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析

論語講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齣版社
作者:周誌文
出品人:活字文化
頁數:612
译者:
出版時間:2019-10
價格:88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20014785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論語
  • 周誌文
  • 國學
  • 文學
  • 中國哲學
  • Z周誌文
  • 很精闢有趣的一本書!~
  • 好書,值得一讀
  • 論語
  • 儒傢
  • 經典
  • 國學
  • 哲學
  • 古代文學
  • 思想史
  • 修身
  • 教育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者以自身數十年閱讀《論語》的工夫為根基,以多年講學積纍為基礎,完成此書。每章包括四部分:《論語》本文、注釋、語譯和講析。注釋部分,注重會通,以簡馭繁,解釋清晰而明確;翻譯部分,盡量切閤古人語言特點,十分注意氣氛與語言力度,力爭兼顧達意與傳神;這部書稿中,作者用力最深也最有特色的,是講析部分,在博采眾說的基礎上,結閤自身閱曆,斷以己意,多有新見,更為難得的是,講解接近日常,更宜讓讀者産生共鳴。

著者簡介

周誌文,颱灣大學文學博士,颱灣大學中文係教授,現已退休。學術著作有《晚明學術與知識分子論叢》《汲泉室論學集》《陽明學十講》等,另有散文隨筆《同學少年》《時光倒影》《傢族閤照》等。

颱灣《印刻文學生活誌》的總編輯說,周誌文的文章是十年來所見散文最好的(不是“最好的之一”,是最好的)。可為什麼我竟錯失沒看見,趕快找來看《同學少年》。纔看不多,已覺得我真好比那位眼昏的漢元帝,《同學少年》是昆麯《昭君齣塞》裏每看必叫我落淚的王昭君。年輕時我這樣寫:“那昆麯的笛子一吹起來,悲亢高遠,聞之此生也可以不要瞭。”

圖書目錄

《論語》這本書 (代前言)
捲一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天既生我,也讓我與聞天底下最奧秘的真理,可知我之存在是有意義的。我知道它,但我不“相信”它會左右我的一切,除瞭天命之限之外,這世界還留下瞭不少可供我奮鬥的餘地,人生有限,這是天命,但有限的生命並不妨礙我讓它變得豐富而有內涵。(摘自2.4)
捲二
八佾第三
裏仁第四
告朔之禮在魯,早已不存。但孔子認為不廢餼羊,此禮尚有恢復之可能,而廢瞭,就永遠消失瞭。對已消失或將消失的文明,明知恢復無大望,孔子總抱著無限珍惜懷念之思,這叫作有情。(摘自3.17)
捲三
公治長第五
雍也第六
一個有完美人格的人,可能與時多迕,他與彆人甚至自己都有無數的衝突與矛盾的可能,但當他選擇一個道德為信念、為依歸時,那些衝突與矛盾都自然化解,衝突反而使他的道德實踐充滿懸蕩的力量。在孔子看起來,一個以選擇浩蕩的死來明誌的人,即使平生有些小埋怨,也早已放掉瞭。(摘自5.22)
捲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此章顯示齣師生的性情麵貌,顔淵真是個“終日不違如愚”的人,是個默默承受一切的好學生,在此章中顔淵始終沒有說話,也沒寫他錶情,就是證據,子路不改他直率、又有點莽撞的性格,孔子呢,會幫學生指齣大道理、大方嚮,是個既有言教也會身教的好老師。但他有時也是會動一些情緒的,這纔顯示孔子的真。(摘自7.10)
捲五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此章記孔子飲食的細節,跟現在的飲食習慣也相差不多,譬如魚餒肉敗、色惡、惡臭、割不正等,現代人也不食。“割不正”令人聯想起“食德”的問題,認為食品不正會影響人的品德,這種推論不是不可以有,但也不能過於拘泥,因為前麵的描述,都是衛生健康因素,與人品無關。“惟酒無量,不及亂”到今天也還成立,倒是孔子不飲沽酒,不食市脯,自有他特殊的條件,彆人不見得全做得到。(摘自10.8)
捲六
先進第十一
顔淵第十二
老師在匡被圍,顔淵落後沒跟上。後來見著瞭,老師說:“我還以為你死瞭呢。”顔淵說:“老師在世,迴怎敢死呢?”孔子言“吾以女為死也”,聽起來不吉,卻是經大難而發的真心話,“子在,迴何敢死”,也很直白,也發自真心。一個擔憂,一個堅持,毫無掩飾,可見師生情義相接,關係密切。(摘自11.22)
捲七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清明的自己告訴自己說,算瞭吧,這叫多管閑事,但浪漫的自己卻又說,這事不得不管,兩麵掙紮。他兩次說:“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其實是說給自己聽的。這話聽起來有些慘淡,孔子仗義執言並不是因為自己是大夫之後,而是有一種更蓬勃且有點浪漫的正義感在後麵驅使,但外麵的世界實在太壞瞭,孔子隻有設一個理由,把他蓬勃的初誌掩藏起來。
此章發生時孔子已七十一歲,兩年後,孔子就過世瞭。(摘自14.22)
捲八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研究曆史的人該意識到,舊的不崩解,新的要如何形成呢?新的也許不如舊,然而新的包含瞭更多的可能,譬如政治權力的下放,可能形成較大的公平,一個有理想卻毫無憑藉的人可能有較多“治國、平天下”的機會,可惜這些福利的前景,在孔子時代還看不太齣來,當時的人,隻有凋零之嘆,無有新建之望。(摘自16.3)
捲九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微子離開瞭殷,箕子被囚為奴,比乾因諫而死。孔子說:“殷代曾經有過三個仁人呢。”
這裏所敘三人,一個流放,一個被囚,一個死瞭,都不屈服,以所遇而言,都倒黴到底,但因為倒黴到底,高潔的人格纔能夠充分展現,因此,“去”字如放在適當的場閤,也有極剛健的含義。(摘自18.1)
捲十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紂不見得是自居下流,而是在曆史上不幸被認作是下流。他最大的“下流”是被武王所滅,成瞭個亡國之君,要知道曆史有時跟盲目的眾人一樣,是喜歡打“落水狗”的,當亡瞭國之後,就成瞭眾惡所集的人,這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命運模式。(摘自19.20)
孔子年錶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妇孺皆知的《论语》开篇第一章。看似平易,却蕴含奥义。周志文先生在《论语讲析》(活字文化·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中独辟蹊径,把这三句话视为一个整体,给出了与众不同的解释。说...  

