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欧洲到美国,从日本到发展中国家,人们曾经期待的“休闲型社会”并未到来,“过度劳累的时代”却开始了。为何生产力在发展,人们却越来越疲于奔命?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业余时间越来越少。其根源在于社会结构还是个人心理?贫富差距、交通安#全、性别歧视……过劳现象折射出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
本书从全#球化、信息技术、消费社会、管制放松等角度,分析了过劳背后的社会动向,指出现代人的普遍心理特征,并介绍了荷兰、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为解决过劳现象而作出的尝试。关西大学经济学家森冈孝二以大量数据、详实案例立论,集十数年研究成果之大成,为我们披露过劳时代的实貌。
森冈孝二(1944—2018),毕业于香川大学经济学部。日本经济学家,关西大学名誉教授。长期担任“大阪过劳死问题联络会”会长,推动了2014年日本《过劳死等防治对策推进法》的制定。研究方向为股份公司论、企业社会论和工作时间论。主要著作有《企业中心社会的时间结构》《日本经济的选择》《弄虚作假的财务结算》等。
米彦军,出生于1970年,现任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日本思想史、日语词汇学。主要著作有《德富苏峰的右翼思想研究》《解说平遥》(译著)、《日本新地方财政调整制度概论》等。
全文看下来 里面的数据都是比较老的数据,数据时间大都在20世纪末 21世纪初,不过我想,也就是因为这些数据时间沉淀够久,研究起来才更加客观科学,个人突然想到的一个原因。里面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观点,即是为什么现代社会会出现过劳现象,依照恩格斯的设想,工业社会生产力提...
评分2020年1月5日 本书类似于报道文,日语出版与2005年,大多数数据是在80年代到2004年。 本书分为五章: 全球资本化,科技技术的发展,消费型资本主义陷阱,劳动管制的放松,生活习惯方式改变等五个大原因。对应思考一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与非工作时间界限模糊,机器可以24小时...
评分从欧洲到美国,从日本到发展中国家,人们曾经期待的「休闲型社会」并未到来,「过度劳累的时代」却开始了。为何生产力在发展,人们却越来越疲于奔命?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业余时间越来越少。其根源在于社会结构还是个人心理? 这是岩波新书精选的第一本,读岩波书店的书时有个...
评分2020年1月5日 本书类似于报道文,日语出版与2005年,大多数数据是在80年代到2004年。 本书分为五章: 全球资本化,科技技术的发展,消费型资本主义陷阱,劳动管制的放松,生活习惯方式改变等五个大原因。对应思考一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与非工作时间界限模糊,机器可以24小时...
评分本书更新至2004年,不知现在如何了。全球化是否真的利大于弊,贸易保护是否真的弊大于利,从劳工的角度,真的不一定。日本的情况很明显说明那些想要通过把女性赶回家庭从而提高生育率的做法必将失败,因为现在不再是一个人干8小时就能养活全家的时代了,男的被迫超长时间加班还...
资本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沾满恶与血的。我们这些打工的也就是被剥削的多少问题,要努力跳出来啊。
评分用大量事实和案例说明,随着通讯设施的便捷,工作已成为可以随时待命随地可加班的存在,有些人为消费而过劳,有些人为“投资”而过劳。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在于,除了事实调查,在末尾给出了一些实际的解决方法。
评分很像当下中国,在996问题当口看了此书,感触颇多,但分析缺乏力度。
评分一本兼具知识性、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社科类小册子,以丰富翔实的数据和案例,为读者展现21世纪初“过劳”现象盛行的日本经济社会生态。作者将过劳时代出现的原因总结为四点,即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发达、消费文化的盛行与自由职业者的大量存在,同时还针对改善和消除过劳现象,分别从员工、工会和企业层面,给出了诸多颇具实操意义的解决手段。尽管其分析的是十多年前的日本社会现象,但对于当今身处经济转型期与攻坚期的中国社会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评分中国早已进入“过劳时代”。有一个感受是被迫劳动导致过劳死的确显示出资本主义生产体制的残酷性,但如果是在消费资本主义背景之中,游戏过劳、娱乐至死,那就应该自作自受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