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

想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美] 乔纳·莱勒
出品人:
页数:248
译者:简学
出版时间:2014-10
价格:56.9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306288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创造力
  • 心理学
  • 创新
  • 脑科学
  • 科普
  • 思维
  • 想象
  • 方法论
  • 想象
  • 创意
  • 思维
  • 文学
  • 艺术
  • 心理
  • 哲学
  • 儿童
  • 成人
  • 奇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畅销书《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作者乔纳·莱勒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科学的视角揭示了大脑是如何产生创造力的:左脑还是右脑更擅长创造?爱做白日梦更有利于发挥创造力吗?鲍勃·迪伦怎么创作歌词?马友友是如何做到即兴演奏的?莎士比亚为何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者?皮克斯是如何创作动画电影的?城市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以上问题都是本书围绕“我们如何想象”这一主题来探讨的。

作者简介

乔纳·莱勒

※于哥伦比亚大学主修神经学,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的实验室里做过有关记忆的生物学研究实验。

※牛津大学罗兹学者(Rhodes scholar),关注20世纪的文学艺术,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连线》杂志特约编辑,《纽约客》杂志长期撰稿人,《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

※畅销书《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Proust Was a Neuroscientist)作者。

目录信息

《想象》测试题
引言 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部分 个人创造力
01 鲍勃·迪伦的大脑
大脑是创造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左脑见“树木”,右脑见“森林”
※洞见,与右脑的前颞上回密切相关
※《像一块滚石》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02 神奇的阿尔法波
发散性思维的优势

※阿尔法波,灵感产生的前兆
※“概念合成”有助于灵感的产生
※做“白日梦”,提高创造力的好方法
03 解 蔽
收敛性思维的优势
※专注的威力
※解蔽,就是化难题为想象
※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
04 顺其自然
让DLPFC安静下来
※半梦半醒时最有创造力
※ 痴迷,让自闭症患者成为特定领域的天才
※“即兴发挥”是可以培养的
※ 因祸得福的天才艺术家
05 局外人
创新往往发生在学科的边缘
※不受约束的局外人思维
※“局外人”心态最重要
※从外向内看时,我们看到得最多
第二部分 群体创造力
06 Q的威力
“熟人”与“生人”混合而成的团队最有创造力

※皮克斯的经验:团队构成决定胜败
※ 第三空间,产生新思想的绝佳之地
※“建设性批评”取代“头脑风暴”
※ 把合适的人聚拢在一起,创造力自然而生
07 城市摩擦
思想碰撞引发更多联想
※城市,各种思想在这里碰撞
※城市的密度越大,创造力就越强
※128号公路的衰落与硅谷的兴起
※特拉维夫,以色列的“硅谷”
※互联网无法取代城市承认隐私权并建立隐私市场
08 莎士比亚悖论
“模仿”成就的创新

※“莎士比亚神话”归功于良好的文化环境
※思想越分享越有价值
※释放孩子们的想象力
※造就更多天才的4个元思想
结语 创造力源于我们的想象
译者后记
注释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竟然出中文版了,而且还是刚出版的,难道出版社不知道这本书因为凭空捏造了鲍勃·迪伦(至少还有另一个人)的话而臭名昭著并被原出版社下架了吗?作者少年成名,并赶上了认知科学类科普书籍热销且“显酷”的热潮而著作大卖,但三本书有两本下架(另一本也有中译)。

评分

这本书竟然出中文版了,而且还是刚出版的,难道出版社不知道这本书因为凭空捏造了鲍勃·迪伦(至少还有另一个人)的话而臭名昭著并被原出版社下架了吗?作者少年成名,并赶上了认知科学类科普书籍热销且“显酷”的热潮而著作大卖,但三本书有两本下架(另一本也有中译)。

评分

这本书竟然出中文版了,而且还是刚出版的,难道出版社不知道这本书因为凭空捏造了鲍勃·迪伦(至少还有另一个人)的话而臭名昭著并被原出版社下架了吗?作者少年成名,并赶上了认知科学类科普书籍热销且“显酷”的热潮而著作大卖,但三本书有两本下架(另一本也有中译)。

评分

这本书竟然出中文版了,而且还是刚出版的,难道出版社不知道这本书因为凭空捏造了鲍勃·迪伦(至少还有另一个人)的话而臭名昭著并被原出版社下架了吗?作者少年成名,并赶上了认知科学类科普书籍热销且“显酷”的热潮而著作大卖,但三本书有两本下架(另一本也有中译)。

评分

这本书竟然出中文版了,而且还是刚出版的,难道出版社不知道这本书因为凭空捏造了鲍勃·迪伦(至少还有另一个人)的话而臭名昭著并被原出版社下架了吗?作者少年成名,并赶上了认知科学类科普书籍热销且“显酷”的热潮而著作大卖,但三本书有两本下架(另一本也有中译)。

用户评价

评分

内容还算值得一看,文笔也活泼有趣,但体现出的学术态度堪忧。论证突兀,结论轻率,论据之择用疑有故意歪曲或刻意选择并未得到认可的研究结果之嫌(说白了就是忽悠外行),科普值不及格(至于捏造格言什么的倒是无感不过多几条硬化的动脉而已) 。

评分

对局外人思维印象较深。例子多,比较有趣。

评分

PDF 20120126

评分

知识面越宽创造力越强,群体胜于个人,都是有用的废话。

评分

这种书的意义就是让人看完之后产生一种【啊,我被科普了,我懂了】的错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