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韦伯 社会学 社科 保持客观授课 Sociology @译本 教师的职业发展 台版
发表于2024-12-31
以學術為志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馬克斯.韋伯,社會學的奠基人、百科全書式的博學者
談投身學界的條件與特質
學術生涯是一種身不由己的「機遇」。
有志於學界者必須明白其雙重任務:研究和教學,而兩者完全不相容。
本書是韋伯於1917年11月7日受巴伐利亞「自由學生同盟」之邀,在慕尼黑大學所做的第一場演講,第二場演講為《以政治為志業》。兩場演講皆是「以精神工作為志業」的系列演講之一。韋伯後來根據速記人員抄錄的筆記,於1919年出版演講內容。
講座對象主要是學生,即將面臨職業生涯的選擇,有些人可能會選擇走上學術之路。韋伯首先指出這個職業的外部條件,他比較了德國與美國在學術體系上的差異,分析體制對於學者選拔過程的影響,很大程度是由機遇而非才能所決定。不僅如此,他還告誡有志於此的年輕學子,必須明白等待他的是雙重任務:他不僅要有學者的研究能力,更要具備教師的教學能力,而這兩種素質通常是完全不相容的。
他再談到學者的內在條件,必須心無旁騖的沉潛在工作上,並堅守嚴格的專業。但就算抱持再多的學術熱情,在研究成果上仍是無法強求的,且學術追求不斷的進步,更是永無止境的命運,這些都是不可迴避的嚴苛事實。此文發表雖已百年,依舊是精闢透徹的經典之作。
何謂「以學術為志業」:
個人唯有在最嚴格專業化的情況下,才能夠得到某種定見,也就是在學術領域貢獻出某種確實相當完美的東西。……誰要是沒有能力做到所謂的心無旁騖,並且沉潛到某個想法,也就是自己心靈的際遇就取決於:他能否對這部抄本的這個段落做出某種正確的推測的話,那就只好離學術遠一點了。
唯有單純為事業獻身的人,才具備學術領域的「人格」。……任何學術上的「完滿」都意味著新的「探究」,並且想要被「超越」和變得過時。所以任何想要效力於學術的人,都必須遷就這一點。
本書特色
◎最新德文譯本
◎韋伯《以學術為志業》與《以政治為志業》一百週年紀念
名人推薦
鄭志成(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專文導讀
韋伯的各方評價
˙雅斯培(Karl Jaspers):馬克斯.韋伯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德國人。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韋伯的才能是百科全書式的,這在現代極其罕見。
˙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馬克斯.韋伯是歷來登上學術舞台的角色中最有影響的一個。
˙史壯柏格(Roland N. Stromberg):社會學最大的黃金時代無疑是馬克斯.韋伯,一個具有極大眼界與創力的學者。
˙亨尼斯(Wilhelm Hennis):涉入韋伯的著作,乃是一項冒險。
˙拉德考(Joachim Radkau):無論偉大與否,韋伯在社會科學上無疑是一位具備了獨特觀點的思想家,他也是一位通常能磨礪我們思考的思想家。
˙柯塞(Lewis A. Coser):韋伯是最後一批博學者中的一個。
˙克斯勒(Dirk Kaesler):馬克斯.韋伯是近代社會科學發展史上,世界公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作者簡介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1920)
德國知名的社會學家、百科全書式的博學者,與馬克思和涂爾幹公認是社會學理論的三大奠基人。
年輕時就展現出對哲學、歷史、法律、政治、經濟、神學等各方面的廣泛興趣。一八八九年獲得柏林大學法律博士,一八九一年開始在柏林大學法律系任教。一八九三年與妻子瑪麗安娜結婚,一八九四年受聘於弗萊堡大學擔任政治經濟學教授。一八九六年轉至海德堡大學任教。一八九八年曾因精神狀況無法正常工作,後來雖曾短暫恢復教學,但最後仍在一九○三年辭職,與宋巴特創辦《社會科學與社會政策文庫》期刊,開始撰寫他後來最知名的代表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九○九年開始寫作《經濟與社會》。一九一五年發表《世界宗教的經濟倫理》前三個部份,隔年發表第四部份。一九一九年參與威瑪共和國憲法的起草。一九二○年出版《宗教社會學論文集》第一卷,即修訂後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當年六月因肺炎在慕尼黑辭世。
