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垄断

技术垄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
出品人:见识城邦
页数:312
译者:何道宽
出版时间:2019-4-1
价格:5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21700497
丛书系列:见识丛书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传播学
  • 技术
  • 文化研究
  • 技术史
  • 哲学
  • 文化史
  • 思维
  • 技术垄断
  • 数字时代
  • 信息控制
  • 文化批判
  • 科技伦理
  • 媒介权力
  • 人工智能
  • 社会影响
  • 技术反思
  • 未来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与《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并称尼尔•波斯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其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检讨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文化、制度的负面影响。

作者认为,技术和人的关系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他之所以揭示技术的阴暗面,是为了避免技术对文化造成伤害。文化有三种形态:在 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服务、从属于社会和文化;在技术统治文化阶段,技术向文化发起攻击,并试图取而代之,但难以撼动文化;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得无影无踪,技术垄断就是极权主义的技术统治。

本书揭示了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之异同,并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号召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抵抗技术垄断,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作者简介

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1931—2003),纽约大学教授,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精神领袖,研究领域横跨教育学、语义学和传播学,弘扬了麦克卢汉、伊尼斯开创的媒介环境学,推动其进入北美传播学主流圈子。存世著作共25种,包括独著13种,合著10种,合编2种;其中《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并称“媒介批评三部曲”,已经并将继续在中国学界产生持久的影响。传世论文200余篇。1986年获美国英语教师学会授予的“乔治•奥威尔奖”,1988年获纽约大学杰出教授奖。

何道宽,深圳大学英语及传播学教授、政府津贴专家、资深翻译家。著作和译作共80余种,约2 000万字(著作85万字,论文约30万字,译作逾1 900万字)。代表性译作有《理解媒介》《数字麦克卢汉》《裸猿》《媒介环境学》《人类动物园》《亲密行为》《软利器》《菊与刀》《群众与暴民》《乌合之众》等。

目录信息

中译者第二版序 xi
中译者第一版序 xxv
作者自序 xlix
第一章 塔姆斯法老的评判 001
第二章 从工具时代到技术统治时代 021
第三章 从技术统治时代到技术垄断时代 043
第四章 难以把握的世界 063
第五章 崩溃的防线 079
第六章 机器意识形态:医疗技术垄断 101
第七章 机器意识形态:计算机技术垄断 117
第八章 隐形的技术 135
第九章 唯科学主义 159
第十章 符号大流失 183
第十一章 爱心斗士 203
注 释 223
参考文献 229
索 引 233
中译者第一版后记 253
中译者第二版后记 25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什么是技术垄断?就是技术(主要是媒介技术)如何影响并控制我们的感知,认识,价值和生存。 传播技术影响的不仅是传播的方式,范围,而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世界观,乃至进一步影响到文化本身的形式,以及社会制度的改变。现代技术对人最大的威胁是代理了人们思考的过程,使人们...  

评分

评分

评分

在“媒介批评三部曲”的前两部中,电视媒体是波兹曼论点的箭丛直指的靶心。如果从第三本《技术垄断》的高峰回望前两本著作,我们可以说他只是在电视的磨刀石上小试牛刀而已。 有人说,这本书之所以取了个故作耸人听闻的名字——《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乃是为了矫枉过正...  

评分

2003年,这本书的作者波兹曼去世。 2007年,这本书在中国出版。 2010年,如果不是考研失利,我也许不会阅读这本书。 直到现在我仍然愤恨不平,奋斗的学校并非在学界绝对一流,指定书目却着实让科班生大费脑筋。麦克卢汉,波兹曼,梅洛维茨,三位一脉传承下来的大师译著,偏...  

用户评价

评分

因为技术的赞歌太多,所以也需要有人泼冷水,而且总体上,冷水还是太少了点。

评分

对技术的反思应该永远存在,不是因为这种反思可以带来什么改变或者预测未来,而是若没有反思就无法阻止更邪恶的局面出现。技术乐观主义者以为技术都是好的,可以带来更多的自由和人性,正如苹果的广告所展现的那样。然而苹果公司自己却成了这样的巨无霸老大哥,压制自由,与极权主义者为伍,技术在商业利益面前什么都不是,只能作恶。我们需要技术悲观主义者,不是去搞屁坏而是时刻保持警惕,提醒大家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是下益哥丧失自由的循环开始。防火墙和监控技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如此发达的一门产业,也从来没有那一个时代,技术像现在这样主宰和控制如此深层次如此广阔的领域,而且都是以崇高的名义如此行。技术绝对不是中性的东西,它渗透了人性中本已存在的邪恶痼疾,它从诞生开始就是以天使的脸庞来作恶的,而非使用者可以操控的双刃剑。

评分

至少不赞同本书一半的观点。但波斯曼写得非常好,对现象的分析准确而敏锐,他所说的技术垄断既包括了科学主义,对技术的顶礼膜拜;还包括对工具理性、纳粹技术官僚的批判,也包括中国大学从美国学来的那套学术评价体系等。对此类批判我当然没意见,波斯曼自己也说技术是“利弊同在”,他不是否认技术的优点。但是,需知此书是写给美国的盛世危言,而且波斯曼是对哲学意义上抽象出的技术予以批判。我不赞同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科学尚未昌明的地方大谈技术过度、科学过度。而且,一旦笃信文化高于科技,那么在中国并不会推动文化如何发展,反而会加剧党性对科技的驾驭乃至奴役。郢书燕说,何不食肉糜,现阶段我仍然要高声呼喊科学万岁。

评分

这本书起了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且宏大的主题,但是后面的论述简直乏味且异常啰嗦无聊。有时候甚至让人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评分

至少不赞同本书一半的观点。但波斯曼写得非常好,对现象的分析准确而敏锐,他所说的技术垄断既包括了科学主义,对技术的顶礼膜拜;还包括对工具理性、纳粹技术官僚的批判,也包括中国大学从美国学来的那套学术评价体系等。对此类批判我当然没意见,波斯曼自己也说技术是“利弊同在”,他不是否认技术的优点。但是,需知此书是写给美国的盛世危言,而且波斯曼是对哲学意义上抽象出的技术予以批判。我不赞同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科学尚未昌明的地方大谈技术过度、科学过度。而且,一旦笃信文化高于科技,那么在中国并不会推动文化如何发展,反而会加剧党性对科技的驾驭乃至奴役。郢书燕说,何不食肉糜,现阶段我仍然要高声呼喊科学万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