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到美国,从日本到发展中国家,人们曾经期待的“休闲型社会”并未到来,“过度劳累的时代”却开始了。为何生产力在发展,人们却越来越疲于奔命?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业余时间越来越少。其根源在于社会结构还是个人心理?贫富差距、交通安#全、性别歧视……过劳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
本书从全#球化、信息技术、消费社会、管制放松等角度,分析了过劳背后的社会动向,指出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特征,并介绍了荷兰、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为解决过劳现象而作出的尝试。关西大学经济学家森冈孝二以大量数据、详实案例立论,集十数年研究成果之大成,为我们披露过劳时代的实貌。
森冈孝二(1944—2018),毕业于香川大学经济学部。日本经济学家,关西大学名誉教授。长期担任“大阪过劳死问题联络会”会长,推动了2014年日本《过劳死等防治对策推进法》的制定。研究方向为股份公司论、企业社会论和工作时间论。主要著作有《企业中心社会的时间结构》《日本经济的选择》《弄虚作假的财务结算》等。
米彦军,出生于1970年,现任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日本思想史、日语词汇学。主要著作有《德富苏峰的右翼思想研究》《解说平遥》(译著)、《日本新地方财政调整制度概论》等。
造成过劳的原因是:全球化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消费型资本主义和自由职业者资本主义 这里所说的“高度资本主义”并非出自某位经济学家之口,而是从小说家池泽夏树那里借用的。在他的《白头翁和催债人》(朝日新闻,1998年)一书中有一篇名为“东京式疲劳”的散文,其中讲到...
评分2020年1月5日 本书类似于报道文,日语出版与2005年,大多数数据是在80年代到2004年。 本书分为五章: 全球资本化,科技技术的发展,消费型资本主义陷阱,劳动管制的放松,生活习惯方式改变等五个大原因。对应思考一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与非工作时间界限模糊,机器可以24小时...
评分一、过劳的表面原因。 1940年后,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很多发达国家的劳动时间出现了缩短,但到了80年代,全球却普遍出现劳动时间一路走高的特点,这是为什么?不是应该生产效率越高,劳动时间越短吗? 究其原因,1、全球化,降低竞争门槛,带来了更广泛空间上的竞争;2、信息...
评分全文看下来 里面的数据都是比较老的数据,数据时间大都在20世纪末 21世纪初,不过我想,也就是因为这些数据时间沉淀够久,研究起来才更加客观科学,个人突然想到的一个原因。里面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即是为什么现代社会会出现过劳现象,依照恩格斯的设想,工业社会生产力提...
评分过劳死到底有多可怕?在我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始终认为劳动这件事,在现代科学环境中早已改变了其定义,劳动再也不是辛勤劳作,劳心劳力才是现代人要面对的一种可怕与恐惧。 勾心斗角,欲求不满,这些哪一个不是过劳死的人所面的事实。在现代社会里,每一处都是坑,活着只能...
私人生活不断被工作所压缩。以后也许再谈论如何维系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都会散发出一股古早味,因为当生活的实质被掏空时,它就彻底沦为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概念了。
评分两个小时不到很快地翻完了,作者的很多观察在2018年的中国人看来并不新颖,但意识到还不够,还要深刻地检视自身,思考如何更好地生活。篇首不无讽刺和痛惜地提到,研究过劳死的教授(即本书作者)自己却过劳死了。 本书的核心框架是:四大资本主义(也可认为是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四大特征)导致了过劳这一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们分别是——全球化、信息、消费和自由职业者资本主义。
评分也就是宣传力度大。 经济学取向的调查报告,没什么新鲜内容,分析乏力,数据老旧。
评分不痛不痒
评分10年前的日本对现在的中国很有参考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