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休息法

最高休息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悅知文化
作者:[日]久賀榖亮
出品人:
頁數:288
译者:陳亦苓
出版時間:2017-12-4
價格:TWD35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956206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學會休息
  • 自我管理
  • 個人管理
  • 心理學
  • 健康
  • 生命
  • 日本
  • 久賀榖亮
  • 自我管理
  • 高效生活
  • 時間管理
  • 心理調適
  • 專注力提升
  • 身心平衡
  • 壓力緩解
  • 內在成長
  • 習慣養成
  • 深度休息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工作時總是日理萬機的人,

有些疲勞是無法消失的。

不論怎麼休息,睡得再多,為何還是覺得很倦怠?

因為纍的不是身體,是大腦。

大腦的疲勞和身體的疲勞具有根本性的差異,

即使發呆,大腦仍然怠速運轉,

光是這樣就能消耗掉60〜80%的大腦能量,

使得大腦的疲勞在不知不覺中不斷纍積。

一旦慢性化持續下去,各方麵的錶現將越來越差,

甚至會導緻憂鬱等心理疾病。

一流的人為何總是精神奕奕,不會疲纍?

具科學正確性的「大腦療癒法」

壓力,往往來自於對過去的檢討,

以及憂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

無限迴路的雜念,將讓大腦的疲勞越積越深。

透過「消除腦部疲勞的七個休息法」──

以呼吸和冥想,釋放壓力,達到正念的目的。

以微小說形式,專為商業人士打造

為瞭說明正念能為工作及生活帶來的具體改變,

本書最大特色在於採取微小說形式,

將經實證的腦科學研究成果,融入故事內容,

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獲得相關知識。

先睹為快!

消除腦部疲勞的7個休息法

1覺得腦袋纍瞭的時候--正念呼吸法

2發現自己在想事情的時候--動態冥想

3因壓力而導緻身體狀況不良的時候--呼吸空間

4想跳脫思考的重複迴圈時--消除心猿意馬的方法

5感覺似乎被憤怒或衝動給牽著走的時候--RAIN

6對他人抱有負麵情緒的時候--溫柔的慈悲心

7覺得身體不適,感到疼痛的時候--身體掃描

【特別收錄】美國精神科推薦「五天休息計劃」

讓大腦獲得真正的休息。

著者簡介

久賀榖亮 Akira Kugaya, M.D. / Ph.D.

同時擁有日本與美國的醫師執照,醫學博士。耶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係畢業、美國神經精神醫學學會認證醫師、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會員。

在日本緻力於臨床及精神藥理的研究後,到美國耶魯大學從事尖端腦科學研究,並以臨床醫師的身分,於該大學、亦即美國數一數二的精神醫療領域行醫長達八年之久。此外,還曾擔任長灘精神醫療診所的專任醫師、港灣UCLA的兼任醫師等。

2010年,在洛杉磯開設「TransHope Medical(久賀榖 心的診所)」,並擔任院長,結閤最先進的正念認知療法及TMS磁刺激治療等方法來進行診療。在日本及美國,擁有總計超過25年的臨床醫師職歷。

在大腦科學及藥物療法的研究領域連續兩年獲得「Lustman Award」(與耶魯大學精神醫學有關的學術獎)、「NARSAD Young Investigator Grant」(以神經生物學的傑齣青年研究人員為對象的獎)。包括閤著在內,共有50篇以上的論文作品,另有許多學術會議發錶。興趣是鐵人三項。

譯者簡介

陳亦苓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係畢,輔修日文,曾留學並於日本工作近 4 年。目前為自由譯者,擅長資訊類英翻中、日翻中。

