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东京

本土东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清华大学出版社
作者:乔丹·桑德(Jordan Sand)
出品人:
页数:275
译者:黄秋源
出版时间:2019-1-1
价格:6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250437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
  • 社会学
  • 城市
  • 城市研究
  • 东京
  • 城市史
  • 空间
  • 日本史
  • 本土东京
  • 城市文化
  • 东京生活
  • 地方记忆
  • 人文地理
  • 城市变迁
  • 日常观察
  • 城市笔记
  • 东京风貌
  • 本土叙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考察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东京本土历史的利用和动员所发生的四个场所:公共广场、居住社区、道路和博物馆。这四个场所中的每一个都代表了一种类型的活动,都与城市所有权以及市民们围绕着这些所有权提出的基本诉求相关联,也象征了对于城市空间的一种态度。这四者一起构成了一组关于空间和物品的所有权的分类模型:属于所有人,属于对它进行共同占有的一部分人,属于那些对它进行改造的人,属于被官方界定的遗产范围之内。

作者简介

乔丹·桑德 在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日本历史。他在东亚都市生活和物质文化等领域著述广泛。其著作《现代日本的住宅与家庭》(House and Home in Modern Japan)曾获得2004年的费正清奖。

目录信息

导言 /1
第一章 广场 /37
第二章 谷根千 /77
第三章 越轨的物件 /125
第四章 博物馆、遗产和日常生活 /155
总结 /199
注释 /233
致谢 /270
译后记 /27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讨论了不同社群对都市空间的再发现与再征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国家和资本的角力。 第一章讨论广场以及广场上统一行动的国民身份和自由表达的公民身份之间的张力。60年代集体行动的破产,使部分对“纪念碑性”空间幻灭的学者重归对自发形成的“界隈”(被本土学者翻译为“...

评分

在全世界后工业化的城市中,过去有着特殊的价值。从前保留下来的建筑、街景、博物馆和经过改造的旧建筑,是当今都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迹保护主义者现今所关注的重点越来越从原先的古代纪念建筑转向近代本土街景的日常元素。然而在现代技术能够提供更多舒适与便利的时候,...  

评分

在全世界后工业化的城市中,过去有着特殊的价值。从前保留下来的建筑、街景、博物馆和经过改造的旧建筑,是当今都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迹保护主义者现今所关注的重点越来越从原先的古代纪念建筑转向近代本土街景的日常元素。然而在现代技术能够提供更多舒适与便利的时候,...  

评分

在全世界后工业化的城市中,过去有着特殊的价值。从前保留下来的建筑、街景、博物馆和经过改造的旧建筑,是当今都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迹保护主义者现今所关注的重点越来越从原先的古代纪念建筑转向近代本土街景的日常元素。然而在现代技术能够提供更多舒适与便利的时候,...  

评分

本书讨论了不同社群对都市空间的再发现与再征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国家和资本的角力。 第一章讨论广场以及广场上统一行动的国民身份和自由表达的公民身份之间的张力。60年代集体行动的破产,使部分对“纪念碑性”空间幻灭的学者重归对自发形成的“界隈”(被本土学者翻译为“...

用户评价

评分

总感觉少了分析图,需要配合地图和其他资料脑补

评分

经验主义和素材大行其道的年代。拼贴的年代。收集碎片,乐趣和空洞性最值得追求。只需见过做过,有记录,记录的形式要精致,但不需要深层剪辑,不需要结构化理论化,不需要产生意义。经验者已拥有话语权。他们侃侃而谈,他们谈论什么呢,挪用“现成之物”本身而已。我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像这样一个经验者。直白,大胆,混乱且平庸,并以此为满足。

评分

经验主义和素材大行其道的年代。拼贴的年代。收集碎片,乐趣和空洞性最值得追求。只需见过做过,有记录,记录的形式要精致,但不需要深层剪辑,不需要结构化理论化,不需要产生意义。经验者已拥有话语权。他们侃侃而谈,他们谈论什么呢,挪用“现成之物”本身而已。我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像这样一个经验者。直白,大胆,混乱且平庸,并以此为满足。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讲述了城市中除了纪念碑式的建筑外,还有充满本土性的空间、街道、物价等待发掘。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城市记忆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评分

多重历史叙述的“本土史学”。开始是奔着那些记录日常生活的博物馆章节去的,正好去年看了江户东京博物馆,读了这章才理解好在哪里,为何这样选择物品、造境来展示了。再继续读前面章节,其实是从广场的使用(抗议活动聚集)到社区营造的出现。最突出的例子是《谷根千》杂志,1984年三个家庭妇女(前白领)编辑了这本“区志”,营造了现实及虚拟的谷根千区域,从“住民观光”到吸引世界各地游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