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安娜·J·施瓦茨
出品人:
页数:681
译者:巴曙松
出版时间:2009-1
价格:7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4749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金融
  • 弗里德曼
  • 货币
  • 经济
  • 货币史
  • 经济史
  • 美国
  • 美国历史
  • 货币史
  • 经济史
  • 金融史
  • 19世纪末
  • 20世纪初
  • 美联储
  • 通货膨胀
  • 货币政策
  • 经济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美国货币史(1867-1960)》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美国货币史(1867-1960)》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国经济学家,以研究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史、统计学以及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而闻名。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扬他在消费分析、货币供应理论及历史,以及稳定政策复杂性等范畴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 济学家之一。

安娜•J. 施瓦茨(Anna J. Schwartz,1915—2012),美国经济史学家,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高级研究员。

目录信息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绿钞时期
2.1 1867年货币存量的构成
2.2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2.3 恢复铸币的政治斗争
2.4 影响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2.5 与绿钞时期相联系的几个特殊问题
2.6 总结
第3章 银元政治和价格长期下降(1879—1897)
3.1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3.2 银元政治
3.3 导致货币存量改变的因素
第4章 黄金通胀和银行改革(1897—1914)
4.1 经济复苏时期(1897—1902)
4.2 相对稳定增长时期(1903—1907)
4.3 1907年的银行业危机
4.4 支付限制解除后的银行改革
4.5 后危机时代(1908—1914)
4.6 货币存量数学意义上的变动
4.7 回顾比较
第5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初期(1914—1921)
5.1 货币和银行结构的改变
5.2 战时和战后的通货膨胀
5.3 1920—1921年的衰退
第6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发展期(1921—1929)
6.1 货币、收入、价格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发展历程
6.2 商业银行运营的变化
6.3 货币政策的发展
6.4 影响货币存量的因素
6.5 总结
第7章 大萧条时期(1929—1933)
7.1 货币、收入、价格、速度和利率的发展历程
7.2 引起货币存量变动的因素
7.3 银行倒闭
7.4 大萧条的国际特征
7.5 货币政策的发展
7.6 其他可选政策
7.7 为何货币政策如此无能
第8章 新政时期银行结构和货币本位的变化
8.1 银行结构的变化
8.2 货币本位制度的变化
第9章 周期性变动(1933—1941)
9.1 货币、收入、价格和流通速度的变化
9.2 引起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9.3 基础货币的变动
9.4 联邦储备政策
9.5 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动
9.6 1937年紧缩及随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性因素的角色
第10章 二战时期的通货膨胀
10.1 美国中立时期(1939年9月—1941年11月)
10.2 二战赤字时代(1941年12月—1946年1月)
10.3 战争结束到价格高峰(1945年8月—1948年8月)
10.4 收支余额
第11章 货币政策的复苏(1948—1960)
11.1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11.2 导致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11.3 货币政策的发展
11.4 为什么货币存量保持稳定增长
第12章 战后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12.1 替代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12.2 货币替代物的发展
12.3 以上考虑因素的综合效果
12.4 稳定性预期
第13章 总论
13.1 货币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2 货币关系的稳定性
13.3 货币方面变动的独立性
13.4 表象的欺骗性
附录A 基本表格
附录B 名义货币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理事评论
主题词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中确实有很多与货币有关的数据,但是其重点明显倾向于当局的货币政策,同时,对国际收支及资本流动明显缺乏关注,对美元取得世界货币这一过程毫无叙述。译为美国货币史则嫌题目过大,如译为美国货币政策史,私以为远比美国货币史合适。 货币主义万岁  

评分

书中确实有很多与货币有关的数据,但是其重点明显倾向于当局的货币政策,同时,对国际收支及资本流动明显缺乏关注,对美元取得世界货币这一过程毫无叙述。译为美国货币史则嫌题目过大,如译为美国货币政策史,私以为远比美国货币史合适。 货币主义万岁  

评分

书中确实有很多与货币有关的数据,但是其重点明显倾向于当局的货币政策,同时,对国际收支及资本流动明显缺乏关注,对美元取得世界货币这一过程毫无叙述。译为美国货币史则嫌题目过大,如译为美国货币政策史,私以为远比美国货币史合适。 货币主义万岁  

评分

去年研究了两个月怎么在美国卓越把这书的原版买到,当时一直在研究是办张建行的卡还是办招行的一卡通,然后就是过年,然后就是开学,开学后到书店逛,很偶然间看大这书,奶奶的,还真的就是弗里德曼学究天人的这本,没说的,拿下,居然打了八折。 正在啃中~~~~~~~~~~~

评分

学术上讲,美国人总体上明白弗的货币主义理论并且承认其学术价值(就是基本上承认那是正确的),然而实践中,从格林斯潘到伯南克,都是遇有经济危机或比较大的衰退就压价短期利率,向市场大最放水(注入流动性),搞得水位居高不下(货币供应量和实际通胀)。伯南克当然是学而...  

用户评价

评分

可以。

评分

终于……读完了……

评分

虽然很枯燥,不过读完之后感触很多,要慢慢品

评分

费了两个月时间终于看过一遍了,好多地方还是不明白,有的地方有待商榷吧,不过毫不影响这本书成为一本伟大的作品,好书好书

评分

Money talks. 準備看第二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