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築記

珞珈築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劉文祥
出品人:新民說
頁數:561
译者:
出版時間:2019-6
價格:10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5981715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建築
  • 武漢大學
  • 建築史
  • 中國近代史
  • 民國校園
  • 曆史
  •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 新民說
  • 珞珈山
  • 大學生活
  • 校園記憶
  • 武漢
  • 建築
  • 青春
  • 人文
  • 曆史
  • 成長
  • 故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大學是近代中國曆史進程中誕生的一種新事物。它的誕生既是中國現代化之路的必然需要,也是近代中國打開國門後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結果,承載瞭引導中華文明在近代轉型之路上前行的曆史重任。

本書以大學存在的空間場域——校園為研究對象和切入口,是關於近代中國大學史的一項個案研究新成果。全書用翔實的史料和生動的語言,揭示瞭民國時期國立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從無到有、從荒野湖山到黌宮勝地的動態過程,還原瞭其間各方之間的復雜糾葛,以及建校先驅為新校園誕生所做的不懈努力。該書又將珞珈山校園的誕生,置於近代中西建築文化激蕩交匯的曆史進程中,探究瞭這一近代國立大學新校園所摺射齣的建築文化意涵和時代思潮,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深入觀察理解近代中國社會的獨特視角。該書對於近代中國大學史研究及建築文化史研究的深化和拓展,均有新的意義。

著者簡介

劉文祥,湖北人,武漢大學文學學士及曆史學碩士、博士。從事中國近代大學史、近代建築史及武漢城市史研究。多年來持續關注和研究民國時期武漢大學曆史文化,為武漢大學校史館布展方案設計人之一及專題紀錄片《珞珈》撰稿人之一。

圖書目錄

引 子
緒 論
一、多維視角下的近代中國大學史研究
二、近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史研究
三、武漢大學校史與珞珈山校園相關研究
四、本書的基本框架與主要內容
第一章 中西建築文化交流與晚清民初大學校園發展曆程
一、近古西人眼中的中國建築
二、風格交錯的晚清民初中國建築及大學校園
三、“中國固有之形式”與國立大學校園建設
四、清末民初武漢高等學堂、學校的校園建設
第二章 國立武漢大學的組建與珞珈山新校址的選定
一、從“湖北大學”到“國立武漢大學”
二、武漢大學新校捨的醞釀和建築設備委員會的成立
三、珞珈山新校捨的選址過程
四、珞珈山新校址內的土地徵收與糾紛
第三章 珞珈山新校捨的建築設計及工程營造
一、建築師開爾斯與珞珈山新校捨的建築設計
二、漢協盛營造廠與新校捨一期工程
三、六閤建築公司與新校捨二期工程
第四章 珞珈山新校捨建設的經費來源與支齣
一、新校捨一期工程的經費來源
二、新校捨二期工程的經費籌措
三、慘淡經營:珞珈山校園建設經費的收支狀況與籌款睏境
第五章 珞珈山校園的建築語匯和文化意涵
一、珞珈山校園的總體規劃及空間布局
二、“南北”與“東西”:珞珈山的建築風格與校園格局
三、現代大學校園與復古建築形式的摺中碰撞
第六章 藏修息遊焉:珞珈湖山風景與大學校園生活
一、武昌東湖:由荒郊野澤走嚮近代風景遊憩地
二、武漢大學與東湖風景區
三、民國時期珞珈山的校園生活
結 語
附錄一 國立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地契信息統計錶
附錄二 國立武漢大學珞珈山校園建築一覽錶
附錄三 民國時期珞珈山校園規劃設計主要建築工程師一覽錶
參考文獻
後 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很不錯的閱讀體驗。視野不僅局限在武大校園一例,而由近代中國建築史和大學史緩緩切入。

评分

建校不易

评分

作者自述長期以來對建築藝術與曆史抱有濃厚興趣,並付諸瞭持久的學習與研究。我讀罷此書,在增進對民國時期武大建築的認識,進而由此典型案例瞭解民國時期中國高等教育與建築設計外,更管窺到作者對所研究領域的熱愛、尊重與付齣。 相信正是齣於這樣的個人興趣愛好與專業主義態度,纔使得其取得本書所著研究成果,也相信這會支撐其未來取得更多的成就。在這一層麵,嚮作者緻敬和學習。

评分

建校不易

评分

建校不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