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有还是存在

占有还是存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美] 埃里希·弗洛姆
出品人:
页数:200
译者:李穆
出版时间:2014-11-1
价格:CNY 5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084003
丛书系列:“世图心理”大师彩虹书系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弗洛姆
  • 哲学
  • 心理
  • 精神分析
  • 人本主义哲学
  • 思想
  • 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
  • 哲学
  • 存在主义
  • 自我认知
  • 心灵成长
  • 人生意义
  • 心理洞察
  • 内在觉醒
  • 意识探索
  • 生命思考
  • 心灵自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著名精神分析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的最后一部著作。本书中,他对自己多年来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崇拜的人类生存方式的非人道化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弗洛姆区分了两种不同形式的生存方式,即占有和存在。重“占有”的生存方式的基础是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则会创造性地运用人的力量。他对消费社会的反人道、对人的潜意识的操纵,以及为稳定社会经济制度而进行的蓄意消费刺激,都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提出了变革性的纲领见解。

作者简介

埃里希.弗洛姆,世界闻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人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文化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科普性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人类的破坏性剖析》《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目录信息

丛书序
前言
导言 伟大的允诺、允诺未能实现以及新的选择
幻想的破灭 .................................................................................... 001
伟大的允诺为什么没有实现 ........................................................ 003
从经济上看改变人的必要性 ........................................................ 009
除了灾难还有别的选择吗? ........................................................ 011
第一部分 如何理解重占有和重存在两者的区别
第一章 概论
重占有和重存在这两种生存方式的意义 ............................... 003
以几首诗歌例 .................................................. ..... ...................004
语言上的变化 ............................................................................ 009
占有和消费 ................................................................................ 014
第二章 重占有和重存在——日常生活的体验
学习 ............................................................................................ 017
记忆 ............................................................................................ 019
交谈 ............................................................................................ 021
阅读 ............................................................................................ 023
行使权威 .................................................................................... 024
知识 ............................................................................................ 028
信仰 ............................................................................................ 030
爱 ................................................................................................ 033
第三章 《旧约》、《新约》与埃克哈特著作中关于占有和存在的论述
《旧约》 .................................................................................... 036
《新约》 .................................................................................... 042
埃克哈特 .................................................................................... 047
第二部分 对两种生存方式之间本质差异的分析
第四章 重“占有”的生存方式
以利润为取向的社会——重“占有”生存方式的基础 ....... 057
“占有”观念的实质 ................................................................ 064
利于重“占有”生存方式的其他因素 ................................... 068
重占有生存方式和肛门性格.................................................... 070
禁欲主义与平等 ........................................................................ 071
功能性占有 ................................................................................ 072
第五章 重“存在”的生存方式
积极主动地存在 ........................................................................ 075
主动和被动 ................................................................................ 076
作为真实的存在 ........................................................................ 084
奉献、分享和牺牲的意愿 ........................................................ 087
第六章 进一步探讨占有和存在
安全感—不安全感 .................................................................... 095
团结—阻抗 ................................................................................ 098
快乐—享乐 ................................................................................ 103
罪恶—宽恕 ................................................................................ 107
对死的恐惧—对生的肯定 ........................................................ 113
当下—过去和未来 .................................................................... 114

第三部分 新人和新社会
第七章 宗教、性格和社会
社会性格的基础 ........................................................................ 121
社会性格和对“宗教”的需求 ............................................... 122
西方世界符合基督教精神吗? ............................................... 127
工业时代的宗教 ........................................................................ 131
“市场性格”和“控制论崇拜” ........................................... 134
人道主义的反抗 ........................................................................ 141
第八章 人发生转变的先决条件和“新人”的主要特征
“新人” .................................................................................... 158
第九章 新社会的特征
一门关于人的新科学 ................................................................ 162
新社会:存在合理的机会?.................................................... 185
参考文献 .................................................................................................... 191
出版后记 .................................................................................................... 19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 章节:爱 > 在求爱期,一方与另一方的关系还不肯定,爱着的人都在试图去赢得对方。他们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和令人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美的,因为富有生气会美化一个人的面孔。这时,谁也没有占有谁,每个人都将其精力集中于存在,也就是说,去奉献和激励他人。 > 婚后的...  

评分

这本书像商品社会的一面镜子,让人从方方面面看到现实的扭曲和可笑,现代人的内外在矛盾等,从反思的角度来说,非常好,起码对我而言有极大的“启蒙”作用,于是我第一次认真的去试着认识所谓“马克思主义”是个什么样的理想。从问题的根源上,它也没有止步不前,积极的挖...  

评分

所以说看书是件无聊才做的事。。。。。。。今天看的弗洛姆的《占有还是生存》我觉得还是有收获的,比如他说到的快乐的概念,那就是英雄所见略同了。但是我依然认为他的观点有有失偏颇的一面。他认为人类是难以达到重生存的生活的。但是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和权利...  

评分

读《占有还是生存》时,突然想起了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开篇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两者虽然在不同的时代阐释了不同的问题,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卢梭强烈谴责其所生活时代的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正...  

评分

读《占有还是生存》时,突然想起了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开篇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两者虽然在不同的时代阐释了不同的问题,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卢梭强烈谴责其所生活时代的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正...  

用户评价

评分

已购。和荣格比起来,弗洛姆真是善讲人话!占有和存在是人的两条路,读到最后弗洛姆对新社会的建议,才意识到从一开始其就有的著述“野心”,而且在他的表述中,我甚至觉得他有些悲悯。。。今天太累,其他内容来不及写了。。。

评分

如今整个社会性格是市场型性格。

评分

神一样的存在

评分

《人的破坏性剖析》算是弗洛姆理论完善上的纵深巨著,《占有还是存在》则是对自己理论深入浅出的集大成。将马克思和禅宗的类比与融合是一种跳脱纯理论樊笼的体现。好看。

评分

吊炸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