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

两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法]安托瓦内特·福克
出品人:
页数:246
译者:黄荭
出版时间:2019-3-1
价格:6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758825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女性主义
  • 性别研究
  • 女性
  • 社会学
  • 女权主义
  • 法国
  • 安托瓦内特·福克
  • 社会
  • 两性关系
  • 情感心理
  • 亲密关系
  • 性别差异
  • 沟通技巧
  • 恋爱心理学
  • 婚姻经营
  • 自我认知
  • 情感成长
  • 性别角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一本超越“母性”话题,向女性致敬的挥臂呐喊的振奋之作,是继波伏娃《第二性》之后法国女性问题研究的旗帜性著作。本书汇集了安托瓦内特•福克生前关于女性学问题的演讲稿、讲座稿以及访谈材料,本书以精神分析为切入点,界定了女性真正的身份,确立了女性的真正价值,深入探讨了何为女性学,以及这一学科的未来,或者说女性主义的未来又在何方。

作者简介

安托瓦内特•福克(Antoinette Fouque,1936—1924),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女性出版社的创办者,女权运动先锋,“妇女解放运动”(M.L.F.,1968)的发起人之一。

译者简介:

黄荭(Huang Hong),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家、国际杜拉斯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著有:《一种文学生活》《杜拉斯的小音乐》《转身,相遇》《闲来翻书》《经过》等,主要译作有:《1962-1991 私人文学史》《爱,谎言与写作》《薛定谔之猫》《然而》《乌龟的华尔兹》《鳄鱼的黄眼睛》《波伏瓦回忆录》《星期天》《小王子》《人类的大地》《花事》等。

目录信息

致谢 /1
第一版序 /3
第二版序 /5
我们的运动是不可逆的 /1
运动中的女性:昨天,今天,明天 /17
人生而有两性 /59
精神分析是否能带给女性答案? /97
厌女症的瘟疫 /105
与伊莎贝尔•于佩尔对谈 /119
1974年,我记得…… /155
明天,均等 /161
有人烧死了一个女人 /209
后记 每一次孕育都仿佛再造人类 /213
法国当代女权主义精神领袖安托瓦内特•福克(何宇红) /231
作者其他重要作品 /245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安托瓦内特·福克(1936-2014),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女性学学者,女性出版社(Édition des Femmes)的创办者,妇女解放运动(M. L. F. , 1968)的发起人之一。被认为是继波伏瓦之后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女权运动的旗帜性人物。 福克及其参与的女性民主主义联盟(A. F. D....

评分

安托瓦内特·福克(1936-2014),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女性学学者,女性出版社(Édition des Femmes)的创办者,妇女解放运动(M. L. F. , 1968)的发起人之一。被认为是继波伏瓦之后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女权运动的旗帜性人物。 福克及其参与的女性民主主义联盟(A. F. D....

评分

安托瓦内特·福克(1936-2014),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女性学学者,女性出版社(Édition des Femmes)的创办者,妇女解放运动(M. L. F. , 1968)的发起人之一。被认为是继波伏瓦之后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女权运动的旗帜性人物。 福克及其参与的女性民主主义联盟(A. F. D....

评分

安托瓦内特·福克(1936-2014),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女性学学者,女性出版社(Édition des Femmes)的创办者,妇女解放运动(M. L. F. , 1968)的发起人之一。被认为是继波伏瓦之后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女权运动的旗帜性人物。 福克及其参与的女性民主主义联盟(A. F. D....

评分

安托瓦内特·福克(1936-2014),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女性学学者,女性出版社(Édition des Femmes)的创办者,妇女解放运动(M. L. F. , 1968)的发起人之一。被认为是继波伏瓦之后法国最具代表性的女权运动的旗帜性人物。 福克及其参与的女性民主主义联盟(A. F. D....

用户评价

评分

想到安托瓦内特·福克不仅是理论家,还是颇有成就的女性主义活动家,本书就更令人肃然起敬了。福克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起点是有关孕育的特殊体验,这使她将「人生而有两性」的基础判断引向「女性确立其性别特殊性的根基是生育」并以此反驳波伏娃「性别是建构的」这一命题。愚见以为,波伏娃的论述似乎也未否认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但认为性别文化和性别意识是后天建构的(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是受到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影响而被建构的,福克也指出这种菲勒斯中心主义是源于「子宫嫉妒」)。福克在其领导的女性主义运动中一直要求女性对于怀孕的自由选择,但其论述却似乎在暗示女性应通过生育进入性别角色,获得性别体验。问题在于,相对应地,男性进入自己的性别角色则仿佛是天生的,不需经过任何努力的。这种过于强调孕育而造成的论述失衡值得思考。

评分

所选文章除后记(2012)都较老,最喜欢的竟是《与伊莎贝尔·于佩尔对谈》,两位人生体验丰富的女性对话,真迷人

评分

人生而有两性!

评分

了解了另一种寻求两性平等的主张,福克强调的是差异,在她看来女人独有的生育能力是创造性的,是接纳包容他者的能力。确实现在的女权主义或许有些一元化,角度多是“女人也可以和男人一样“,福克的主张在我看来是在更往后的阶段我国的女权主义者才会关注到的角度吧,虽说现在也有母权主义。这个世界什么时候能不再对女人自己的身体指手画脚啊欸?BTW和于佩尔的对话章节我真的更爱于阿姨了,她的表演就像随着灯光角度的变化脸庞上仿佛出现了一张张面具,看不到一丝一点她自己。

评分

想到安托瓦内特·福克不仅是理论家,还是颇有成就的女性主义活动家,本书就更令人肃然起敬了。福克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起点是有关孕育的特殊体验,这使她将「人生而有两性」的基础判断引向「女性确立其性别特殊性的根基是生育」并以此反驳波伏娃「性别是建构的」这一命题。愚见以为,波伏娃的论述似乎也未否认两性在生理上的差异,但认为性别文化和性别意识是后天建构的(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是受到男性/菲勒斯中心主义影响而被建构的,福克也指出这种菲勒斯中心主义是源于「子宫嫉妒」)。福克在其领导的女性主义运动中一直要求女性对于怀孕的自由选择,但其论述却似乎在暗示女性应通过生育进入性别角色,获得性别体验。问题在于,相对应地,男性进入自己的性别角色则仿佛是天生的,不需经过任何努力的。这种过于强调孕育而造成的论述失衡值得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