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筑记

珞珈筑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文祥
出品人:新民说
页数:561
译者:
出版时间:2019-6
价格:10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5981715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建筑
  • 武汉大学
  • 建筑史
  • 中国近代史
  • 民国校园
  • 历史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新民说
  • 珞珈山
  • 大学生活
  • 校园记忆
  • 武汉
  • 建筑
  • 青春
  • 人文
  • 历史
  • 成长
  • 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学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诞生的一种新事物。它的诞生既是中国现代化之路的必然需要,也是近代中国打开国门后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果,承载了引导中华文明在近代转型之路上前行的历史重任。

本书以大学存在的空间场域——校园为研究对象和切入口,是关于近代中国大学史的一项个案研究新成果。全书用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民国时期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从无到有、从荒野湖山到黉宫胜地的动态过程,还原了其间各方之间的复杂纠葛,以及建校先驱为新校园诞生所做的不懈努力。该书又将珞珈山校园的诞生,置于近代中西建筑文化激荡交汇的历史进程中,探究了这一近代国立大学新校园所折射出的建筑文化意涵和时代思潮,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观察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独特视角。该书对于近代中国大学史研究及建筑文化史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均有新的意义。

作者简介

刘文祥,湖北人,武汉大学文学学士及历史学硕士、博士。从事中国近代大学史、近代建筑史及武汉城市史研究。多年来持续关注和研究民国时期武汉大学历史文化,为武汉大学校史馆布展方案设计人之一及专题纪录片《珞珈》撰稿人之一。

目录信息

引 子
绪 论
一、多维视角下的近代中国大学史研究
二、近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史研究
三、武汉大学校史与珞珈山校园相关研究
四、本书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西建筑文化交流与晚清民初大学校园发展历程
一、近古西人眼中的中国建筑
二、风格交错的晚清民初中国建筑及大学校园
三、“中国固有之形式”与国立大学校园建设
四、清末民初武汉高等学堂、学校的校园建设
第二章 国立武汉大学的组建与珞珈山新校址的选定
一、从“湖北大学”到“国立武汉大学”
二、武汉大学新校舍的酝酿和建筑设备委员会的成立
三、珞珈山新校舍的选址过程
四、珞珈山新校址内的土地征收与纠纷
第三章 珞珈山新校舍的建筑设计及工程营造
一、建筑师开尔斯与珞珈山新校舍的建筑设计
二、汉协盛营造厂与新校舍一期工程
三、六合建筑公司与新校舍二期工程
第四章 珞珈山新校舍建设的经费来源与支出
一、新校舍一期工程的经费来源
二、新校舍二期工程的经费筹措
三、惨淡经营:珞珈山校园建设经费的收支状况与筹款困境
第五章 珞珈山校园的建筑语汇和文化意涵
一、珞珈山校园的总体规划及空间布局
二、“南北”与“东西”:珞珈山的建筑风格与校园格局
三、现代大学校园与复古建筑形式的折中碰撞
第六章 藏修息游焉:珞珈湖山风景与大学校园生活
一、武昌东湖:由荒郊野泽走向近代风景游憩地
二、武汉大学与东湖风景区
三、民国时期珞珈山的校园生活
结 语
附录一 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地契信息统计表
附录二 国立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建筑一览表
附录三 民国时期珞珈山校园规划设计主要建筑工程师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建校不易

评分

书写得非常好,我却并不贸然向大家推荐。倒不是说这本书的读者需要与武大乃至武大老建筑有什么特殊情感连结,它的目标受众应该是对清末民初的高等教育建设和公共建筑风潮这两个议题感兴趣者。

评分

师兄可敬

评分

建校不易

评分

很不错的阅读体验。视野不仅局限在武大校园一例,而由近代中国建筑史和大学史缓缓切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