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

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潘玮琳
出品人:
页数:261
译者:
出版时间:2018-9
价格:8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2023961
丛书系列: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丛书
图书标签:
  • 物质文化史
  • 文化史
  • 社会史
  • 潘玮琳
  • 文化研究
  • 近代史
  • 纸钱
  • 手工业史
  • 礼俗消费
  • 地方变迁
  • 社会变迁
  • 文化消费
  • 民俗研究
  • 地方社会
  • 消费行为
  • 传统习俗
  • 社区发展
  • 文化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关于锡箔及其生产、流通、消费的历史。 锡箔是将锡片打制成箔,裱褙于纸上而制成,因其色白肖银,人们常将其折叠成元宝形状,用于象征银锭这一特定的货币形态。由于原料与工艺的特殊性,制作锡箔在历史上成为中国部分地区的特色产业,并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反迷信运动中被推到历史前台。本书通过探索物质文化史的路径,以锡箔切入江浙地区礼俗消费,对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变革的历史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研。

作者简介

潘玮琳,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兼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全英语硕士项目讲师。2017年大英博物馆罗宾逊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史、海外中国学。编著有《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译著有《哈佛中国史·元明卷》(中信出版社,2016年)、《经学·科举·文化史:艾尔曼自选集》(合译,中华书局,2010年)、《捍卫历史》(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目录信息

目录
导论1
第一节问题缘起1
第二节学术史回顾3
一、 关于纸钱的研究4
二、 关于民国迷信问题的研究8
第三节研究资料与方法12
一、 研究资料12
二、 研究方法13
三、 研究时段与地域的说明24
第四节本书主题和结构25
第一章纸钱的起源29
第一节“大象其生”: 儒家“明器”观的起源31
第二节
“冥冥何所需”: 从“明器”“瘗钱”到“烧纸钱”的谱系37
一、 儒家学者的考证37
二、 佛道两家的考证45
第三节
“通俗”与“流俗”之辨: 明清丧葬礼俗中的纸钱50
第四节
“礼仪的交织”: 晚明天主教传教士对纸钱的看法61
第五节
“天上的财富”: 晚清传教士对冥钱的批评69
小结77
第二章锡箔的起源: 民间传说及其社会经济背景79
第一节
“洪武皇帝的阴债”: 几个锡箔起源的故事82
一、 锡箔起源传说异文82
二、 传说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分析91
三、 传说核心内容的分析93
第二节
“百姓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纸”: 明代尚银思想与锡箔的
起源97
一、 明初钞法的混乱97
二、 纸钞与纸钱的隐喻关系99
三、 明代民间贵银思想与锡箔的兴盛101
小结102
第三章从锡、纸到锡箔: 锡箔制造的原料与工艺105
第一节锡箔制造的原料107
一、 锡107
二、 纸111
三、 辅料: 擂粉115
第二节锡箔制造的工艺115
一、 工具115
二、 工艺流程116
三、 锡箔的再加工制品121
第三节箔工、砑户、贫女: 锡箔的制造者125
一、 箔工126
二、 砑户130
三、 贫女130
小结133
第四章锡箔的商品化和江浙锡箔的现代产业网络135
第一节
“杭箔”“宁箔”与“绍箔”: 民国以前江浙锡箔产地135
一、 江浙锡箔业的起源135
二、 民国以前杭、绍、甬三地的箔业138
第二节锡箔的商品化143
一、 行业分工143
二、 产品的规格化144
三、 锡箔商标的出现148
第三节20世纪上半期江浙锡箔业的运作149
一、 出产149
二、 销售152
第四节
上海与现代江浙锡箔产销的国内网络158
一、 上海箔业的形成159
二、 上海箔业中的多种地缘因素163
三、 上海在销售网络中的枢纽地位167
第五节
“滇铜”与“荷兰锡”: 锡箔产业中的国际因素169
一、 “滇铜”运销的国际通路169
二、 “以锡换茶”与洋锡输入的竞争170
三、 江浙原锡的进口与锡箔成品的出口176
小结179
第五章反迷信运动与锡箔业:
1927—1931年江浙锡箔特税案181
第一节
“寓禁于征”: 锡箔特税的开征与国、地矛盾的凸显182
一、 “空穴来风”: 开办迷信税的试探182
二、 “未雨绸缪”: 锡箔税的国、地之争186
三、 “寓禁于征”: 政府与箔商的税率博弈188
第二节
“禁的善后”: 箔税收入分配中的省地矛盾194
一、 地方自治之理: 江浙两省的分歧195
二、 教育经费独立: 省与县的矛盾196
三、 中央的权宜应付202
第三节
“禁”与“征”的矛盾: 取缔迷信物品业办法与其变通204
一、 迷信用品取缔办法实施始末204
二、 反迷信运动中的地方性差异209
三、 反迷信运动中的党、政异议211
四、 商人从接受到反对“迷信”话语的策略转变214
第四节
近代反迷信运动中的罪与罚: 迷信税的法理问题218
一、 锡箔税的名目变化218
二、 从锡箔税看迷信捐的法理221
小结224
第六章锡箔业与地方社会226
第一节箔商: 地方秩序的维护者229
第二节箔工: 地方秩序的“破坏者”235
第三节
贫女: 从事“迷信”物品生产的女性237
小结240
余论礼俗消费与地方变迁242
参考文献24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中规中矩的物质文化史研究,看过《手工业考古要论》以后再看这本书感觉方法论上收获不大,只是在用近代的史料套物质文化研究方法的几个程序。感觉对生产者,使用者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而对政策、数据很关怀,这可能和使用的史料有关——这样贴地气的研究明明可以很温情的。

评分

朱熹还不上打仗时候的钱了 用锡锭还 哈哈哈哈哈 / 儒家对烧纸钱的看法蛮有意思的

评分

第五章不知道让我睡过去了多少次,数字、赋税真的要人老命。文章出彩的地方是以锡箔为切入,融物质文化史、社会生活史、近代政治经济、国际贸易于一体,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在烧纸嵌入儒家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礼的包容性和灵活性。此外,本书也为我们展示了中央政策下达到地方的过程要经历多少波折和扭曲。作者以锡箔产业为视角,描绘了时代转型的巨大图景的一角。

评分

中规中矩的物质文化史研究,看过《手工业考古要论》以后再看这本书感觉方法论上收获不大,只是在用近代的史料套物质文化研究方法的几个程序。感觉对生产者,使用者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而对政策、数据很关怀,这可能和使用的史料有关——这样贴地气的研究明明可以很温情的。

评分

碩士論文的參考論文之一。當還是PDF版的博論,現在終於出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