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顿终身教授格兰特发现,我们大多数人能被划为三类:付出者、互利者和获取者。获取者只关注谋求利益,互利者愿意等价交换可预期的好处,而付出者则是不同寻常的一类人:他们乐于分享,不求回报。那这三类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表现有何不同?格兰特教授潜心研究10余年,认为在商业社会“分享”与“合作”的时代主题下,付出者从长远来看更可能成功。
究竟是哪些因素使一部分付出者成了牺牲者或垫脚石,另一部分却跃至成功的顶端?格兰特对此深入挖掘,指引我们发展适合自己的社交风格,选择有效的付出方式,以实现可持续的成功。
亚当•格兰特(Adam Grant),沃顿商学院终身教授,连续四年被评为“沃顿受欢迎的教师”,位居“全球25位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列,并入围《商业周刊》评选出的“40位40岁以下优秀的商学院教授”。 哈佛大学学士,密歇根大学组织行为学博士。
格兰特是谷歌推崇的组织心理学家,长期担任谷歌公司、IBM公司、花旗集团、高盛集团、皮克斯动画,以及联合国和美国海陆空三军的资深顾问,并作为“青年全球领袖”受邀出席世界经济论坛。作为《纽约时报》专栏撰稿人,他三度成为受读者关注的作者,并登上《纽约时报》的封面。他在《哈佛商业评论》等多家知名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文章,他的研究成果也被《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今日美国》等著名报刊介绍。他还是《引爆点》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欣赏的社科作家”,TED受欢迎的演讲嘉宾。他曾是一名魔术师,同时也是初级奥林匹克跳板跳水运动员。
从一个完全无私的付出者到利他且自利的付出者的转变。谈过两次恋爱,现在和第三个女孩处于开放式关系中。give and take 描述的三类人,很适合用来解释我们的交往模式。 第一段感情中,她是女王我是受。尽可能的满足她的要求,从买早餐到教她怎么让她喜欢的人喜欢上她。现在想...
评分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曾写道:“衡量一个人的真正标准,是他如何对待那些完全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 这本书是趁着读完《深度工作》之后的那股劲,趁热打铁读完的。其实应该给3.5颗星的,因为我觉得书中有很丰富的来自各个行业的案例,有影视媒体,科技网络,...
评分好书,首先我觉得道理也许再浅显不过,但是能真正将浅显的道理剖析清楚的人不过了了,文中穿插着大量的社会学案例以及心理学实验来论证付出者,互利者,获取者三者的利弊得失,结论是付出者更容易获得成功,然而想要成为成功的付出者,并不是一味的做无私的付出,利他且利己的...
评分如果搞个2015年翻译名书失败之最,我把票投给本书。《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一年就是本成功学的书,很多读者对此会产生反感,我就是其中之一。直到自己翻译的书里提到了《give and take》,我才买来开始看。可见书名翻译的失败,只要内容好,书还是有机会的。本书英文全...
利他又利己的付出;休眠关系的重启;无力的沟通风格。总体来说,是一本没什么说服力的书。东拼西凑了一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佐证作者自己的观点。 如果我们将一个人作为他自己来对待,会让他变得比现在更差;如果我们将他作为他可能成为的人来对待,会让他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歌德
评分非常适合我这种性格的人读~ 人文主义的自我怀疑之声导向更强大的影响力!嗯,这个自我麻醉可以!
评分首先得吐槽一下书名,英文原名《Give and Take》(给予与获取),2015年中信初版被改成了《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现在又换了一个马甲改成《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如果不细看,还以为是三本书呢。书名取得的确是很哗众取宠,但是内容却很扎实。我们大多数人在人际交往中可以被分为三类:付出者、互利者、获取者。在商业社会,分享与合作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题,短期看,付出者会吃亏,但从长远来看,付出着更可能成功。获取者把这个世界看成零和游戏,成功是建立在别人的失败基础上,而付出者把这个世界视作无限游戏,不断地创造涟漪效应,创造价值,将成功扩散到他人身上,人类社会建立的基础是合作,合作让我们不断进步,在人心诡谲的时代,不奢求做一个一味的付出者,能够与人互利,合作也是一种选择
评分中国人更喜欢读直接告诉人应该怎么做的书,这种一句“欲达己先达人”能讲明白的事情也不知道作者是怎么有耐心写这么多话的。基础理论研究做的太深了,不愧是沃顿商学院。
评分非常适合我这种性格的人读~ 人文主义的自我怀疑之声导向更强大的影响力!嗯,这个自我麻醉可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