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思想?

什麼叫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德] 馬丁·海德格爾
出品人:
頁數:329
译者:孫周興
出版時間:2017-10
價格:85.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0149976
叢書系列:海德格爾文集
圖書標籤:
  • 海德格爾
  • 哲學
  • 西方哲學
  • 思想
  • 德國
  • Heidegger
  • 講演
  • 孫周興
  • 思想
  • 哲學
  • 認知
  • 思維
  • 邏輯
  • 批判性思維
  • 自我意識
  • 觀念
  • 意識
  • 智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什麼叫思想?》是馬丁•海德格爾1951-1952年間所做的兩個講座。第一個講座展開為對作為西方形而上學之“完成”的尼采之基本立場的爭辯。第二個講座包含著一種與巴門尼德的存在曆史性的對話。前者為“形而上學之完成”,而後者為“開端性的思想傢”中的標誌性人物。兩個講座包含一種根本的關於“什麼叫思想?”的存在曆史性的沉思,取該問題預先確定的雙重統一的定嚮。它們追問思想意味著什麼,但它們同時也追問思想曆史性地把什麼任務交給人。

著者簡介

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國著名哲學傢,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錶之一。

孫周興,現任同濟大學哲學係教授,人文學院院長,《同濟大學學報》主編等。主編《海德格爾選集》被評為1997年中國十大好書。

圖書目錄

單行本前言
第一部分 1951-1952年鼕季學期講座及過渡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第二部分 1952年夏季學期講座及過渡
第一講
第二講
第三講
第四講
第五講
第六講
第七講
第八講
第九講
第十講
第十一講
附錄
1951-1952年鼕季學期講座第九講迄今未發錶部分
1952年夏季學期講座未做的最後一講(第十二講)
編者後記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没有现象学的入门读海德格尔的书那真是会被虐哭的。 但是一旦开始了海德格尔的思想之旅就会深深为被海‘的思想折服,尤其是来到巴门尼德的第二讲、第三讲,仔细梳理字句间意思以及联系现象学层面的想象逐渐地领会到其“回到事物本身”的玄妙。不断地、不断地回到那存在中去,在...

評分

没有现象学的入门读海德格尔的书那真是会被虐哭的。 但是一旦开始了海德格尔的思想之旅就会深深为被海‘的思想折服,尤其是来到巴门尼德的第二讲、第三讲,仔细梳理字句间意思以及联系现象学层面的想象逐渐地领会到其“回到事物本身”的玄妙。不断地、不断地回到那存在中去,在...

評分

没有现象学的入门读海德格尔的书那真是会被虐哭的。 但是一旦开始了海德格尔的思想之旅就会深深为被海‘的思想折服,尤其是来到巴门尼德的第二讲、第三讲,仔细梳理字句间意思以及联系现象学层面的想象逐渐地领会到其“回到事物本身”的玄妙。不断地、不断地回到那存在中去,在...

評分

没有现象学的入门读海德格尔的书那真是会被虐哭的。 但是一旦开始了海德格尔的思想之旅就会深深为被海‘的思想折服,尤其是来到巴门尼德的第二讲、第三讲,仔细梳理字句间意思以及联系现象学层面的想象逐渐地领会到其“回到事物本身”的玄妙。不断地、不断地回到那存在中去,在...

評分

没有现象学的入门读海德格尔的书那真是会被虐哭的。 但是一旦开始了海德格尔的思想之旅就会深深为被海‘的思想折服,尤其是来到巴门尼德的第二讲、第三讲,仔细梳理字句间意思以及联系现象学层面的想象逐渐地领会到其“回到事物本身”的玄妙。不断地、不断地回到那存在中去,在...

用戶評價

评分

老海的所有作品都無法提交一個“恰當”的書評,又不得不一再嘆為觀止,這本仍是啊,猶是啊。隻感慨他的作品永遠到來得太早瞭,在遙遠的將來,仍然太早…一如源頭…什麼將(我和他)召喚入思考(留心)呢

评分

老海的所有作品都無法提交一個“恰當”的書評,又不得不一再嘆為觀止,這本仍是啊,猶是啊。隻感慨他的作品永遠到來得太早瞭,在遙遠的將來,仍然太早…一如源頭…什麼將(我和他)召喚入思考(留心)呢

评分

海德格爾自言最少被人閱讀的著作,正是時代標誌

评分

相續的兩期講座,前一期焦點的新開端的尼采,後一期焦點傳統形上學的巴門尼德,不過後一期實際是傳統的概念解讀。後者思路明確而受睏於語言。前者則是過於麯摺,後附的譯者解讀感覺過於簡單。硬著頭皮讀完也終會遺忘。

评分

(1954)科學並不思。甚至作為科學之源頭和科學之基礎的形而上學(或一般而言的哲學)也不“思想”——是所謂“哲學的終結與思想的任務”。海德格爾抓住瞭“兩端”,以兩個講座分彆處理尼采與巴門尼德,前者為“形而上學之完成”,而後者為“開端性的思想傢”中的標誌性人物。永恒在瞬間中存在——在海德格爾看來,這正是尼采後期哲學的要義所在。在以“神性”為標誌的傳統形而上學的“永恒”和“超越”思考終結之後,尼采關注“如何安頓個體此在生活”這樣一個實存論問題,不再主張任何具有形而上學(神學)色彩的謀求永恒的超越論,而是采取瞭一條“把瞬間永恒化”的路徑。在前蘇的巴門尼德思想中,人還不是主體性意義上的人,人的活動還是非對象性的,人是受“存在之命運”的規定、被存在所“用”纔去言說(讓呈放)和思考(留心)存在者之存在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