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八十高齡後對雙親及師友等的迴憶文字,情緻款款,令人慨嘆。讀者不僅由此得見錢穆一生的求學、著述與為人,亦能略窺現代教育和現代學術概貌之一斑。有心的讀者更能從此書感受到20世紀“國傢社會傢庭風氣人物思想學術一切之變”。與錢穆同時的鬍適、湯用彤、顧頡剛、陳寅恪等現代著名學人,許多鮮為人知的逸聞趣事,此書亦多有展現。
錢穆(1895-1990),字賓四,著名曆史學傢,江蘇無锡人。1912 年始為鄉村小學教師,後曆中學而大學,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閤大學等數校任教。1949 年隻身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 年起定居颱灣。
钱宾四撰,以浅易文言文写成的一本散文集,难得!大旨在于回忆双亲和师友,笔法简练而不失款款情致。此书回忆幼年家庭生活和少年求学之部分尤值得一读。从宾四先生回忆家庭生活的点滴中,我们可以窥见钱氏家族何以出了钱穆、钱伟长叔侄两位大师。此外作者读书求学的经历也给人...
評分读书当知言外之意,写一字,或者三字未写。写一句,或有三句为写。遇此等处,当运用自己聪明,始解读书。 故知学问向前,在遥远之进程中,自不免许多意料不及之枝节曲折,错歧复杂,有违初心者。 人生最大的学问在求能虚此心,心虚始能静。若心中自恃有一长处即不虚,则此...
評分作者钱穆,史学四大家之一,其于八十岁高龄时回忆了亲朋好友及生平治学、任事,遂成该书。读罢该书,良多感触。 1.无锡钱氏上可追至吴越王钱璆,可谓世家。然至作者少时,其家道中落,勉强维持生计。作者于19岁中学毕业后从教,然于治学从未放弃,终成史学一大家。究其成功的原...
評分钱先生之学问,仰慕久矣;钱先生之为人,却所知甚少。此等差错,实在有违史迁“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之雅训,更不副亚圣“知人论世”之灼见。 所以,书到手后,如饥似渴读之,如狼似虎阅之,如江河决堤,一贯而下。钱先生之文,因其早年熟习古文家之华章,晚年又遍览理学家之宏...
一份禮物。“僅有理想不顧經驗,此屬空想。但隻仗經驗,不追求理想,到底亦僅是一習慣,將無意義可言。”
评分讀錢先生此書,每每悵然。人生之追索,生活之苦樂,處世之所為,學問之探求,至於傢庭、社會、曆史、文化、國傢、民族,每有所感悟,無不悵然。言語間無處不溫情,卻不時刺痛心靈。是好書,值得反復閱讀,細細體味。
评分相親之日少,相疏之日多;
评分憶雙親雖為白描,但情感真摯。憶師友,臧否皆含其間,贊譽友人時,則多率直之語,微詞某公時,則多描其行狀而任公自斷。讀至最後,內心頗為感動,錢先生雖處暮年之期,但仍是一片赤子情懷,不改學人本色,可謂終生一儒者,既不能免儒者之俗,又兼儒者之長。惜其於西方、西學確實見解不深,難怪不甚被鬍適、傅斯年這種海龜所推崇。
评分四年前讀《史綱》時,即感到錢先生治史的溫情,此後又讀《曆代政治得失》,方覺察近代以前曆史的不同麵嚮。在讀本書時,有意去關切這兩個時間節點,但錢先生傾注全書的款款情深,吸引我拋棄捕風捉影的閱讀,以一個特殊的視角,沉浸到近百年的曆史洪流中。讀此書,確能憑錢先生所憶而認識時代之一麵,而在此之外,錢先生浸透一生的對文化的敬意,亦讓我倍感欽佩。最喜歡文中“求能虛此心,心虛始能靜”一句,已引為座右銘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