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社会学 反智主义 知识分子 社科 思维 社会 美国 美国研究
发表于2025-01-22
专家之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现在面对着越来越大量的信息,这使得人们在自恋的和误导性的知识平等主义立场上对任何事件信口开河。今天,所有的人通过WebMD(美国健康医疗服务网站)和维基百科都可以了解所有的事,每个普通人都认为自己拥有和医生、外交官一样的知识。所有的声音,即使是最荒谬的,也要求被平等地考虑,而对立的态度则被认为是精英主义。
本书作者指出,反对专家运动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包括网络的开放性,高等教育中的“顾客至上”思维,以及新闻产业的娱乐化。诡异的是,信息的民主传播,而非受教育大众的培养,反而开始产生一批一知半解的、愤怒的公民,他们公开指责智识的完善。这与美国历史上由来已久的反智主义思潮不谋而合。
作者认为,当今抵制专业知识和学习的现象,使普通民众相信没有人比别人懂得更多,这使民主机构面临堕落为民粹主义(平民主义)或技术专家治国的危险,而最糟糕的是二者的结合。2017年美国大选后,这一局势变得更加恶劣。
本书为西方民主在信息时代能否稳固和长存敲响了警钟。
----------------------
【编辑推荐】
1. 一位专家写给其他专家和非专家的话
尼科尔斯曾任美国海战学院国家安全事务教授、美国参议院前助理,也是纽约卡耐基委员会高级伦理和国际事务顾问、波士顿大学国际史学委员会委员,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外交政策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其理论研究和政治实践并举的专家生平中,他对专家的长处和弊端,以及反对专家的呼声,都了若指掌,并在本书中结合实际案例,做出了生动、风趣的描述,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剖判:专家固然有所不知,但普通人绝非无所不知。
2. 在知识大爆炸/知识碎片化的时代,聊聊专家和专业知识为什么是必需的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网络社会的“大数据”至上和数字媒体的“人性化”设计——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当代社会的人们似乎个个都是“高知”。但是,未经鉴别的网络信息与真正的知识能否等同?高等教育文凭与理性思考能力是否一致?在一种自大、自恋、自我中心的盲目狂妄中,人们拒绝专业知识的获取,拒绝理性判断和行为能力的提升;在一种反智主义和平民主义相结合的文化心态中,社会面临着涣散和分崩离析的严重危机。尼科尔斯的忠告是:专家依然是我们所需要的,而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思考能力——这是健康社会运作和未来发展的前提。
3. 对自欺欺人的“反智主义”传统的辛辣批评:再接再厉的精英主义与平民主义大PK
美国历史上一直存在一种“反智主义”传统,著名历史学家霍夫斯塔特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提出这一概念,并分析了其渊源和影响。《专家之死》拓展了对“反智主义”这一主题的讨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深了对这一主题的阐述,具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所谓知识精英和平民大众的对立,无论在生活还是政治层面,都需要被辩证看待,不能盲目地是此非彼。
4. 国外专家、媒体郑重推荐
★乔治城大学教授罗伯特·伯利赞为“一本睿智、及时而又新颖的书,树立了运用理智和理性的典范”。
★《纽约时报》评论“一部及时而有益的书,提供了一种总体观念”。
★《科克斯书评》评论“对于日益紧迫问题的一种锐利剖析”。
5. “见识丛书”系列,精美装帧,个性化设计
封面字体完美呈现了在网络虚拟化和知识碎片化的时代,专家如何“被宣判”死亡,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
托马斯•尼科尔斯(Thomas Nichols)是美国海战学院的国家安全事务教授,哈佛继续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美国参议院的前助理,纽约卡耐基委员会高级伦理和国际事务顾问,波士顿大学国际史学委员会委员,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成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交政策和国际安全事务,作品还有《崇高的事业》(The Sacred Cause)、《无用:核武器与美国国家安全》(No Use: Nuclear Weapons and U.S. National Security)、《毁灭的前夜:防御战时代的来临》(Eve of Destruction: The Coming Age of Preventive War)和《俄罗斯总统》(The Russian Presidency)等。
