧的不崩解,新的要如何形成呢?新的也许不如旧,然而新的包含了更多的可能,譬如政治权力的下放,可能形成较大的公平,一个有理想却毫无凭借的人可能有较多“治国、平天下”的机会,可惜这些福利的前景,在孔子时代还看不太出来,当时的人,只有凋零之叹,无有新建之望。(摘自16.3)
卷九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微子离开了殷,箕子被囚为奴,比干因谏而死。孔子说:“殷代曾经有过三个仁人呢。”
这里所叙三人,一个流放,一个被囚,一个死了,都不屈服,以所遇而言,都倒霉到底,但因为倒霉到底,高洁的人格才能够充分展现,因此,“去”字如放在适当的场合,也有极刚健的含义。(摘自18.1)
卷十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纣不见得是自居下流,而是在历史上不幸被认作是下流。他最大的“下流”是被武王所灭,成了个亡国之君,要知道历史有时跟盲目的众人一样,是喜欢打“落水狗”的,当亡了国之后,就成了众恶所集的人,这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命运模式。(摘自19.20)
孔子年表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妇孺皆知的《论语》开篇第一章。看似平易,却蕴含奥义。周志文先生在《论语讲析》(活字文化·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中独辟蹊径,把这三句话视为一个整体,给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释。说...  

评分

评分

书评人 罗不特 或许是因为个性孤凉,不善交际,写了多本书,而且都很不错,却没有什么名气。我说的这个人是台大中文系退休教授周志文先生。最近,他的《记忆之塔》《家族合照》分别由北京三联书店、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加上之前在山东画报社付梓的《同学少年》,构成了这个“...  

评分

作者:周志文 《论语讲析》这本书的正式写作,大约花了我半年的时间,但从酝酿、构思到准备,时想时停,断断续续,算算竟花了三四十年的光景,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了。 《论语》大约是中国最重要的书,其重要可与西方的《圣经》相较,这是公认的事实。然而我读《论语》很晚,我上...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浮躁的社会,读一读周志文先生的作品,也许可以激发一点点自己蓬勃且有点浪漫的正义感。

评分

难得的一本书,虽然是讲《论语》的,从中还是能读到作者的风骨。周志文以散文见长,书中语言精练含蓄,情感克制,很喜欢。

评分

难得的一本书,虽然是讲《论语》的,从中还是能读到作者的风骨。周志文以散文见长,书中语言精练含蓄,情感克制,很喜欢。

评分

台湾学者周志文讲读《论语》,通透而细致。

评分

讲论语的书很多,这一本很平和冲淡,儒而雅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