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错综复杂。目前,诸如气变化、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等主要环境问题,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而不容回避的威胁。
威廉 H.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l),1917年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后于康奈尔大学取得历史博士学位,返芝加哥大学任教至1987年。芝加哥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专攻世界史(universalhistory).通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1996年,成为首位非欧洲人士获得伊拉斯谟奖(Erasmus Prize.奖励那些在欧洲文化传统之下为欧洲的文化、社会或社会科学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其著作《西方的崛起》(TheRise oftheWest}荣获1964年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 Book Award)。探索旧世界文明如何相互影响.西方文明在过去五百年间发生的巨变等等,对史学理论发展有莫大的影响。尤其不同于史宾格勒(Oswald Spengler)等人关于文明是个别、独立地发展的主张.麦克尼尔强调文化之间彼此融合。
重要著作有《世界通史》(AWorld History)、《西洋文明史大纲》(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A Handbook)、《人类社群史》(A History of the Human Community)、《权力的追逐》(The Pursuit of Power)、《瘟疫与人》(Plagues and Peoples)等。近年的作品有与同为历史学者的儿子J.R.麦克尼尔合著的《文明之网:鸟瞰世界历史》(The Human Web:A Birdseye View of World History).以及个人回忆录《真理的追寻》(The Pursuit of Truth:A HistorianS Memoir)。
在尚未离开拥有复杂的,恶劣微寄生体系的非洲,处于狩猎阶段的人类主要敌人是引发昏睡症的锥虫,就是当时遭遇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病原体。灌溉农业形成的时候, “杂草”物种类疾病是威胁农业文明的主要力量,例如疟蚊与血吸虫。 古典文明时代,四大“疾病圈”初步形成,疫病基...
评分2019年9月份就标注了想读,那是因为在人民大学那边有个关于大历史的工作坊,听侯深老师推荐的,说是麦克尼尔的名著,全球史的名著。但是一直没机会看,直到这次听罗新老师推荐,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 看这本书的感觉,真的就觉得人在瘟疫面前就是尘埃。在现代医学和实验科学兴...
评分 评分疫情之下读这本书,希望得到一些启示。 作者作为一个全球史学者,并没有非常细致的疾病史考察,其中对于近代中国、印度等地鼠疫流行情况等类似史实还是以一种推断的方式在进行论述,这种“可以想见”并不一定符合历史真相。 但是作者依然提供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观察疾病与文明之...
巨寄生VS微寄生,有点象《枪炮》的前传
评分精彩的视角和专业的译者、评注造就一本耐读的译著。由此对麦克尼尔的其他书也非常感兴趣 “疫病模式的改变、美洲粮食作物的扩展和大炮与帝国官僚的共存,是影响全球历史进程的三大因素”
评分蛮有意思的观点: 古代人的寄生虫病多, 很多人病怏怏的, 对抗外来攻击的能力削弱了, 所以建立了政治制度; 希腊比中印的传染病情况轻, 故发展出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基督教和islam的rise都是因为旧信仰不能解释瘟疫现象; 印度的瘟疫情况很严重所以佛教特别避世而且在中国瘟疫流行期也在中国流行开来; 中国直到宋朝才真正解决了南方热带病问题, 后来佛教衰落也与此有关(当然儒家后来也掺了一些佛教元素使更其容易被社会底层接受); 中医里面有很多退烧的方子就跟南方热带病有关; 中世纪欧洲农民冬天互相抱在一起取暖所以特别会传染疾病, 后来人口下降羊毛产量增加个人御寒能力增强了烈性传染病就消退了; 后来欧洲森林大幅缩小, 木房减少, 改建砖房石房遏制了鼠疫; 欧洲文化中心北移也是因为地中海地区疫情不断
评分视角很好,论据也很详实。
评分到底是病毒杀死了人,还是人类侵占了病毒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