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蒲歌》是一本“還顧望舊鄉”之書,這“還顧”的內容既包含過去,也寫及現今。開篇《兒童的遊戲》,講述兒時鄉下常見的遊戲。其後三輯:“紅藥無人摘”“瓜茄次第陳”“與君同拔蒲”,則彆分書寫鄉下花草、南方吃食、少年心事及如今在城鄉兩地的生活。
在鄉村日漸凋敝,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作者用真誠質樸的文字,為讀者記錄下從過去到現在鄉下的生活。她筆下的“南方”,也正是我們每個人心中用來抵禦外部龐雜世界的精神鄉土。
—————————————————————————————————————
書枝的文字讓我想到《詩經》,不僅是她娓娓道來各種植物名稱,是詩經的路數,“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還因為她的文筆溫柔敦厚,綿密貞靜,也是《詩經》的哀而不傷、樂而不淫的中和之美。
——作傢綠妖
在錶達越來越粗糙的當今文學視野裏,書枝底紋精細的文字讓人驚喜。最普通日常的人、事、物,在認真的注視中放著光……書枝活得認真、寫得認真,也值得被認真地閱讀。
——作傢黎戈
有幸讀書枝的文章已逾十年,見到她輾轉於南北之間,勤勉書寫,關於她所見的山川草木,關於她作為女性的哀樂與慈悲。我說“有幸”,並不是諛詞。因為她細膩典雅的敘述,不僅是個人視角的真摯記錄,也是有關已經消逝的過往、正在流逝的此刻的珍貴資料。我在她的文章裏迴到遙遠可親又不可及的南方,想起過去的滋味,並時時看到女性的美、智慧與堅韌。
——作傢蘇枕書
在這個日常生活機械化的時代裏,書枝還是一如既往地保留著對季節遷流、時序轉換的敏感,以及對真實生活的質地、溫度、觸感的領會。她說“在北方試著過一點南方的生活”,這裏的“南方”與其說是一個具體的地理空間,不如說是一種象徵:努力撐起一個屬於自己的小世界,來對抗外麵那個粗硬龐大的世界。在這個意義上,她所描述的,是我們所有人的縮影。
——書評人維舟
瀋書枝,1984年生,安徽南陵人,南京大學古代文學碩士。熱愛自然與文史,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文藝風象》等雜誌,已齣版散文集《八九十枝花》,長篇非虛構作品《燕子最後飛去瞭哪裏》。
2014年獲“紫金•人民文學之星”散文佳作奬。
2015年作品《姐姐》獲豆瓣閱讀第二屆徵文大賽非虛構組首奬。
啊,又看到人文社的官微摘引这样的句子。沈女史书中的应该有一些好句子吧,人文官微为什么偏偏喜欢摘引这样的?不禁对其文学审美能力产生怀疑。 微博原文: “乡下四季的风景你在离开它以后在回忆里只是觉得它是很美的,但是当你回去以后再一次站在那个天空底下,你会觉得所受...
評分 評分终于趁着双十一折扣买了这本书。 先看了安家记,觉得书枝的语言很谦逊,态度也给人以清淡。在小本子上记下了个人感受,虽然关注了好几年,看了文章却感觉又多窥探了些她的隐私哈哈。参考了一些关于人生选择与生活的经验。写到换过的几次房子,让我也想起这两年和前男友同居过的...
評分偶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微博上看到一小段文字。因为是人文社的官微,遂忍不住挑挑文字的毛刺儿。 原文:“有一天周末,我起得很晚,下午出门买菜,在一楼的楼梯口,霍然看见门前山桃白了。两三个老人默默坐在树下一条被人遗弃的旧沙发上,也不说话。像《桃花源记》里霍然洞开...
評分偶然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官方微博上看到一小段文字。因为是人文社的官微,遂忍不住挑挑文字的毛刺儿。 原文:“有一天周末,我起得很晚,下午出门买菜,在一楼的楼梯口,霍然看见门前山桃白了。两三个老人默默坐在树下一条被人遗弃的旧沙发上,也不说话。像《桃花源记》里霍然洞开...
流水日記閤集,毫無靈氣的碎碎念,配不上這麼好的裝幀啊。可貴的是作者不閤時宜的一份質樸。
评分書做得很好看,很喜歡,謝謝編輯的付齣。寫東西這件事,可能永遠沒有滿意的時候,隻有不停看嚮下一本吧。
评分看到安傢記電颱放《南方》那一段,也幾乎忍不住淚目。雖然我隻是一個西南一隅的邊民,但書裏有太多熟悉的物事以及與之相連的情感(包括燕子那本),因此很想寄給爸爸媽媽姐姐看。謝謝這樣的作者,這樣的書寫。 另外,我自己平日的觀察是,生於北方的朋友,還有我那成長過程中很少參與傢裏農事的傢屬,在他們身上很少見到對“南方”的共鳴。
评分和前兩本書的“故鄉”不同,這本書裏所寫的在北京的望鄉,“南方”已經成為一個意象,一個精神上的慰藉,一種對粗硬生活的調劑,一種特殊的“生活在彆處”。不過或許也歸功於這些年在北京生活的磨煉,文字更成熟剋製瞭。又及,書枝比我小幾歲,但書中所寫皖南鄉村的一些場景(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飲下鄉、1999-2000年之際齣現小龍蝦)與我老傢崇明恰有幾年時間差,因而有一種奇妙的同時代感。
评分紙上有一種夢幻感,哪怕切實細緻的描摹也似乎似近還遠,如慕如歌,正是一種古遠的情緻的袒露。文字清麗而講究,樸實耐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