书中的内容虽然是描写美国社会,但何尝不是现今很多国家的缩影,人人都认为自己的智商不比任何人低,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确的"证实性偏见"布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认为人人应该享受到一切的平等对待。无知的自满很容易使人拒绝一切反对观点和真理,只选择接受和自己一样立场的人和物。
评分这是一个很应景的话题,谈论专家的没落和反智主义的崛起,作者书中列举了大量现象来印证这点,同时提出了这种现象所隐含的严重后果。但缺点是内容太过美国化,而且作者很多内容颇类似于吐槽,虽然其有勇气指出这些问题还是值得赞许的。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首先要认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生态环境是比较糟糕的,特别是大量博取眼球的自媒体,其内容以哗众取宠为目的而非阐述事实;其次培养自身的信息识别能力,也称为信息素养,能够对信息源有很强的鉴别力,简而言之就是选择在最信得过的权威(针对某一领域);最后是提醒我们对待(真正)专家要保持足够谦卑,能够打破自证偏见、自信假象和“信息茧房”效应,相信专业的价值,才能获得真知和真相。但也许专家也需要放下自己的傲慢,学会沟通。
评分比较推荐阅读。书中提到的个人认知谬误和专家陷阱相关知识,对于个人在复杂环境判断专家资质和批判接受专家意见有帮助。但本书主要指向美国环境中专家面临的双重困境,以及这种困境对民主发展的阻滞;对比疫情期间的公众舆论,国内情况有区别于美国截然不同的“神秘力量”将人民愚民化,专家官僚化,以及畸形规范的自媒体和资本的影响,才是问题关键。(libgen有英文原版,中文据说繁体版更好)
评分中信出版社引进的社科类图书向来质量上乘,用半天时间读完,意犹未尽。大学无序膨胀、收取高额学费的在职学位使得研究训练的门槛低到脚跟,既不保证成果,又鼓励了自恋。互联网助长了观念的聚落化,三十、三百、三万个皮匠凝聚起对于诸葛亮声势浩大的喊杀,后者微弱的辩白碾碎在激越的情绪浪潮中。身有病痛,大家习惯于去搜索引擎报到,而不是医院挂号,微小的症状都被算法释放的“经验”夸张成了绝症,真是讽刺。自媒体日夜狂欢,最容易进入十万加俱乐部的是阴谋论繁殖的泱泱长文与孤证成林的偏激劝诱。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年代,也是专业主义被放逐荒野的年代。勉为其难给出几条解决之道后,作者在篇末流淌出悲观,我本人极力赞同,傲慢是人类的原罪,向往真理的唯有独善其身,谁也叫不醒睡眼朦胧又自认清醒的愚人,推上一下,老拳袭来
评分对美国反智主义的探讨。作者显然是站在专家的角度,因而在犀利批判社会现象的同时,未能看到这一结构性变迁所折射出来的危机,比他所说的更为复杂难解。可以说,“专家之死”正是19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对原有社会结构、价值观的反动。当然,这个问题反观中国就更为水深火热了——中国的知识精英未曾获得独立与权威,倒是曾遭双重挤压,而到网络时代又同样遭遇了“专家之死”。这本书的思考虽未见深入,但提出的问题宜可深思。
今天,距离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Richard Hofstadter)1962年出版《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已经过去了近60年,然而特朗普的当选和有可能的连任告诉我们:反智主义从未离开,不要高估了文明社会里的“智性”影响力。作者尼科尔斯从专家与平民的话语权争夺、人类思维...
评分 评分今天的国内高等教育仍然活在公立教育的制度体系内部,并不如尼克尔斯描述的美国教育一般——学生成为高等教育行业的客户,但对比美国高等教育的输出结果,二者却是出奇的一致。我们的毕业生和美国的毕业生一样,经过了美妙的四年,自尊见长知识却鲜有长进,大学的经历没能养成...
评分这是今年(2018)以来,我读过最尖锐但也最棒的一本针砭时事的作品。书名《专业之死》(The Death of Expertise)所指的,不是专业人士如今变得越来越不专业,也不是在互联网时代专业变得不再重要,而是指当前的美国社会越来越不尊重——甚至鄙夷——专业知识与人士。作者的写...
评分专家之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