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变革者

青年变革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活字文化 |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许知远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416
译者:
出版时间:2019-5
价格: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5783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梁启超
  • 许知远
  • 传记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近代史
  • 历史
  • 思想史
  • 青年成长
  • 社会变革
  • 梦想追求
  • 创新思维
  • 独立精神
  • 时代担当
  • 自我实现
  • 行动力
  • 批判思维
  • 变革力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许知远积淀五年的转型力作

“做视频节目,我只花了30%的精力,剩下70%的精神在写一本新书,关于梁启超。”

· 许知远回访历史现场,探寻先哲足迹,纵览相关文献及研究,以了解之同情,状摹有血有肉的青年梁启超,让人既觉熟悉又感陌生,并以想象激活史料,复活时代的细节与情绪。

· 梁启超逝世九十周年倾心敬献,承接梁氏“笔端常带感情”的写法,以青年梁启超个人成长之勃勃意气,交响往昔时代之云诡波谲。

· 匹兹堡大学许倬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李欧梵教授、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中国社科院马勇教授鼎力推荐。

——————————————

内容介绍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是许知远积淀多年的转型之作。梁启超生逢变革时代,他是近代转型的积极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现代思想学术的拓荒者和奠基人。许知远试图将这位伟大人物的思想与性格、希望与挫败,内心挣扎及与同代人的争辩呈现给读者。在搜集、阅读海量史料和研究著作的同时,许知远追寻梁启超的足迹,到其出生地新会、求学地广州,及北京、上海、日本横滨等多地探访历史现场,寻求历史与现实之间隐秘而有韧性的关联,借此展现几代人的焦灼与渴望、勇气与怯懦。

《青年变革者》述及梁启超求学、进京赶考、师从康有为、结集同道、上书清帝、办刊《时务报》,及至戊戌政变前夜。许知远以深入历史细部的精准笔法,描摹出时代变局下梁启超饱满立体的个人形象和生动多维的时代群像。文字真实可感,据史而书,扎实精当。《青年变革者》既是一部具有学理价值的史传,复苏历史中的个人,亦铺展了一幅浩瀚的时代全景。

——————————————

许知远阅读史料体验那个时代的心情,借助想象重塑那时社会的生活,通过将心比心的感受复活梁启超的生命历程,并尝试着以梁启超式“笔端常带感情”的写法,写出梁启超和他的时代,也写出中国那一段风云诡谲的历史。

——葛兆光(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

人物传记在很大程度上是写作者的情感投射,知远的任公传,在知人论世、文字表达、价值认同上,都达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值得期待。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只有细说历史才能挽救史观于庸俗,而好的传记则是真历史的不二伴侣,许知远的梁启超传堪称为此做了一次示范。《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以梁氏二十来岁就凭时论暴得大名、随“康党”奉谕从政为经纬,穿透晚晴同光年间跌宕变幻的时局盛衰,还原维新读书人乱纷纷蜂酿蜜的事功得失,考证到位、文字漂亮、叙事细密、立论严谨而具备必要之批判性,彰显作者写作功力,令如此厚重讲究的历史人物传记,读来如故事般引人入胜。

——陈冠中(作家)

作者简介

许知远

作家,单向空间创始人,《东方历史评论》主编,谈话节目《十三邀》主持人。

著作包括《祖国的陌生人》《一个游荡者的世界》等,其中部分作品被翻译成韩文、英文与法文。

目录信息

自 序 一个青年变革者
引 言 逃亡
第 一 章 茶坑村
第 二 章 学海堂
第 三 章 春闱
第 四 章 狂生
第 五 章 战争
第 六 章 上书
第 七 章 改革俱乐部
第 八 章 时务报馆
第 九 章 主笔
第 十 章 海上名士
第十一章 在长沙
第十二章 保国会
第十三章 定国是诏
第十四章 咸与维新
第十五章 政变
致 谢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作为《青年变革者:梁启超(1873-1898)》的策划出品方,活字文化的编辑韩松参与了这本许知远转型之作的编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对阅读历史的当代意义、个人命运与时代的交融与共振,有了更真切的思考与体会。作为最了解这本书的人之一,以下是他写下的一些编辑感受,或许也...  

