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别史

汉语别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郜元宝
出品人:
页数:473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1
价格:8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913797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郜元宝
  • 文学研究
  • 汉语
  • 现代汉语
  • 文学
  • 散文随笔
  • 待购
  • 已存
  • 汉语
  • 历史
  • 文化
  • 典籍
  • 古代
  • 语言
  • 文献
  • 研究
  • 传承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此次重版,有所调整。增加了《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论争的五个阶段》一文冠于“上编”(也是全书)之首。删去“上编”最末的《百年未完的命运之争》,以避免内容的重复。

“下编”改为“中编”,并新添《“文学的国语”怎样炼成》《素芳之哭及其他》《汪曾祺写沪语》三篇。

原属“中编”的《为什么粗糙?》《文体学的小说批评方法》移至“下编 余论”。“余论”部分增加了新写的三篇:《文学是借助文字来发挥语言奥妙的艺术》《什么是好的汉语》《道术必为天下裂,语言尚待弥缝者》。

作者简介

郜元宝,男,汉族,1966年生于安徽铜陵,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为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悉尼大学访问学者、韩国高丽大学客座教授等。研究领域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评论、现代汉语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史、鲁迅研究、西方美学和文艺思想。著有《拯救大地》《在语言的地图上》《鲁迅六讲》《另一种权利》《午后两点的闲谈》《现在的工作》《说话的精神》《在失败中自觉》《惘然集》《为热带人语冰——我们时代的文学教养》《鲁迅精读》等论文、随笔杂集。

目录信息

新版自序
旧版自序:“研究语言”和“经历语言”
上编 信念的纠葛
一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论争的五个阶段
二 母语的陷落
1.不平等的“语言接触”:从特征比较到优劣判断
2.知识分子对汉语言文学的普遍失望
三 “同一”与“差异”
——现代汉语的现实构造与未来信念
1.世界共同语和民族国家语言
.人道主义/存在论:基本语言观的分野
.同一与差异的神学根据
.章太炎/吴稚晖:中国现代语言观破裂之始
.康有为的语言大同理想
.五四时期的世界语问题
2.“现代汉语”诸要素的内在紧张关系
四 “工具”与“本体”
——现代汉语的功能与本质
1.语言沦为工具
2.母语对文学的支配
五 “音本位”与“字本位”
——中国文学中的“说”与“写”
1.听汉语说话
2.言文分离的基本判断
3.各种解决方案
4.德理达和郭绍虞
5.字和音
6.对立与和解
中编 文体的试验
一 “胡适之体”和“鲁迅风”
二 “二周”文章
1.概念之同
2.内容之同
3.诗与真的分野
4.智与情的偏重
5.“口语本位”与文言因素
6.“腔调”与“反腔调”
7.赎罪之文“离美渐远”
三 鲁迅与当代中国的语言问题
四 周作人的语言论述
1.资格、体认与核心概念
2.语文论述之矛盾与文章特质之关系:欧化与口语
3.重思想轻文辞:“采纳古语”的二元标准
4. 摈弃“古今骈散”的“音乐性”:“腔调”问题
五 1942年的汉语
1.1942:新的文学群落的崛起 [1]
2.“打扫”:一个既新又旧的语言传统的确立
3.白话文:在自我反省中成熟
4.“给他们许多话”:胡风、路翎与鲁迅传统
5.结语:中国文学语言的一次短暂的凝定

六 方言、普通话及中国文学南北语言不同论
——从上海话说起

七 “文学的国语”怎样炼成:《围城》的语言策略
1.从张先生一家说起
2.两套语言
3. 《围城》主要人物的语言身份
4.钱锺书的“语文狂”:强化国语/弱化方言
5.不平等的“双语”结构:通语之“形”/方言之“影”
6.南北方言差异在文学上的解决
7.方言/乡土写作与超方言/都市写作:两种遗产

八 “次殖民地”·“文字游戏国”

九 千古一哭有素芳
——读《创业史》札记

十 汉语的被忽略与汪曾祺的抗议

十一 汪曾祺写沪语

十二 声音、文字及当代汉语写作

十三 李锐:“自己说话”及其限度

十四 孙甘露:酿造语言的烈酒

十五 韩少功:超越修辞学

十六 王蒙文体之一:戏弄与谋杀
1.讽刺作家的虚拟化抒情
2.在乌托邦:语言一元化运动
3.指涉语言的语言游戏
4.迷狂语言中存在的丢失
5.快速说话的语言热症
6.反写作:卫护纯洁的虚无

十七 王蒙文体之二:说话的精神

十八 离开诗
——关于诗篇、诗人、传统和语言的一次讲演

十九 中国作家的“外语”和“母语”

二十 指尖上的汉语

下编 余论

一 文学是借助文字来发挥语言奥妙的艺术
引言
1.现代语言学割裂语言/文字的关系
2.“新文学”的理论/实践的分野
3.举例:当代作家普遍缺乏语文基本功
4.回到现代:一些作家、批评家的文字语言的自觉,
启发当下

二 什么是好的汉语

三 为什么粗糙?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语言观念与现当代文学之关系”引论
1. 流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忽略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
2.应重释“文学革命”与“语言革命”之关系,并阐明中国文学“古今之分”,就语言文字而言,乃“精粗之别”

四 文体学的小说批评方法

五 道术必为天下裂,语言尚待弥缝者
——中国现代学术的语文认同

原跋:我怎么“研究”起语言来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二周”文章》《周作人的语言论述》与我有关

评分

人发明了语言,语言又反过来造就了人;人在语言中扎下了根,然后在语言中体验自我存在。从语言内部来看,纠缠的问题太多;把语言当本体来看,语言即存在、语言即权利、语言即意识形态……

评分

《“二周”文章》《周作人的语言论述》与我有关

评分

《“二周”文章》《周作人的语言论述》与我有关

评分

《“二周”文章》《周作人的语言论述》与我有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