圖書目錄

前言--具科學正確性的「大腦休息法」
人們正在摸索「科學化的大腦療癒法」
就算你「什麼都不做」,腦袋還是會纍
全世界的菁英們都是這樣讓腦袋休息的
真正的休息並非「單純的充電」
正念時刻--「最佳休息法」的故事
Prologue 紐哈芬的隱士
Lecture0 尖端腦科學所關注的「大腦休息法」
以最先進的大腦科學來保養心靈
「創建大腦的時代」來瞭
注意力渙散、憤怒、沒精神……「腦部疲勞」的二三事
世界頂尖企業所引進的「最佳休息法」
Lecture1 如何以科學的方式創建齣「不會纍的心」?
--在腦科學與冥想之間
全世界都在引頸期盼的「大腦療癒技術」
纍的不是「身體」,而是「大腦」!!
冥想的「科學理論支持」正有所進展
人腦無論如何就是會纍--名為DMN的浪費者
不會纍的大腦結構要「由自己創造」
提升專注力,擁有自製力
Lecture2 「容易疲勞的人」的大腦習慣
--聚焦「當下」,別把目光移開
練習「什麼都不做」--休息的基本姿勢
找齣「大腦疲勞的原因」--注意呼吸
腦部的疲勞來自「過去與未來」--心靈的伸展
要改變大腦,「習慣」最重要
可在午飯時間進行的大腦休息法--餐食冥想
Lecture3 「自動駕駛」會使大腦精疲力竭
--提升專注力的方法
雜念會悄悄潛入「自動駕駛中的心靈」
多工會降低大腦的專注力
在「專注模式」的大腦中發生瞭什麼事?
脫離自動駕駛的方法--貼標籤與步行冥想
Lecture4 淨化腦部的「睡眠」×「冥想」
--溫柔的慈悲心
日本人早就知道「最佳休息法」瞭!
藥物無法治癒「腦部的疲勞」
一邊睡覺一邊用「清潔劑」洗去大腦的疲勞物質
培養正麵情緒的慈悲心3步驟
Lecture5 別壓抑杏仁核!
--不纍積疲勞的「焦慮消除法」
「額葉」與「杏仁核」的失衡會造成壓力
用「呼吸空間」來舒緩緊張
「腦部結構」改變,對「壓力的感知方式」也會改變
疲勞是一種叫「疲勞感」的腦部現象
防止腦部疲勞的飲食
能讓大腦恢復的5個習慣
Lecture6 永別瞭,心猿意馬
--這樣就能夠消除雜念
每個月要專心「發懶」一次
雜念會帶來疲勞--消除心猿意馬的方法
正念是「第三代」的認知行為療法
為什麼總是會想著「同樣的事情」?
使大腦疲勞的「道德評斷」到底是指什麼?
Lecture7 「憤怒與疲勞」之間齣人意料的關聯性
--「緊急模式」的大腦科學
別讓腦袋「被杏仁核挾持」瞭!!
來自腦部的「衝動」,就用RAIN來對付
越是目標導嚮的人就越要注意「憤怒」的問題
Lecture8 復原力的大腦科學
--冥想會創造齣「不屈不撓的心靈」冥想能建立齣最強團隊
真能創造齣「有恢復力的腦」嗎?--復原力
「復原力×腦科學」的結論是正念!?
在睏境中依舊保持心靈的平靜--平等心
Lecture9從大腦來治療身體
--副交感神經訓練
「競爭」是最令大腦疲勞的事
為什麼要和「疏遠的人」聯絡?
冥想是對「疼痛」有效的腦科學程序
能讓身體恢復活力的「身體掃描」方法
Lecture10 腦袋有腦袋的休息方法
--人與組織所需要的「善意」
隻靠放鬆無法「讓大腦休息」的理由
幸福有48%是遺傳。所以「感恩」很重要
腦神經行銷學與「友善的貝果」
「最佳休息法」也能療癒組織及社會
Epilogue 憐憫的慈悲心
結語--從Doing到Being
[特別附錄]
美國精神科醫師所推薦──5日簡單休息法
基本觀念
前一天的準備:讓大腦進入休息模式
第一天:讓身體休息的發懶日
第二天:去看看附近沒去過的地方
第三天:確認與他人之間的連結
第四天:解放慾望的狂野日
第五天:為瞭讓「下次的休息」能更好
參考文獻一覽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本书的名字有一定误导性,听起来像是滥竽充数的“how to”型作品。不过看看出版社,是那个出版了我的很多教材的人民邮电,加上一些推荐,嗯,看起来值得冒险一试。结果证明还是值得的。不过欲扬先抑,书的内容是“高效休息”,也说很多纷杂的“猴子思维”占据了大脑内存,但...

評分

“据说,正念起源于原始佛教。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访问斯里兰卡时接触到了这个概念,随后将此传播到西方国家。可以说,正念是西方人将东方的思想和冥想改编成符合他们习惯的产物。因此正念早就摒弃了原有的宗教性质,相对而言更注重实用性。P46” 01 — 日文原版2016年出的,...  

評分

評分

評分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累了一天,下班回家,什么都不想做,只是躺在床上刷手机。本来是想放松、休息一下。可是,却感觉越休息越累。原来,虽然身体处于放松状态,但是眼睛和大脑,一直被屏幕牢牢勾住,不得放松。 这种方法并没有使我们得到休息。所以,我们变得很急躁,很...  

用戶評價

评分

簡單,但是是一個很好的提示,操作則很便捷!

评分

拿到書的那一刻真的不想看。。因為太厚瞭。。。 但是發現作者已經預想到這個 前言裏麵已經說明瞭 方法打頭寫齣來,再用微小說方式把方法論變成我們普通人能理解的故事。 這幾年經常會在不同的平颱或書中發現不同行業的人都在嘗試「冥想」~這本書非常好入門,推薦。

评分

讀過之後每次焦慮瞭就把注意力迴歸故意。「憐憫之心」的確非常有用,可以想通很多事情。

评分

讀過最受益的一本工具書,而且排版好Q

评分

讀過之後每次焦慮瞭就把注意力迴歸故意。「憐憫之心」的確非常有用,可以想通很多事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