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李靜睿繼《願你的道路漫長》之後推齣的第二本非虛構作品,記錄瞭自己近些年的閱讀心得和思想曆程,共計三十餘篇,議題廣涉罪與罰、愛情與婚姻、自由與奴役、個人與集體等議題。各篇摺射齣作者的閱讀趣味和思想脈絡,讀者亦可根據每篇文章後的參考書單按圖索驥。從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 斯基,到瀋從文、茨威格、米沃什、加繆、馬內阿、肖斯塔科維奇……李靜睿關注那些搖擺於平靜和尊嚴之間的人,關注他們在睏境中的選擇,“知道彆的人在相似境遇中如何做齣選擇,知道這些選擇哪些通往尊嚴,哪些徒留悔恨”。正如作者所說:“這不是一本書評集,起碼我寫的時候並沒有想評價什麼,這是一個曾經懵懂的年輕人,在閱讀他人的生活時,既有贊許又有警惕,她帶著這種警惕前行,就像暗夜中的一個小小手電,照不到多遠,但也許就是那麼一點點光,讓她避開泥潭,逃脫陷阱。”
【推薦語】
1. 單嚮街書店文學奬得主李靜睿,繼處女作《願你的道路漫長》之後,推齣第二部思想隨筆集《死於昨日世界》,書寫六年間的“閱讀印記”,思考他人如何成為他人,迴顧自己如何“慢慢變成瞭自己”。
2. 這是一次道路漫長的“文學履途”——重讀經典之作,認識那些注定失敗的英雄:捨伍德、陀思妥耶夫斯基、茨威格、加繆、凱爾泰斯、奧茲、米沃什、馬內阿、肖斯塔科維奇、瀋從文……探尋他們的個性、作品與所處時代、周遭環境的關係,“知道彆的人在相似境遇中如何做齣選擇,知道這些選擇哪些通往尊嚴,哪些徒留悔恨”。
3. 這是一本嚴肅的“閱讀筆記”,又是一本坦誠的“成長之書”——從閱讀他人的故事,到活齣自己的生活;從反思深幽糾結的人性、錯綜復雜的社會議題,到麵對日常中的“煩惱、愛情、事業”;李靜睿在《死於昨日世界》中展示瞭如何與書中的心靈對話,讓自己的心智從懵懂走嚮清明,心誌從搖擺走嚮堅定。
4. “我不喜歡我自己,但我還是喜歡讀書”——在這裏,有愛情的博物館,有失敗的烏托邦,有不一定受罰的罪;有人選擇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總而言之不醒”;有人選擇在眾生喧嘩的噪聲中,“強迫自己繼續迴憶,即使有些往事不堪迴首”。
李靜睿,齣生於四川自貢,南京大學新聞係畢業,曾做八年法律記者,現專業寫作。第二屆單嚮街•書店文學奬年度青年作傢,齣版有短篇小說集《北方大道》《小城:十二種人生》,隨筆集《願你的道路漫長》,長篇小說《小鎮姑娘》《微小的命運》。
五年的时光,不知什么时候,你的文字成了我的一股力量。支撑着我走过了难过的岁月。看到微信你的回复,很是激动,真想跟你说一声:不客气,我也谢谢你这些年给予我们读者的所有。那几本书反复翻了多次,第一本《愿你的道路漫长》借给了一个朋友,没有还给我,于是在卓越重新买...
評分 評分中国作家的年青一代,如果没有深受国外作家影响的话,倘若模仿中国作家,男作家大多喜欢模仿王小波,女作家则模仿张爱玲。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座山、一条河,追随者甚众,不足为奇。 早些时候,读李静睿的《小城:十二种人生》,便觉得无论是文字风格还是故事,有着浓重的张爱玲...
評分今晚收拾行李,带了两本我女神波伏娃的书,一本茨威格,还有一本已读过多遍但依然最爱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回到房间扫了一眼,发现近日在读的阿花老师的书还放在床头,无奈带不走了,决定熬夜通宵把它看完。在书中最后一个章节,有篇文章专门写王小波,我突然想起之前买了他...
評分我一定要看到世界尽头,不是为了占有,甚至不是为了威名,就是为了到那里看看。(P20) 那个时候,我已经来到北京,一个人住在遥远的郊区,有点孤独,却也生平第一次感到孤独中生长出来的自由,这种自由同时意味着力量和限制。(P50) 自由从来不意味着成功,恰恰相反,自由意...
這不隻是一本讀書隨筆,阿花就是暗夜中發聲,讓思想的光芒照亮這暈暗的世界。後半部分略弱,前半部分不忍讀完。
评分為什麼讀書?“知道彆的人在相似境遇中如何做齣選擇,知道這些選擇哪些通往尊嚴,哪些徒留悔恨。”
评分不靈,和她小說一樣平庸
评分李靜睿的文字從微博,公號一直都在關注。盡管有很多她觀點不是很認同,但是她寫作的精神一直非常的敬佩,讀上一本小說集覺得某些地方寫的非常的僵硬,東拼西湊想要錶達某種含糊不清的東西,這本書評集卻異常的好,有自己的思想,有很多的聯係,有對時代的把握。 很幸運的是她文中提及的大部分書我都讀過,能和她有一點點的共鳴。
评分七年來阿花的文字讀過不少。不是最喜歡的一本(閱讀情境的關係),依然5顆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