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创造的经济奇迹?

谁创造的经济奇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巫永平
出品人:
页数:303
译者:
出版时间:2017-3
价格:3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873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台湾经济
  • 经济
  • 台湾
  • 经济学
  • 经济史
  • 政治经济学
  • 巫永平
  • 历史
  • 经济奇迹
  • 创造
  • 发展
  • 历史
  • 奇迹背后
  • 经济理论
  • 社会进步
  • 创新
  • 增长
  • 变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中国台湾地区20世纪50—80年代的经济崛起为论题,综合利用大量文献资料,并访谈了多位曾亲历台湾经济腾飞的经济官僚,深入探讨了台湾经济崛起的政治根源,对诸多经济现象尤其是台湾中小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巨大成功,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作者简介

巫永平,荷兰莱顿大学博士,首位在台湾大学注册的大陆博士研究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评论》主编。

目录信息

版权信息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第一章 政府与市场:台湾经验的再解释
发展型国家理论对台湾经验的描述
本书的观点和假设
制度、官僚政治、领导力与经济政策
政权性质、政治战略、公共政策和产业结构
产业融资与产业结构
第二章 国民党政权在台湾的重建
政权重建
国际环境:独特的地缘政治关系
建立公共部门
国民党政权的任务与目标
经济官僚机构:组织、人员和意识形态
“信任”在国民党官僚政治中的重要性
结论
第三章 私营部门的出现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工业化
四大公营公司的民营化:本地资本的出现
从大陆流入的私人资本
结论
第四章 公营与民营大企业的关系(1950—1960)
国民党实现经济任务和目标的战略
政府可利用的工具和资源
政府和大企业密切关系的形成
结论
第五章 转向出口:鼓励还是不鼓励?
结束战时经济和转向出口
台湾中华开发公司的建立
唐荣铁工厂:一个产业政策成功的例子
结论
第六章 出口导向工业化(1961—1975):中小企业的成功
美援的逐步缩减及其影响
国民党的生存战略
变化中的经济官僚机构:制度性分权
银行与民营部门关系
三重产业结构的发展
结论
第七章 产业升级(1976—1985):一个新承诺?
国民党的主要挑战和应对
经济官僚机构
转型中的政府与民营企业关系
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公有企业与产业结构
结论
第八章 政府、市场与中小企业的出口奇迹
中小企业的作用
台湾政府的中小企业政策
政府的政治策略、公共政策、市场环境和中小企业
社会产品、国际联系与中小企业的成功
结论
第九章 结论
台湾的工业化:政府与市场关系
台湾案例和比较政治经济学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政治视角分析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国企被垄断,大民企被拉拢,小民企夹缝求生。 因为政治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民企获得发展空间;也因政治台湾开始民主化,民企获得长足发展。 民企和经济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并不是规划的结果,而是放任自流的无心插柳!当然本书也强调强人的重要影响。 总之结论和直观感觉不一样,民企和自由经济的生命力值得赞叹。对大陆发展前景,无疑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评分

《公共行政评论》一篇书评评价道:清华大学巫永平教授 《谁创造的经济奇迹?》基于中国台湾地区案例,从更 广阔的视角来解释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通常被看 作单纯的经济现象,巫永平教授通过扎实的实证考察论证了官僚政治如何影响 中国台湾地区经济。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并非得益于当局的直接干预和支 持,而是政治运作过程的意外结果,这个过程以政治权力而非经济发展为目的。 经济发展背后不是经济逻辑,而是复杂的政治逻辑。执政者本质是政治的,其 依政治理性 ( 延续执政) 而非经济理性 ( 经济发展) 行使政治权力。经济发展 服务于政治。巫永平教授找回了 “政府与经济发展”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政治视 野,论证了经济发展的复杂性。

评分

和我们的现在,何其相似,民营企业发展、强人政治

评分

以台湾为例,从政治学视角清楚而透彻地阐明了经济发展的真实逻辑,功力之深堪比当代江村经济。

评分

无电子版,不想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