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菊隐(1898~1989),湖南长沙人。就读长沙明德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一度担任长沙《女权日报》编辑,次年起为上海《时报》“余兴”栏撰稿,同时还为上海各大报撰写地方通讯。民国5年(1916年)一度任《湖南民报》编辑,撰写时事述评;不久辞职接办《湖南新报》,任总编辑。民国7年(1918年)参加《湖南日报》编辑工作。民国8年(1919年)以湖南报界联合会代表资格,参加湖南人民的驱张(敬尧)运动。民国9年(1920年)受聘上海《新闻报》驻湘特约通讯员,撰写长沙特约通讯。民国16年(1927年)任《武汉民报》代理总编辑兼上海《新闻报》驻汉口记者。民国17年(1928年)起,担任《新闻报》旅行记者、战地记者,驻汉口特派记者。民国23年(1934年)赴南京与许彦飞合办《华报》,同时为《新闻报》撰写专栏文章。民国25年(1936年)移居上海,参加《新闻报》编辑工作,还担任《晓报》主编和严独鹤主持的《新闻夜报》助编。民国30年(1941年)后退出《新闻报》,除为京、沪大报撰稿外,以主要精力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上海文史馆副馆长。著有《菊隐丛谈》、《孤岛见闻》、《袁世凯演义》、《蒋百里先生传》、《筹安会六君子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记者生活三十年》等。
本书叙述的是1912年至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书中主要反映了这一时期国内各派系军阀矛盾倾轧,连年混战,演变分化的政治斗争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北洋军阀祸国殃民的罪恶。作者陶菊隐先生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情况比较熟悉。他写的这本书材料较为丰富,对于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现在读的是三联书店的版本,不知道有没有删改过。不管有没有删改,作者的立场实在太明显了,前两章读下来跟历史教科书是一个味道。一翻此书的出版时间,1957年,难怪。 有介绍说堪比《光荣与梦想》,我看差得远,尤其是民国百年的今天读这本书,更是味同嚼蜡。
评分史料翔实,值得一读。 认真研究的话会有很多的收获。 虽然有比较多的红色补丁,但是不能否定本书的巨大价值。 通过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也许能够对现在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评分两年前的这个秋天买下的这部书,直到今年7月15日开始阅读,直到9月30日完成。历时一个半月。 当我阅读的过程中,首先涌起的便是对作者陶菊隐先生的敬佩之情,这洋洋140万字,长达八十三个章节,无论其中任何一章一节,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得知,尽管身为民国时的记者有诸多...
评分内容就不说了,补丁我觉得补的也挺有水平。 就是错别字较多。让人很别扭。 比如全书 陈宧 都作 陈宦。这个也不是无名小辈吧。。 汤睿字觉顿,非要写成“党顿” 第二册102页,邓文瑗,注里面写成“邓文瑷” 刚刚看了1本半,我历史知识很贫乏,希望不要因为这些,或者更多的...
评分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 经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和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保荐, 14日摄政王载沣发布上谕, 任命被罢官后定居在河南彰德(今安阳市)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 督办剿抚事宜; 所有该省军队及各路援军, 均归其节制调遣; 陆军大臣荫昌和海军巡洋、长江联合舰队统制萨镇冰...
图书馆,可惜只有下册
评分没有太多个人观点,主要以叙事为主,这本书写的虽然平铺直叙,但是对于那17年的历史有一个非常好的了解,从小站练兵开始到袁世凯当政,府院之争,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东北易帜,所有细节人物都叙述的非常详细
评分红补丁
评分陶菊隐在湖南长期当记者,记住了大量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事件(包括军阀的私人丑事)。大概因职业关系,其笔墨比较俏皮,令全书可读性很高。唯一缺点是没有材料出处,其内容令人不敢轻易引用。强烈推荐爱读历史书又想内容浅显的一般读者。任何人问我民国史读什么,我一定推荐这套!
评分虽然此书名气不是很大,但书写的非常的详细,研究北洋很好的史料,你值得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