评分

对于《梁启超》的问世,我是期待已久的。2017年在香港书展上,第一次听作者提到,正在写作一本梁启超的传记。一如这本书序言中所说,那个时代有许多重要的思想或文字,对于当今人读起来,却有着不低的门槛。许知远说,他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写出一本这样的书来,帮助大家...  

评分

“伊藤要林权助救助梁启超,“让他逃往日本。到了日本以后我来帮助他,梁启超这个年轻人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奢侈的灵魂。”奢侈的灵魂是多么的宝贵,在百年前的中国社会有一个奢侈的灵魂多么的珍贵。19世纪90年代的后期,在朝廷中不乏有人接触过西学。但是真正涉及到制度之中进...  

评分

文人的毛病就是執行力差。藍圖有多理想主義,執行就多拖泥帶水。建議文人都學學可行性分析,文字再有感染力也是虛,多務實接地氣。實在沒有這能力,像齊白石一樣能相逢有緣人背書也行啊。/ 祖國危亡,哪一輩國人都該盡力圖之。傲氣收斂,國為重,低頭看現實,認泰西【實質】才...  

评分

第一次知道老许在写「梁启超」,是在跟他录《迟早更新》播客节目的时候。 「为什么写他?」 ——「梁启超」三字,旋即在脑中钩出两个联想: 一是,威廉·吉布森曾道,「未来已来,只是尚未分布均衡」(The future is already here — it's just not very evenly distributed.) ...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历史与当下而言,梁启超都是“至关重要却又面目模糊”,我们太需要重新认识梁启超;而许知远这本书的写作,一种全新的现代化视野和笔法,我想也是极为符合梁先生本人的气质的:以全球角度重新梳理一段近代史群像脉络,从中国到日本,从南洋到欧洲……

评分

被骂那么惨,其实许的写作和思考的态度真值得尊敬,奈何自序是全书最好看的篇章。最大的问题还在于自传写作的叙事策略:历史被杂糅,行文因此显得混乱且后力不足,甚至因急于揉进历史细节而显得缺乏经验。总之,拼了命地想把梁启超横向、纵向地往大历史里嵌,但流水账感明显。历史记载对于个人情绪的忽略导致素材难找也许是原因之一,但满篇抽象的叙述实在难以塑造血肉。(比如:“这...影响了梁启超的一生,以至于他多年后还记忆清晰,始终保持诚实,对他人与自我有一种难得的坦诚。”)编剧的建议是:以行为细节推动人物形象建立,得让人感受而非屡屡替读者概括。如此细致的、费尽心力的历史考古劳作,配得上更具文学性的输出,否则这样的知识写作流于无趣了。

评分

本来是四星,但现在这个分数对许知远不公平。

评分

许的问题很清楚,早年因戳出不少时代痛点扬名,恃宠而骄,任性文章,并无严格的知识学训练。因此看他的行文,你还是感觉与《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相比无甚变化,甚至粗糙单薄得令人错愕,觉得不该出自抱此大名者的手笔。本是才子人设,才情却离李敖等人差之千里,忽又改道学术,却在自我叙事的晕圈中尚未走出。真正的转型是寂寥、寂静、寂寞余花的盛放,堂而皇之写在腰封如歌星打碟,令人费解,读后发现在有意去除自我碎碎念的史学叙事,干燥乏味得如看历史课本。这时代,才情万丈又训练有素的小朋友会越来越多,相比之下,随口骂几句时代精神便如撒娇梦呓的中二病般虚弱。许老道阻且长。

评分

低阶公知?不,他连公知都称不上。好像人火了,就是全才了,是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