他身後留下的大量作品,都是由遺孀瑪麗安娜編輯整理後出版,包括:《宗教社會學論文集》第二、三卷、《政治論文集》、《經濟與社會》、《科學學說文集》、《社會學和社會政策論文集》、《社會經濟史論文集》等。一九八四年開始,《韋伯全集》陸續出版。
譯者簡介
李中文
輔仁大學德文碩士。擔任過出版社主編、大學德語講師.目前為專職譯者。譯作包括:《兒童背脊健康法》、《孩子需要的9種福分》、《運動讓你不生病》、《無效的醫療》、《細菌之謎》、《閱讀的歷史》、《美國說了算》、《何謂哲學問題》、《論時間》、《數位癡呆症》、《一八四四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等二、三十本書。E-mail: roger6869@gmail.com
湾湾的翻译真的和大陆迥然不同。须知今日大学之中的许多乱象尽可归结于学者学术热忱为市场的侵吞。纯粹而不匍匐跪拜于政治势力与资本力量,追随永恒的善与思想的治学灵魂大概已经隐没。
评分共勉
评分没读过这本书,但读了韦伯这篇长文,仅作为标记。
评分虽然读的时候会觉得有点绕,但还是很温馨地感到作者是在真诚地劝说。然后记住海龙老师的话,学术需要天赋,不在投身学术之前不会知道自己适不适合,所以学术是天职。但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依然凭着热爱进入这个领域并最终成功,这或许就是真正的以学术为业。高山仰止。纪念又一晚熬夜写论文的夜,写论文比做展示有趣。嗯。
评分命里当有此书,只恨相读太晚,伟大,伟大! ———— 『心灵的热情是死气沉沉的计算无法取代的学术之魂,那种迷狂的灵感』 『理智化的过程是一种对世界的“除魅” 而今天的年轻人缺恰好相反,要从科学的理智化中解脱出来,回到自然本身』 『圣经里古人所处时代的性质决定了,他的生命由自身的性质所定,已为他提供了所能提供的一切,也因为他再没有更多的困惑希望去解答,所以他能感到此生足矣……而一个文明人,置身于被知识,思想和问题不断丰富的文明之中,只会感到活得累而非享尽天年……对于精神生活无休止出产的一切,他只能捕捉到最细微且临时的货色,而非终极产品……所以在他看来,死亡便成了没有意义的现象。既然死亡没有意义,这样的文明生活自然也就没有了意义,正是文明的生活,通过它的无意义的“进步性”,宣告了死亡的无意义』
邹波 《芝加哥评论》一篇新文章Max Weber Invented the Crisis of the Humanities说:一战前,马克斯韦伯警惕知识分子和国家走得过近,战争快结束快溃败的时候,他担心知识分子在课堂里扮演理想主义先知,用泛滥的理想主义价值观填满年轻人的空虚。所以马克斯韦伯主张回到纪律...
评分邹波 《芝加哥评论》一篇新文章Max Weber Invented the Crisis of the Humanities说:一战前,马克斯韦伯警惕知识分子和国家走得过近,战争快结束快溃败的时候,他担心知识分子在课堂里扮演理想主义先知,用泛滥的理想主义价值观填满年轻人的空虚。所以马克斯韦伯主张回到纪律...
评分邹波 《芝加哥评论》一篇新文章Max Weber Invented the Crisis of the Humanities说:一战前,马克斯韦伯警惕知识分子和国家走得过近,战争快结束快溃败的时候,他担心知识分子在课堂里扮演理想主义先知,用泛滥的理想主义价值观填满年轻人的空虚。所以马克斯韦伯主张回到纪律...
评分邹波 《芝加哥评论》一篇新文章Max Weber Invented the Crisis of the Humanities说:一战前,马克斯韦伯警惕知识分子和国家走得过近,战争快结束快溃败的时候,他担心知识分子在课堂里扮演理想主义先知,用泛滥的理想主义价值观填满年轻人的空虚。所以马克斯韦伯主张回到纪律...
评分邹波 《芝加哥评论》一篇新文章Max Weber Invented the Crisis of the Humanities说:一战前,马克斯韦伯警惕知识分子和国家走得过近,战争快结束快溃败的时候,他担心知识分子在课堂里扮演理想主义先知,用泛滥的理想主义价值观填满年轻人的空虚。所以马克斯韦伯主张回到纪律...
以學術為志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