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书枝,1984年生,安徽南陵人,南京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热爱自然与文史,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文艺风象》等杂志,已出版散文集《八九十枝花》,长篇非虚构作品《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
2014年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散文佳作奖。
2015年作品《姐姐》获豆瓣阅读第二届征文大赛非虚构组首奖。
《拔蒲歌》是一本“还顾望旧乡”之书,这“还顾”的内容既包含过去,也写及现今。开篇《儿童的游戏》,讲述儿时乡下常见的游戏。其后三辑:“红药无人摘”“瓜茄次第陈”“与君同拔蒲”,则别分书写乡下花草、南方吃食、少年心事及如今在城乡两地的生活。
在乡村日渐凋敝,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用真诚质朴的文字,为读者记录下从过去到现在乡下的生活。她笔下的“南方”,也正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用来抵御外部庞杂世界的精神乡土。
—————————————————————————————————————
书枝的文字让我想到《诗经》,不仅是她娓娓道来各种植物名称,是诗经的路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还因为她的文笔温柔敦厚,绵密贞静,也是《诗经》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中和之美。
——作家绿妖
在表达越来越粗糙的当今文学视野里,书枝底纹精细的文字让人惊喜。最普通日常的人、事、物,在认真的注视中放着光……书枝活得认真、写得认真,也值得被认真地阅读。
——作家黎戈
有幸读书枝的文章已逾十年,见到她辗转于南北之间,勤勉书写,关于她所见的山川草木,关于她作为女性的哀乐与慈悲。我说“有幸”,并不是谀词。因为她细腻典雅的叙述,不仅是个人视角的真挚记录,也是有关已经消逝的过往、正在流逝的此刻的珍贵资料。我在她的文章里回到遥远可亲又不可及的南方,想起过去的滋味,并时时看到女性的美、智慧与坚韧。
——作家苏枕书
在这个日常生活机械化的时代里,书枝还是一如既往地保留着对季节迁流、时序转换的敏感,以及对真实生活的质地、温度、触感的领会。她说“在北方试着过一点南方的生活”,这里的“南方”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地理空间,不如说是一种象征:努力撑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来对抗外面那个粗硬庞大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她所描述的,是我们所有人的缩影。
——书评人维舟
在许多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我曾躺在松软的床铺上辗转反侧,脑海中翻滚着无数杂乱无章的画面。当喧腾了一天的城市归于沉寂,家家户户都跌入梦乡的时候,我的思维却在漆黑的房间里异常活跃,想来,也是一件有点令人惊惧的事情。 也是在进入婚姻之后,生活渐趋平静,再没有失眠的时...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三个篇章,按照喜欢的程度排序是写人事的辑三-写植物的辑一-写食物的辑二,其中一,三中太多喜欢的篇章了。有一天下班后,在单位旁边商场里吃完饭,已经迫不及待到连二十分钟回家的路都不想走了,从包里抽出了这本书,在商场中庭边找了位置,花了两三个小时,看完了书中最长的那篇《安家记》。等看完才惊觉居然在那么喧闹的场所里不知不觉读完了。
评分地铁读物 真诚是蛮真诚的 但是语言很勉强 讲好听一点是朴素静气 如果是单独的文章随便看看没有什么 做成书总觉得缺点都被放大了
评分三个篇章,按照喜欢的程度排序是写人事的辑三-写植物的辑一-写食物的辑二,其中一,三中太多喜欢的篇章了。有一天下班后,在单位旁边商场里吃完饭,已经迫不及待到连二十分钟回家的路都不想走了,从包里抽出了这本书,在商场中庭边找了位置,花了两三个小时,看完了书中最长的那篇《安家记》。等看完才惊觉居然在那么喧闹的场所里不知不觉读完了。
评分流水日记合集,毫无灵气的碎碎念,配不上这么好的装帧啊。可贵的是作者不合时宜的一份质朴。
评分三个篇章,按照喜欢的程度排序是写人事的辑三-写植物的辑一-写食物的辑二,其中一,三中太多喜欢的篇章了。有一天下班后,在单位旁边商场里吃完饭,已经迫不及待到连二十分钟回家的路都不想走了,从包里抽出了这本书,在商场中庭边找了位置,花了两三个小时,看完了书中最长的那篇《安家记》。等看完才惊觉居然在那么喧闹的场所里不知不觉读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