評分

传统文化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弟子规》《三字经》的学习和实践从小孩子就开始了——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在“追本溯源”上显然还远远不够。毕竟,《弟子规》《三字经》只是蒙学教材,顶多算是“二手”传统文化,精髓还得向“一手”学。什么是“一手”,也就是所谓的“四书...  

評分

书评人 罗不特 或许是因为个性孤凉,不善交际,写了多本书,而且都很不错,却没有什么名气。我说的这个人是台大中文系退休教授周志文先生。最近,他的《记忆之塔》《家族合照》分别由北京三联书店、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加上之前在山东画报社付梓的《同学少年》,构成了这个“...  

評分

評分

在中国古代典籍里,论普及度之高、影响力之大,《论语》当居榜首。怎么解读《论语》,对于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 周志文新著《论语讲析》(北京出版社出版)采用按原书通读的办法加以注释、翻译和讲析。周志文古文根底深厚,在他解读的《论语》里,我们读到的不是那些常供...  

用戶評價

评分

儒傢學派占據中國思想韆年,孔孟曾顔四傢的思想需要深入鑽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好可以應用到實際。

评分

對《論語》做瞭簡要的解析,有助於理解原文。還是覺得把這本搭配《春鞦》一起看,理論聯係實際,效果會更好。這大概是近期看《春鞦大義》的影響,幾本書可以互相參考。

评分

儒傢學派占據中國思想韆年,孔孟曾顔四傢的思想需要深入鑽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好可以應用到實際。

评分

作為《論語》入門讀本,可說明白曉暢。全書宗旨,一言以蔽之,乃是將《論語》去經學化、將孔子去政治化,雖標舉孔子之人格,但其孔子形象,不如說是一個品格修養極高的人文主義者。最典型的,即是將孔子視為教育傢,而講析中對教育、文學、藝術、音樂的理解實皆齣於現代觀念,孔子若真隻如此,恐為所謂“小人儒”矣。當然,所謂“詮釋的循環”人或難免,艾柯所謂人人皆不自覺帶著自己的“背景書”在看世界,何況經學之活力也在“適今”,某種程度上本書的許多理解正符閤現代人的理念,然而作者又稱“當代中國的憂慮不是傳統消亡,而是扭麯”,強調扭麯之害甚於消亡,而其講析獨能見曆史真相,這不免自信過甚,經典如試紙,反應齣的其實是後人各自的理念而已。

评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此章是說禮、樂的根本在人心。孔子在此標舉瞭一個“仁”字,《學而》1.2提及“仁”字自古就有“相人偶”的含義,所謂“相人偶”,指人與人相處的道理,不論仁解釋作“愛人”,或“親愛”,都要發自真心,本之至誠,因為真情實意是所有道德的基礎,也是所有道德的最終意義。 一個人失去瞭這“本心真意”,就成瞭一個虛假的人,這時再美的儀錶,再多的禮、樂在身,都成瞭虛文假套,沒有意義,可見“仁”是禮樂的根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