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的冬天》是斯坦贝克创作后期新探索的一个重要成果。在这部小说里,他描写了一个出身于新英格兰世家的男子如何在现实的压力下,从一个善良、真诚的人变成背弃理想的势利之徒的故事。小说无情却真实地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性蜕变的过程。
《烦恼的冬天》首版于1961年,是斯坦贝克最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在新的高度和深度上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和人性的扭曲,获得许多评论家的好评,尤其给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认为斯坦贝克重新回到了当年创作《愤怒的葡萄》时的高水准,对他在第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贡献甚大。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国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共创作27部作品,代表作包括《煎饼坪》(1935)、《人鼠之间》(1937)、《小红马》(1937)、《愤怒的葡萄》(1939)、《罐头厂街》(1945)、《伊甸园之东》(1952)、《我们不满的冬天》(1961)等。其中《愤怒的葡萄》还获得1939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1940年的普利策奖。
斯坦贝克既是文学大师,也是最受美国民众喜爱的畅销作家之一,迄今为止其作品累计销售近一亿册,其中超过半数是《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这两部代表作。
斯坦贝克的作品多描写底层的社会大众,替穷苦人说话,为被压迫者申辩,展现他们广阔壮丽的生活图景,刻画他们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为生存而奋斗的勇气。
这本小说在很早以前就读过。 那时候一方面冲着作者的名气去读,另一方面是冲着这个富有诗意的书名去读的。 小说的内容不是我阅读的重点,主要是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很遗憾,正象前面有人问起:小说的第三章怎么人称就变成了“我”? 这也是我没有真正读完这部小说的原因...
评分 评分 评分这个译本差的让人有些恼火,隔着纸张都能觉得译者在机翻,作为斯坦贝克系列作品的最后一部,竟与前6部的差距如此之大?一共才7部作品,译者的水平真的过于参差,这种译本无非是在谋财害命。
评分平庸冗长的对话。故事本身也就那样,好人变坏这种故事,苏童的米写得比这好多了
评分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不想做个老实人呢。前半部昏昏欲睡,我的耐心可是越来越差了。
评分约翰·斯坦贝克这位作家的定位一直都很迷。西方社会普遍觉得他是无产阶级作家,可国内主流学者均认为他不过是在写那个时代美国农民的悲惨生活,并没有上升到无产阶级作家的地步,顶多算是自然主义文学。《烦恼的冬天》被誉为是斯坦贝克继《愤怒的葡萄》后又一个高峰,只是没想到却成为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评分这个译本差的让人有些恼火,隔着纸张都能觉得译者在机翻,作为斯坦贝克系列作品的最后一部,竟与前6部的差距如此之大?一共才7部作品,译者的水平真的过于参差,这种译本无非是在谋财害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