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到美国,从日本到发展中国家,人们曾经期待的“休闲型社会”并未到来,“过度劳累的时代”却开始了。为何生产力在发展,人们却越来越疲于奔命?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业余时间越来越少。其根源在于社会结构还是个人心理?贫富差距、交通安#全、性别歧视……过劳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
本书从全#球化、信息技术、消费社会、管制放松等角度,分析了过劳背后的社会动向,指出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特征,并介绍了荷兰、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为解决过劳现象而作出的尝试。关西大学经济学家森冈孝二以大量数据、详实案例立论,集十数年研究成果之大成,为我们披露过劳时代的实貌。
森冈孝二(1944—2018),毕业于香川大学经济学部。日本经济学家,关西大学名誉教授。长期担任“大阪过劳死问题联络会”会长,推动了2014年日本《过劳死等防治对策推进法》的制定。研究方向为股份公司论、企业社会论和工作时间论。主要著作有《企业中心社会的时间结构》《日本经济的选择》《弄虚作假的财务结算》等。
米彦军,出生于1970年,现任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日本思想史、日语词汇学。主要著作有《德富苏峰的右翼思想研究》《解说平遥》(译著)、《日本新地方财政调整制度概论》等。
我工作的大学今年为了迎评,全年无休,早上7:40—11:40上班,下午1:50—5:40上班,平均每周一次晚上7点至10点的晚值班,其他时间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如果今年评估没过,还要过两年这样的日子。天天头晕头痛,挣扎在猝死的边缘。倒不是这样搞就更有效率,而是在官僚主义、形式主...
评分 评分从欧洲到美国,从日本到发展中国家,人们曾经期待的「休闲型社会」并未到来,「过度劳累的时代」却开始了。为何生产力在发展,人们却越来越疲于奔命?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业余时间越来越少。其根源在于社会结构还是个人心理? 这是岩波新书精选的第一本,读岩波书店的书时有个...
评分过劳死到底有多可怕?在我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我始终认为劳动这件事,在现代科学环境中早已改变了其定义,劳动再也不是辛勤劳作,劳心劳力才是现代人要面对的一种可怕与恐惧。 勾心斗角,欲求不满,这些哪一个不是过劳死的人所面的事实。在现代社会里,每一处都是坑,活着只能...
评分读了最近关于996企业的文化,加上人民日报在996.ICU话题上鲜明的态度。可以感知到有许多企业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下班时间,在劳务合同、劳动合同上语焉不详,造成企业形成了不成文的996工作制。但在实际操作中,该制度导致许多员工磨洋工,工作拖延。这时事与愿违,以企业文化之名...
一篇中规中矩,但并不多充实的调研报告
评分很像当下中国,在996问题当口看了此书,感触颇多,但分析缺乏力度。
评分每个上班族都该人手一本,去明确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以及“热爱工作”根本不是件值得激烈鼓吹的事,中国的“社畜”或者说“韭菜”,必须明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哪里,这个差距不仅仅是经济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差距,要求更多休闲时间,经营个人生活,是生而为现代人的权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每周5天工作制,40小时,带薪休假4-6周,而中国人连“双休”都无法保证,超时加班、雇佣关系恶化、手机终端对私人时间的侵占、无偿加班,抑郁症、职业疾患,这些显而易见的企业犯罪,我们只有在白领患癌众筹医疗金的事件中才会有所警觉,同时,我们又有一个误解,误以为消费主义的威逼利诱是生活的正常需求,为了消费而过劳,这些都是观念上的错误。这本书对中国人的提醒是,永远不要认为工作的不堪重负是一种羞耻,要学会自救。
评分本书的创造性观点在于,提出了造成过劳的原因是:全球化资本主义、信息资本主义、消费型资本主义和自由职业者资本主义,并对这些原因进行了详实、深入地分析和论述,一些案例触目惊心,一些由此而发出感触和议论让人感同身受。写的是十几年前的日本,说的明明就是今天的中国啊。本书的缺点在于,提及怎样应对过劳的措施,只是简单地一笔带过,没有做同分析原因那样详实的论述了。这本书是2005年在日本出版的,然而应对过劳,无论是2018年的日本还是中国,都仍然是个难题。大家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而是即使知道该这样做,也仍然被逐利的资本主义驱动而加剧过劳,这也是作者无法深入阐明如何应对过劳的原因吧。期待我们能赶上一个更好的时代,一个可以因工作而有收入,也同时拥有个人生活的时代。
评分看到大家都这么过劳 特别珍惜现在能有自己的时间 琢磨倒腾重要的事 让自己能更上一层楼 =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