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浩荡两千年》十周年典藏版,也是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收官之作。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建成?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策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集权制度下,权力与商业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更重要的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从两厚本的《激荡三十年》,到两薄本的《跌荡一百年》,再到只有一本的《浩荡两千年》,吴晓波“中国企业史三部曲”叙述的时间跨度越来越长,篇幅却越来越短,这也恰恰反映了商业在中国历史上的位置——不仅从来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商业传统,还在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中被压成...
评分让人荡气回肠的又从新审视了一遍历史,其中关于管仲的描写是在是到位,这位喜欢雕蛋的奢华宰相,果然带领着齐小白走向了富国强国之路,但是商人永远是利益驱动,最后还是败给了野蛮的武力,虽然秦朝的一统天下,让纷争的战国时代从此只能在史书中慢慢去回味了,但是其中我们经...
评分【http://blog.sina.com.cn/leiwon】这本书的主题虽然是企业史,事实上牵扯的问题很大,两千年来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在作者的笔下均有提及。书中具有总结性质的一句话是:“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的这一部企业史,...
评分吴晓波,他的专栏文字幽默诙谐而且入木三分,他的研究严肃认真,观点新颖独到,却不乏灵动之气, 他的著作,《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读来无不让人汹涌澎湃,荡气回肠,感慨万千。他从历史的漫漫长河中,解读中国经济,探寻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审视中国企...
评分从大败局到激荡三十年,看到的是一个外围框架给予了吴晓波新闻案例集的内在逻辑——给予这个词也许不合适,更为合理的说法兴许是,吴晓波聪明地为他一系列企业案例作品找到了一个提升点。其中《激荡三十年》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个外围而有了旋律,《大败局》因为是中国企...
任何一个产业和企业,如果靠的是与政府的特权契约来获取利润,那么它永远只能是一项非常危险而缺乏自主性的生意,而不可能成为一个永续的事业。这是因为,官商经济的获利不来源于创造价值,而是通过交易成本来实现的。
评分历史,值得从钱的角度再了解一下。 对于中国古代史的一般读者而言,吴晓波的这本书让这份值得更加值当。他用经济元素这个内在肌理,铺陈了一副区别于教科书的别样的中国古代历史画卷。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底和用心的投入,让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呈现在读者面前是那么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而且深入浅出。 在心情被左右得如长沙这晴雨不定的天气的这一段时间里,感谢陪伴。#书是一种你喜欢它,它就会喜欢你的生物。
评分可叹中国企业两千年,未能走出官字版图。可叹社会其他领域,都步了企业后尘。几千年的商业未能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在与国家资本的博弈中学会了逆来顺受。制度的集权化进程,完美地杀死了关于商业的所有创造力,只在身后留下了一个带着顶戴花翎的红顶商人。
评分脉络还是很清晰的。
评分历史,值得从钱的角度再了解一下。 对于中国古代史的一般读者而言,吴晓波的这本书让这份值得更加值当。他用经济元素这个内在肌理,铺陈了一副区别于教科书的别样的中国古代历史画卷。作者深厚的研究功底和用心的投入,让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呈现在读者面前是那么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而且深入浅出。 在心情被左右得如长沙这晴雨不定的天气的这一段时间里,感谢陪伴。#书是一种你喜欢它,它就会喜欢你的生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