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自身数十年阅读《论语》的工夫为根基,以多年讲学积累为基础,完成此书。每章包括四部分:《论语》本文、注释、语译和讲析。注释部分,注重会通,以简驭繁,解释清晰而明确;翻译部分,尽量切合古人语言特点,十分注意气氛与语言力度,力争兼顾达意与传神;这部书稿中,作者用力最深也最有特色的,是讲析部分,在博采众说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阅历,断以己意,多有新见,更为难得的是,讲解接近日常,更宜让读者产生共鸣。
周志文,台湾大学文学博士,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现已退休。学术著作有《晚明学术与知识分子论丛》《汲泉室论学集》《阳明学十讲》等,另有散文随笔《同学少年》《时光倒影》《家族合照》等。
台湾《印刻文学生活志》的总编辑说,周志文的文章是十年来所见散文最好的(不是“最好的之一”,是最好的)。可为什么我竟错失没看见,赶快找来看《同学少年》。才看不多,已觉得我真好比那位眼昏的汉元帝,《同学少年》是昆曲《昭君出塞》里每看必叫我落泪的王昭君。年轻时我这样写:“那昆曲的笛子一吹起来,悲亢高远,闻之此生也可以不要了。”
作者:周志文 《论语讲析》这本书的正式写作,大约花了我半年的时间,但从酝酿、构思到准备,时想时停,断断续续,算算竟花了三四十年的光景,是很长的一段时间了。 《论语》大约是中国最重要的书,其重要可与西方的《圣经》相较,这是公认的事实。然而我读《论语》很晚,我上...
评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妇孺皆知的《论语》开篇第一章。看似平易,却蕴含奥义。周志文先生在《论语讲析》(活字文化·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中独辟蹊径,把这三句话视为一个整体,给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释。说...
评分《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可以说通过阅读《论语》是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过去有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虽略有夸大之嫌,但这深厚的影响力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对《论语》的解释和阐述的过关著作已经是汗牛充栋。凭我的孤陋寡闻,光是赫...
评分 评分在中国古代典籍里,论普及度之高、影响力之大,《论语》当居榜首。怎么解读《论语》,对于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 周志文新著《论语讲析》(北京出版社出版)采用按原书通读的办法加以注释、翻译和讲析。周志文古文根底深厚,在他解读的《论语》里,我们读到的不是那些常供...
对《论语》做了简要的解析,有助于理解原文。还是觉得把这本搭配《春秋》一起看,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会更好。这大概是近期看《春秋大义》的影响,几本书可以互相参考。
评分儒家学派占据中国思想千年,孔孟曾颜四家的思想需要深入钻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好可以应用到实际。
评分对《论语》做了简要的解析,有助于理解原文。还是觉得把这本搭配《春秋》一起看,理论联系实际,效果会更好。这大概是近期看《春秋大义》的影响,几本书可以互相参考。
评分作为《论语》入门读本,可说明白晓畅。全书宗旨,一言以蔽之,乃是将《论语》去经学化、将孔子去政治化,虽标举孔子之人格,但其孔子形象,不如说是一个品格修养极高的人文主义者。最典型的,即是将孔子视为教育家,而讲析中对教育、文学、艺术、音乐的理解实皆出于现代观念,孔子若真只如此,恐为所谓“小人儒”矣。当然,所谓“诠释的循环”人或难免,艾柯所谓人人皆不自觉带着自己的“背景书”在看世界,何况经学之活力也在“适今”,某种程度上本书的许多理解正符合现代人的理念,然而作者又称“当代中国的忧虑不是传统消亡,而是扭曲”,强调扭曲之害甚于消亡,而其讲析独能见历史真相,这不免自信过甚,经典如试纸,反应出的其实是后人各自的理念而已。
评分儒家学派占据中国思想千年,孔孟曾颜四家的思想需要深入钻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好可以应用到实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