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考察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东京本土历史的利用和动员所发生的四个场所:公共广场、居住社区、道路和博物馆。这四个场所中的每一个都代表了一种类型的活动,都与城市所有权以及市民们围绕着这些所有权提出的基本诉求相关联,也象征了对于城市空间的一种态度。这四者一起构成了一组关于空间和物品的所有权的分类模型:属于所有人,属于对它进行共同占有的一部分人,属于那些对它进行改造的人,属于被官方界定的遗产范围之内。
乔丹·桑德 在美国乔治城大学教授日本历史。他在东亚都市生活和物质文化等领域著述广泛。其著作《现代日本的住宅与家庭》(House and Home in Modern Japan)曾获得2004年的费正清奖。
本书讨论了不同社群对都市空间的再发现与再征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国家和资本的角力。 第一章讨论广场以及广场上统一行动的国民身份和自由表达的公民身份之间的张力。60年代集体行动的破产,使部分对“纪念碑性”空间幻灭的学者重归对自发形成的“界隈”(被本土学者翻译为“...
评分在全世界后工业化的城市中,过去有着特殊的价值。从前保留下来的建筑、街景、博物馆和经过改造的旧建筑,是当今都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迹保护主义者现今所关注的重点越来越从原先的古代纪念建筑转向近代本土街景的日常元素。然而在现代技术能够提供更多舒适与便利的时候,...
评分在全世界后工业化的城市中,过去有着特殊的价值。从前保留下来的建筑、街景、博物馆和经过改造的旧建筑,是当今都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迹保护主义者现今所关注的重点越来越从原先的古代纪念建筑转向近代本土街景的日常元素。然而在现代技术能够提供更多舒适与便利的时候,...
评分在全世界后工业化的城市中,过去有着特殊的价值。从前保留下来的建筑、街景、博物馆和经过改造的旧建筑,是当今都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迹保护主义者现今所关注的重点越来越从原先的古代纪念建筑转向近代本土街景的日常元素。然而在现代技术能够提供更多舒适与便利的时候,...
评分在全世界后工业化的城市中,过去有着特殊的价值。从前保留下来的建筑、街景、博物馆和经过改造的旧建筑,是当今都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迹保护主义者现今所关注的重点越来越从原先的古代纪念建筑转向近代本土街景的日常元素。然而在现代技术能够提供更多舒适与便利的时候,...
多重历史叙述的“本土史学”。开始是奔着那些记录日常生活的博物馆章节去的,正好去年看了江户东京博物馆,读了这章才理解好在哪里,为何这样选择物品、造境来展示了。再继续读前面章节,其实是从广场的使用(抗议活动聚集)到社区营造的出现。最突出的例子是《谷根千》杂志,1984年三个家庭妇女(前白领)编辑了这本“区志”,营造了现实及虚拟的谷根千区域,从“住民观光”到吸引世界各地游客。
评分非常非常对口味的城市公共空间与生活记忆的作品!感谢友邻的推荐一晃已有半年了吧。从新宿西口广场开始,讨论一座不断毁坏与重生的都市中的社区、街道、博物馆是如何构筑其作为首都之外的日常性与本土性,而日常时候的私人记忆也置于虚构的民族共同经验的模具之中,夹杂公民权与怀旧主题的讨论。本土社区保护运动,是谁作为行动者,对谁而言是重要的,又是怎样的物件被认为是值得保护的,又从何种意义上被视为遗产,这些问题贯穿其中;都市空间的历史被保护、复原与重新收编利用,成为景观与成为商品。第四部分本土文化博物馆的日常生活纪念碑化作为切口的城市公共记忆研究堪称是自己进行研究与写作的一个可期的目标,是希望如此去发现、探索与书写若即若离的上海;“路上观察学”中寻找“城市无意识表达”的视角非常酷。
评分没有人给翻译润色的么。。
评分装帧稀烂,还有毛边,盗版书水平居然还有脸定价69
评分读完《本土东京》,如果说超现实主义追求的是人类的无意识,那么路上观察学是追求城市的无意识,而街头写真是对城市进行的一次通俗写作,和德波的情境主义国际相比,德波把自己看作是投入城市空间改造中的激进行动者,而路上观察者则把自己看作一种潜在的城市主义带到阳光下的人。赤濑川追求的“托马森”则是偶然和异常的物件,无用但美好得保存在城市公有地上。在上次去东京上野公园,就是在一路寻找赤濑川的“托马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