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浩荡两千年》十周年典藏版,也是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收官之作。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建成?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策与商人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集权制度下,权力与商业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更重要的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收到何老师转吴先生新著或近两月,通略细摘竖读横览亦有数次。或许是退入中年,心绪混沌,不复少年时纵千年情。早记此后书之债,无奈迟迟未竟,实有些左右为难的心猿。话语是最大的欺骗之一,文字也往往成表意错误的途径。但愿“论史商文”之感,为意马偏而不远。 顺便说下编辑...
评分读了激荡三十年 激荡十年 跌荡一百年 后 再看浩荡两千年, 一开始仅仅是注意到这几本书之间的文笔以及叙事角度的不同, 两千年 可能是因为资料不足 企业发展不成熟 时间跨度太大等原因 导致两千年这本书像是一本中规中矩的历史书,作者的评论或者思想体现的比较少,更多还是在...
评分我酷爱历史,但读书时却觉得历史中的经济部分很是无趣,这也许是传统文化重义轻利训导的影响。儒家强调精神上的担当,骨子里有一种轻视物质财富的清高,但是一个人的官声,不在于他读了多少圣贤书,而在于他能不能让治下的百姓踏上幸福路。从实际着眼,要想做个好官,...
评分从商鞅开始,有两个理念顽强地留存了下来。第一不能让民众太富足、太有思想的潜意识一直留存了下来,最终变成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第二,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强调“国强民安”,而不是“国强民富”,所谓“安”者,年份好的时候,有口饭吃,饥...
评分【http://blog.sina.com.cn/leiwon】这本书的主题虽然是企业史,事实上牵扯的问题很大,两千年来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潮,在作者的笔下均有提及。书中具有总结性质的一句话是:“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的这一部企业史,...
脉络还是很清晰的。
评分中国从商超开始至清朝的两千年的经济发展和成败得失。
评分第一次从经济史和文明史的角度,回顾中国两千年的历史,梳理工商业的发展脉络。财政与经济是一个国家历史不可或缺也从未缺席的骨架,也是很重要的看待世事的坐标,判断抉择的依据。也许历史最大的吊诡之处就在于,一个个的偶然最终竟铺叙成了带有宿命论意味的必然,解决一朝痼疾的良药最终却催生处更悲惨的毒瘤,一代代的蜜糖与砒霜不断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纠缠转化。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康”。了解一点历史,才算略微懂了主席这句诗。
评分反反复复的官商经济让我看得慢慢丢了趣味,更有意思的倒是在这期间如客观自然不可逆的经济行为的发展,从零散到分工组织,从传统资本到金融资本,就像烧干后的荒原里的点点星火。还有一个问题待思考,这种周期波动是否已经被打破,走上一条与以往不一样的路上了?这条路的未来趋势是什么,是某一条特色的新路吗,还是换汤不汤药的伪新路?
评分从企业发展经济看2000年历史,别具一格。历代经济制度改革配套食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