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秩序

求索秩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
出品人:
页数:169
译者:徐志跃
出版时间:2018-8-1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73980
丛书系列:人文与社会译丛
图书标签:
  • 沃格林
  • 政治哲学
  • 哲学
  • 政治学
  • 秩序与历史
  • 政治
  • *南京·译林出版社*
  • 理论
  • 求索秩序
  • 哲学思考
  • 社会秩序
  • 人类文明
  • 思想探索
  • 历史脉络
  • 文化反思
  • 理性精神
  • 制度建构
  • 文明演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为《秩序与历史》系列终章的《求索秩序》,通过对柏拉图、赫西俄德和黑格尔的深刻分析,集中阐明了前几卷中关于超越的经验。沃格林致力于在此书中完成“在众多现代科学的视域下重述人性”的目标,并借此抵挡当下时代让人的生存产生畸变的各种力量。

由于沃格林的突然离世,《求索秩序》的论述未能充分展开,但是理论框架已基本完成。这本总结性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沃格林作为20世纪重要哲学家的地位;同时,它也为读者自己对秩序的求索提供了一种典范。

★ 五卷本《秩序与历史》终章,沃格林的绝笔之作

★ 直指现代混乱的哲学求索,反思性批判的学术典范

当代最为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并不是哈贝马斯和罗尔斯,而是沃格林和施特劳斯。——詹姆斯•罗兹

思想者的真诚首先在于,随时准备推翻自己的定见从头开始!出生于自由思想之家的沃格林的“史稿”,不同样(且首先)在冲击西方学界近两百年来的启蒙传统观念吗?——列奥•施特劳斯

现在所谓的社会科学中的解释学转向,沃格林从开始学术工作起就已经在践行了。——于尔根•格布哈特

作者简介

埃里克•沃格林(1901—1985),20世纪最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生于德国科隆,求学于维也纳大学,并成为该校法学院的政治科学教授。为躲避希特勒的迫害,1938年和妻子移民美国,并于1944年成为美国公民。沃格林的大部分学术生涯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慕尼黑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度过。主要著作包括八卷本《政治观念史稿》和五卷本《秩序与历史》。

目录信息

目录
编者导言
详细目录
序言
导言
第一章 开端的开端
第二章 反思性距离与反思性同一性
后记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我们必须寂静前行,进入另一种炙热。为了更深入的联合,更紧密的团契,越过黑暗的寒冷和空寂的荒芜,越过惊涛骇浪,狂风怒号,海燕和海豚的浩淼大海。在我的结束时是我的开始。 ——T. S. 艾略特《四重奏》 开始 哲学家沃格林的这本《求索秩序》(译林出版社,2018)是他临终前...

评分

我们必须寂静前行,进入另一种炙热。为了更深入的联合,更紧密的团契,越过黑暗的寒冷和空寂的荒芜,越过惊涛骇浪,狂风怒号,海燕和海豚的浩淼大海。在我的结束时是我的开始。 ——T. S. 艾略特《四重奏》 开始 哲学家沃格林的这本《求索秩序》(译林出版社,2018)是他临终前...

评分

我们必须寂静前行,进入另一种炙热。为了更深入的联合,更紧密的团契,越过黑暗的寒冷和空寂的荒芜,越过惊涛骇浪,狂风怒号,海燕和海豚的浩淼大海。在我的结束时是我的开始。 ——T. S. 艾略特《四重奏》 开始 哲学家沃格林的这本《求索秩序》(译林出版社,2018)是他临终前...

评分

我们必须寂静前行,进入另一种炙热。为了更深入的联合,更紧密的团契,越过黑暗的寒冷和空寂的荒芜,越过惊涛骇浪,狂风怒号,海燕和海豚的浩淼大海。在我的结束时是我的开始。 ——T. S. 艾略特《四重奏》 开始 哲学家沃格林的这本《求索秩序》(译林出版社,2018)是他临终前...

评分

我们必须寂静前行,进入另一种炙热。为了更深入的联合,更紧密的团契,越过黑暗的寒冷和空寂的荒芜,越过惊涛骇浪,狂风怒号,海燕和海豚的浩淼大海。在我的结束时是我的开始。 ——T. S. 艾略特《四重奏》 开始 哲学家沃格林的这本《求索秩序》(译林出版社,2018)是他临终前...

用户评价

评分

办公室偷闲膜过,脑壳好久没有这样爽了。上一次大概在十月几号

评分

意识不仅具有意向性,同时还存在启明性的维度,后者标示出了实在的位置。哲学家依据其生存体验以象征符号将整全实在表达为真理。真理在求索的符号中达致其实在,而求索亦被识别为真理程序内被确定了位置的事件。潜在的危险出现在象征表达的程序中,诉诸实在的语言充满了这样的问题,即不可经验的神性实在不断被经验符号化。柏拉图在反思性距离中认识到了统摄实在之语言的“物-实在”以及“它-实在”的二元结构。黑格尔则试图控制这个二元结构,其方法是发明一种可以把总括性悖论排除在外的语言。沃格林认为黑格尔失败的地方在于其试图将“它-实在”和“物-实在”融合进“存在”的唯一主词。但至少在纯哲学上,黑格尔的格局要大得多,因为哲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辨识出真理之表达的张力结构,它也必须将对知识的爱转变为真正的知识,尽管从未临近其终点。

评分

辉煌的未完稿。转,「意识不仅具有意向性,同时还存在启明性的维度,后者标示出了实在的位置。哲学家依据其生存体验以象征符号将整全实在表达为真理。真理在求索的符号中达致其实在,而求索亦被识别为真理程序内被确定了位置的事件。潜在的危险出现在象征表达的程序中,诉诸实在的语言充满了这样的问题,即不可经验的神性实在不断被经验符号化。柏拉图在反思性距离中认识到了统摄实在之语言的“物-实在”以及“它-实在”的二元结构。黑格尔则试图控制这个二元结构,其方法是发明一种可以把总括性悖论排除在外的语言。沃格林认为黑格尔失败的地方在于其试图将“它-实在”和“物-实在”融合进“存在”的唯一主词。」

评分

Voegelin 区分的两种“存在”模式,一种是实证科学化对象化的intentionality,另一种是对心灵秩序(上帝、天等等)的体验luminosity。其实这是对Quine那篇 “on what there is”的最好回应,Quine懂吗?

评分

办公室偷闲膜过,脑壳好久没有这样爽了。上一次大概在十月几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