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之死

专家之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汤姆·尼科尔斯
出品人:见识城邦
页数:280
译者:舒琦
出版时间:2019-3-20
价格:5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96904
丛书系列:见识丛书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反智主义
  • 知识分子
  • 社科
  • 思维
  • 社会
  • 美国
  • 美国研究
  • 社会批判
  • 知识分子
  • 真相
  • 权力
  • 媒体
  • 教育
  • 理性
  • 公共生活
  • 文化危机
  • 思想自由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现在面对着越来越大量的信息,这使得人们在自恋的和误导性的知识平等主义立场上对任何事件信口开河。今天,所有的人通过WebMD(美国健康医疗服务网站)和维基百科都可以了解所有的事,每个普通人都认为自己拥有和医生、外交官一样的知识。所有的声音,即使是最荒谬的,也要求被平等地考虑,而对立的态度则被认为是精英主义。

本书作者指出,反对专家运动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包括网络的开放性,高等教育中的“顾客至上”思维,以及新闻产业的娱乐化。诡异的是,信息的民主传播,而非受教育大众的培养,反而开始产生一批一知半解的、愤怒的公民,他们公开指责智识的完善。这与美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反智主义思潮不谋而合。

作者认为,当今抵制专业知识和学习的现象,使普通民众相信没有人比别人懂得更多,这使民主机构面临堕落为民粹主义(平民主义)或技术专家治国的危险,而最糟糕的是二者的结合。2017年美国大选后,这一局势变得更加恶劣。

本书为西方民主在信息时代能否稳固和长存敲响了警钟。

----------------------

【编辑推荐】

1. 一位专家写给其他专家和非专家的话

尼科尔斯曾任美国海战学院国家安全事务教授、美国参议院前助理,也是纽约卡耐基委员会高级伦理和国际事务顾问、波士顿大学国际史学委员会委员,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外交政策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其理论研究和政治实践并举的专家生平中,他对专家的长处和弊端,以及反对专家的呼声,都了若指掌,并在本书中结合实际案例,做出了生动、风趣的描述,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剖判:专家固然有所不知,但普通人绝非无所不知。

2. 在知识大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聊聊专家和专业知识为什么是必需的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社会的“大数据”至上和数字媒体的“人性化”设计——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当代社会的人们似乎个个都是“高知”。但是,未经鉴别的网络信息与真正的知识能否等同?高等教育文凭与理性思考能力是否一致?在一种自大、自恋、自我中心的盲目狂妄中,人们拒绝专业知识的获取,拒绝理性判断和行为能力的提升;在一种反智主义和平民主义相结合的文化心态中,社会面临着涣散和分崩离析的严重危机。尼科尔斯的忠告是:专家依然是我们所需要的,而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思考能力——这是健康社会运作和未来发展的前提。

3. 对自欺欺人的“反智主义”传统的辛辣批评:再接再厉的精英主义与平民主义大PK

美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反智主义”传统,著名历史学家霍夫斯塔特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提出这一概念,并分析了其渊源和影响。《专家之死》拓展了对“反智主义”这一主题的讨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深了对这一主题的阐述,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所谓知识精英和平民大众的对立,无论在生活还是政治层面,都需要被辩证看待,不能盲目地是此非彼。

4. 国外专家、媒体郑重推荐

★乔治城大学教授罗伯特·伯利赞为“一本睿智、及时而又新颖的书,树立了运用理智和理性的典范”。

★《纽约时报》评论“一部及时而有益的书,提供了一种总体观念”。

★《科克斯书评》评论“对于日益紧迫问题的一种锐利剖析”。

5. “见识丛书”系列,精美装帧,个性化设计

封面字体完美呈现了在网络虚拟化和知识碎片化的时代,专家如何“被宣判”死亡,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

作者简介

托马斯•尼科尔斯(Thomas Nichols)是美国海战学院的国家安全事务教授,哈佛继续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美国参议院的前助理,纽约卡耐基委员会高级伦理和国际事务顾问,波士顿大学国际史学委员会委员,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交政策和国际安全事务,作品还有《崇高的事业》(The Sacred Cause)、《无用:核武器与美国国家安全》(No Use: Nuclear Weapons and U.S. National Security)、《毁灭的前夜:防御战时代的来临》(Eve of Destruction: The Coming Age of Preventive War)和《俄罗斯总统》(The Russian Presidency)等。

目录信息

序 i
引 言 专家之死 001
第一章 专家与平民 015
第二章 沟通这件事,怎么就变得如此累心 045
第三章 高等教育:顾客永远是对的 077
第四章 我来帮你“谷歌”一下——无限的信息是如何把我们变愚蠢的 113
第五章 “新”新新闻学的种种 145
第六章 当专家错了 183
结 论 专家与民主 223
注 释 25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写完这篇书评感觉我可能把这本书读偏了 = =# 当多数人免于饥饿与死亡的威胁,加之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而延伸出的知识大爆炸与知识碎片化,在人类社会努力向后现代转型的节点上,人人都似乎比以往更真实的拥有了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和能力。无论是公共医疗、教育、养老和就业等民...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议论文体,一扫而过

评分

以作者的观点来看,“专家之死”的原因在美国是反智主义与自恋文化的兴起,却似乎也难给出更好的对策。当下读这本书会有很特别的感受,“精英都在体制内”这种论调、公众对于政府所代表的公共治理专业能力的质疑,以及对于几位明星专家的推崇混杂在一起让这个问题似乎更有了咱国特色。The death of expertise 更早的台版翻译是专业之死,所以“expertise”到底是一群人还是一种制度,其实在当下是个挺有意思的探讨。“民主政府原本的设计就不是让大众来决定复杂的问题,当然也并非让一小撮技术官僚或专家来统治国家 而是提供一个媒介,让了解问题的选民有能力选择其他人来代表他们,并以他们的名义做出决定,专家给公众提供服务也是社会契约的一部分。”

评分

这是一个很应景的话题,谈论专家的没落和反智主义的崛起,作者书中列举了大量现象来印证这点,同时提出了这种现象所隐含的严重后果。但缺点是内容太过美国化,而且作者很多内容颇类似于吐槽,虽然其有勇气指出这些问题还是值得赞许的。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首先要认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生态环境是比较糟糕的,特别是大量博取眼球的自媒体,其内容以哗众取宠为目的而非阐述事实;其次培养自身的信息识别能力,也称为信息素养,能够对信息源有很强的鉴别力,简而言之就是选择在最信得过的权威(针对某一领域);最后是提醒我们对待(真正)专家要保持足够谦卑,能够打破自证偏见、自信假象和“信息茧房”效应,相信专业的价值,才能获得真知和真相。但也许专家也需要放下自己的傲慢,学会沟通。

评分

有些书需要针对问题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但有的书不需要,比如这本书。你只需要看完这本书,和他一起感叹一下这个烂透了的世界就够了。f***!作为一个对知乎上的故事会,对十万加自媒体文章深恶痛绝的我,这本书简直就像是我心里的小人儿跳出来开骂一样。

评分

1.观点不新,但教育那章结结实实地印证了以前读书时那种隐约存在的感觉。 2.阶层分化始于财富积累,稳固于教育。大学是权贵的游乐场,中产的角斗场,底层的失乐园。 3. 知识对权贵是生存和发展的本能,对中产的孩子只是求职敲门砖,对底层的孩子是若隐若现的飘渺的幻影。如此看来,哪类人会最渴望学习,会学的更好? 4. 素质教育和大学的简化的本质可能是教育资源的缺乏。权贵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思考,而对中产和底层的孩子而言,大学其实已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所以,各种知识的简化到底对谁影响最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