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灯外

霓虹灯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美] 卢汉超
出品人:
页数:346
译者:段炼
出版时间:2004-12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539208
丛书系列:上海史研究译丛
图书标签:
  • 上海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上海史
  • 城市史
  • 日常生活史
  • 中国近代史
  • 老上海
  • 霓虹灯外
  • 都市幻想
  • 未来世界
  • 孤独主题
  • 光影叙事
  • 情感挣扎
  • 现代生活
  • 内心世界
  • 科幻元素
  • 人性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卢汉超,上海人,美国佐治亚洲理工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近代中国城市的都市化与工业化研究。主要译著:锻炼,上海科院历史研究研究人员。

目录信息

第一部 寻求都市梦
第一章 到上海去
第二章 人力车世界

第二部 立锥之地
第三章 逃离棚户区
第四章 小市民之家

第三部 上海屋檐下
第五章 石库门后
第六章 石库门外结论
附录1 一项对于上海居民背景的调
查附录2 被采访者情况列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卢汉超的著作《霓虹灯外:20世纪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中文版最初于200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属于“上海史研究译丛”之一。卢汉超原籍上海,时为美国佐治亚州理工大学历史系教授,从事近代中国城市都市化与工业化研究,该书为他赢得了极高声誉。时隔十余年,山西人民出版社近...

评分

上海这座城市的崛起,是从中英《南京条约》将其列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开始的,因此其快速发展进程,几乎完全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相同步。无论是在晚清民国时期,还是在共和国时期,上海的城市建设水平,和人口来源、社会阶层、城市文化的多元化程度,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当中,都是...  

评分

评分

评分

在《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中,作者认为老百姓在面对近代中国巨变时,其实很理智、多元并且实际,人们守旧并不是为了保存传统,更少考虑爱国主义,仅仅只是因为旧的生活方式更舒适,或在经济上有利可图。如果有实际需要,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旧方式,...  

用户评价

评分

非常难得的一本书,聚焦上海普通市民的生活,“霓虹灯外”就是这个意思。它既不是少数精英的那个奢华上海,也不是左翼的腐化上海,而是疏离于意识形态的务实主义的小市民的上海。前几章分析流畅到位,写石库门的两章相当细致地还原了里弄生活,幅风情画一般

评分

吓我一跳我以为老美写的勒写成这水平真不容易吖

评分

小市民日常生活是上海商业化的起源。石窟门内花样多~

评分

如译者所说,这是部“清明上河图”式的著作,对上海市井生活材料做了出色的整理,成为上海社会生活领域很难回避的著作。本书可能是我读过最生动形象的历史学著作,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去翻阅尾注,非常好奇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与描述来自何方。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从上海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样态进行整理 ,全方位展现了上海中下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尝试强调传统在现代化力量(西化和共产主义)面前的顽强性,突出上海城市生活的连续性而非断裂。对于上海,作者强调上海人的“柔弱”(包容性)和“精明”(商业主义),这两点构成了上海人独特的城市身份。对于近代城市研究,轻重感的把握很重要,这一方面出自政府游离于基层社会之上的无力,一方面由于政策的短暂性和形式性。如作者所说,在用理论构造历史本性之前,需要更细致刻画普通人的生活。17

评分

来上海三年,总认为大城市都差不多,跟深圳没什么两样,故而一直对这座城市没有特别的感情。于此同时我却很喜欢扭腰巴黎伦敦,他们都是有故事的城市。然而,这本书让我扩展了对上海的认识,尤其是发现经常出没的肇嘉浜路过去竟然是棚户区,而棚户区竟然真的是棚搭的!!从此上海在我眼中也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想象淮海路叫霞飞路,想象南京西路叫静安寺路,类似在泛黄的历史中行走的错觉油然浮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