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获金棕榈奖的前南斯拉夫电影导演、演员、音乐人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1954年出生于萨拉热窝,是世界上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之一,他的人生正如他的电影:激烈、丰富、不羁,音乐无处不在。在这部回忆录中,他将个人经历与南斯拉夫——这个消失的国度、昔日的祖国——的历史交织在一起。从上世纪50年代他还是个住在萨拉热窝的塞尔维亚小孩开始讲起,回望摧毁祖国的那场战争,中间穿插了自己在电影创作中取得的成就、与约翰尼·德普的友谊以及对费里尼的仰慕之情……带着电影中同样的真诚与诗意,库斯图里卡向我们讲述了一切。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Emir Kusturica),前南斯拉夫电影导演、演员、音乐人。1954年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1971年开始在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学习电影。1993年开始在纽约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电影学教授。他导演的电影《爸爸出差时》和《地下》,两度获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奖。库斯图里卡先后在美国和法国生活了14年后,回到了库斯腾多尔弗——一个他在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的交界处的山上建造的村庄,现在生活于此。
很好。 是库斯图里卡的电影纪事,也是(后)铁托时代的南斯拉夫生活史。 本书多少算是库神电影宇宙的解密符:揭示了他所有电影之间的统一性,以及沟通这些电影的现实桥梁。这些具有强烈私人性质的生活细节被融入到电影创作之中:贯穿所有作品中的深沉父爱(穆拉),对极权政权...
评分有些电影以构思架构取胜,有些电影以故事情节取胜,有些电影以深刻的思想取胜,如果一部电影同时具备这样的素质,那就是我们所说的“神作”了。而库斯图里卡的《地下》在我眼中就是这样的神作,我还记得当初看这部影片,那种五体投地的心情。 库斯图里卡的风格通常被挂钩到“超...
评分库斯图里卡在小时候第一次看到死人时,父亲安慰他,“死亡是未经证实的谣言”,“在我的人生之中,正是对那一幕的记忆支撑着我脆弱的心灵。”作者这样写道。一个孩子在幼小时就能听到这样的话,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库斯图里卡被他的影迷亲切地称为老库,他两获金棕榈,另外的...
评分我从不认为,灾难的含义仅仅是“灾难”。当然,如果灾难真正发生在我身上,我不会有余力去思考“灾难”深深处那种意味深长的含义,只有当我处于见证者角色的时候,我才能做这样的思索。 《我身在历史何处》这本书,是一本基本上与我无关的书,但书名如箭矢般打动我。我8岁的女...
评分看书的时候想起一个朋友的妈妈评价男性的标准是有没有“纯阳之气”。其实生命力特别充盈的时候是不带荷尔蒙或者说不带性张力的,轻快的时候像个小孩,恢弘起来就会有点像个神——之前只看过《地下》,确实非常狄奥尼索斯。 作者在书中始终就是父母的孩子。对亲人和家庭有一种东...
出人意料地好看 充满幽默 穿插历史 爱 亲情 友情 悲伤
评分“1992年,父亲去世了,南斯拉夫也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纯真且坚守的人,写满了对逝去国家和家人的爱,读完像是历经了一次重游。没有刻意写老库自己,也没有执着于写电影,反倒是用文字纪录下了家族和消失祖国的每个印记。年少的友情、成长的记忆,荒诞无奈又真实存在过的回忆,撕扯着神经。如今,一切都变了,这个世界是公平正义的信念让我们看起来像个白痴,但即便一直被侵犯,也绝不能向遗忘屈服。巴尔干人民骨子里对政治和反抗的执念,异常强烈。看老库给安德里奇这么多篇章,心酸又欣慰,这个始终站在苦难与不幸这一边的伟人,被长久地低估着;以及特别特别喜欢老库他爸爸。遗憾中文审稿搞错几处常识性地名,贝尔格莱德、萨格勒布、伏伊伏丁那都能印错,也是无语、、
评分我的孩子,死亡是未经证实的谣言。
评分去年某个黄昏,我曾站在兹拉蒂博尔的Drvengrad距离库斯图里卡家50米不到的停机坪上,望着波斯尼亚方向那连绵的群山。伊沃安德里奇笔下的德里纳河,以及那个叫做维谢格拉德的伟大小城,如今已被国境线分割在不同的时空中。彼时,导演却在我出发的那个城市——上海,担任着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如今,波黑免签了,家乡和萨拉热窝的距离,只剩下一张机票。当戈里察的加加林,最终成为戛纳的狄奥尼索斯父亲的儿子,塞塔利斯特咖啡馆里的爱情火车,伴着我身在历史何处的终极思考,一切都将成为光荣的约定。
评分伟人选择用思想铭记祖国,狂人拿自己的性命爱国,我们普通民众用我们的胃怀念祖国,而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用手中的摄影机记录一个已经消失的国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