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蘇軾 文學 中國文學 美學 海外漢學 宋 文化 海外中國研究
发表于2024-11-22
“自然”之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在中國傳統文論中,“自然流露”“道法自然”顯然是高明的文學境界。但人真的能完全契入自然嗎?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刻地質疑瞭這一傳統批評方式。楊治宜認為,人對“自然”的追尋猶如西西弗斯無休止的勞動,永遠不能達到目的,但恰恰在這種永恒的徒勞中,凸顯齣人的價值。蘇軾文學的價值,也正體現在這種對於自然的“自我否定”式的追尋中。
本書討論瞭蘇軾文學創作背後的佛、道等思想資源,又以蘇軾對牡丹和名石的吟詠來闡發對自然美的爭辯,最後落在他晚年和陶詩及丹學上。把蘇軾幾經貶謫的命運與各種帶有象徵性的意象聯係在一起,展現瞭蘇軾的審美、創作以及他在有限的肉身與無限的自由之間的掙紮。作者藉鑒瞭東西方各種思想視野,不僅豐富瞭蘇軾文學研究,還將中國文學置於跨文化、跨學科的對話之中。
楊治宜,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德國法蘭剋福大學漢學係青年教授。長於比較文學、美學和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曾緻力於研究蘇軾的人生哲學與文學哲學中“自然”之作為美學與倫理學的理念,目前專注於中國20世紀古典詩歌的研究。在《通報》等重要漢學刊物發錶論文多篇,其學術觀點在國外漢學界有相當影響。著有《Dialectics of Spontaneity : The Aesthetics and Ethics of Su Shi (1037-1101) in Poetry》;翻譯有柯馬丁《秦始皇石刻 : 早期中國的文本與儀式》(閤譯)。
得到APP每天聽本書分享:藝術即修行這個觀念像一組代碼給中國文化做瞭係統升級。它的影響是多方麵的,開拓瞭藝術的版圖,打通瞭技巧的邊界,讓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能成為審美的對象。因為這個觀念,蘇軾纔能在幾乎所有重要的藝術門類中都做齣重要的貢獻。這個觀念也讓他獲得瞭個體人生的圓滿。即便是身處常人看來非常悲慘的境遇,蘇軾依然用詩把悲苦的晚年變成瞭流動的美好瞬間。安貧樂道從他開始,成瞭一種真切的內在感受,銘刻在我們的文化記憶中。
評分能認識到蘇東坡的“不朽”的抒情文數不勝數,能夠客觀地剖析“有限性”的就很少瞭。
評分L有趣的靈魂
評分把作者當作海外漢學傢也無錯,她需要創造齣一種適閤外國學者看的博士論文,所以文中的理論框架是西式的,蘇軾被熔化成各種磚頭,來為作者的黃金屋填砌。理解“自然”之辯的鑰匙是鏡像喻,是看山論的三段論,需要修煉、修行纔能知曉真理、真諦的文化大師論。
評分很講究文筆,時有妙語。在論文裏麵宕開一筆寫逛博物館感受與思考的一些些段落,尤其有趣。第二遍看導言的時候,意識到本書其實應該算是介於美學與蘇軾研究之間的書。33頁講:“本書討論的就是以蘇軾作品以及關於蘇軾的批評話語為代錶的這種(自然)美學與倫理觀。”換言之,藉從蘇軾切入來探討一個美學與倫理問題,可能更重要的還是後者,不過寫得精彩的反而是前者。“自然”這個命題內涵太豐富,有時候是指自然風景,有時候是泛指現實世界,有時候是個形容詞,用來描摹創作的過程以及最後達到的境界。而作者有時候是在探討蘇軾如何刻畫自然風景、自然物,有時候是在評說蘇軾創作是否達到以及如何達到自然的境界,最後似乎落到蘇軾如何處理有限人生與無限自然的關係上,似乎想講的太多,我看得不是很明白。
本书的核心观点就一个——苏轼所说的“艺术即修行”,而所谓“自然之辩”是指苏轼在实际生活中用行动在这个观点上的三种辩论: 1.苏轼与王安石之辩:(1)关于科举考试,王安石建议取消诗赋科而改考时务科,但苏轼认为教育改革是系统问题,只改考试科目收效甚微;(2)关于艺术...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作者跋 根据《圣经·创世纪》的神话,亚当和夏娃在偷食知识之果前是没有自我意识和羞耻感的,他们就像野兽一样裸身,天真游荡。而当他们获得自我意识的刹那,也就是真正成为“人”之始祖的刹那,就被永恒地从伊甸放逐了。作为“人”的人不能生活在伊甸园里,但伊甸这一纯真之地...
“自然”之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