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主要论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越出传统运行轨迹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全书共20章,作者以总揽全局的气度和全新的史学视角,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近代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历史图景。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研究了近代社会结构的演变,从经济、政治结构,到城乡基层组织的变化。探讨了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及其外部因素影响下导致的社会习尚的改变。考察分析了深刻影响社会上层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他各种社会思潮。作者的宽阔视野还关注到社会的其他各个层面,如宗族、行会、会党、人口、移民、社会心理、文学、电影、戏曲等等。书中极富思辨的论述,准确而深广地再现出百年中国的急剧变革。
在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中享有盛誉的这部历史读物,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读,也是其一大特色。史诗般的语言贯穿全书,遣词典雅,文采焕然,情感自然流露,富有韵律和乐感。新版增加精选《浮想录》摘编,读者可以从中领悟和探知作者建构新陈代谢史学思想的初衷和基本脉络,以及他对近代中国的深入思考。
陈旭麓(1918—1988),湖南湘乡人。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著有《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近代史思辨录》《辛亥革命》《浮想录》等,主编《中国近代史丛书》《宋教仁集》等。 一生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晚年以提倡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著称。
1988年,陈旭麓老师辞世。2008年,陈旭麓老师的弟子集聚上海纪念陈老师。今日,陈老师的弟子大都功成名就:以《天朝的崩溃》闻名的茅海建;《史林》主编熊月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国强... 如果读过陈先生的这本书,你也许会发现,陈先生的弟子都在追随着陈先生的脚步,茅海建...
评分花了近半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近代史的大部头啃完。此书洋洋四十万言,内容精深,思辨独到,文采优美。颇得太史公“春秋笔法”之真传,又遵从史学研究之严谨;视野开阔,不拘泥于旧有成果和官方表述,另辟蹊径,透过现象寻找更符合逻辑的真由。通过阅读此书有如下感受: ...
评分陈先生的文笔如此优美,又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初读起来,这本书既是高水准的学术著作,也是文采飞扬、滋润心田的历史散文。现在才明白茅海建先生的著作读来那样引人入胜,又启迪思想,原来得自他老师陈先生的真传了。 难以想象这是一本1988年完成的著作,时至今日我们还被《...
为什么一定要先存唯物史观再研究呢?看到唯物这俩字儿就想吐。
评分陈旭麓,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近代史研究专家,本书是其代表作,曾收入陈旭麓文集第一卷,又于2006年上海社科院、2012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本书是其第四个版本了。本书附录《浮想录》中,对于新陈代谢问题,陈老写了许多则札记,对于新陈代谢这个概念加以阐述。本书虽然是近代史研究专著,但是写法却是从古代社会开始撰写的,讨论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陈老提出了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特别是在近代以来,面对外来殖民者,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社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此为线索,逐一探讨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庚子之变、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并试图从中寻找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的轨迹。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于中体西用问题的探讨,这也是他新陈代谢概念的前身。
评分为什么一定要先存唯物史观再研究呢?看到唯物这俩字儿就想吐。
评分当代学术系列精装书非常漂亮,可以入围再版非常好。此书是中国近代史的扛鼎之作,大陆出版虽有删减,但值得收
评分陈旭麓,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近代史研究专家,本书是其代表作,曾收入陈旭麓文集第一卷,又于2006年上海社科院、2012年人民大学出版社再版,本书是其第四个版本了。本书附录《浮想录》中,对于新陈代谢问题,陈老写了许多则札记,对于新陈代谢这个概念加以阐述。本书虽然是近代史研究专著,但是写法却是从古代社会开始撰写的,讨论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陈老提出了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特别是在近代以来,面对外来殖民者,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社会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此为线索,逐一探讨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庚子之变、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并试图从中寻找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的轨迹。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于中体西用问题的探讨,这也是他新陈代谢概念的前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