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之死

悲剧之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乔治·斯坦纳
出品人:
页数:247
译者:
出版时间:2017-5-1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782192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学理论
  • 乔治·斯坦纳
  • 戏剧
  • 文学研究
  • 乔治斯坦纳
  • 悲剧
  • 詩學
  • 美国
  • 悲剧
  • 死亡
  • 人性
  • 命运
  • 孤独
  • 绝望
  • 心理
  • 黑暗
  • 宿命
  • 人性之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戏剧界兴起了一种“悲剧已死”的论调。1961年,乔治·斯坦纳写下了名噪一时的《悲剧之死》,他在书中指出,17世纪前后,西方人的世界观发生了革命,人摆脱了“自然”秩序,不再把自己想象为依附于“由习俗、宗教和政治传统以及社会等级构成的稳固结构”的某种固定形象,而是把其设想为应该而且能够运用理性和智慧来完善、筹划、主宰自己生活的现代人。在斯坦纳看来,这一世界观的转变对于悲剧的衰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在此基础上,斯坦纳分别从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不可译性、浪漫主义世界观对悲剧的破坏、韵文与散文对悲剧的影响、现代悲剧作家对古典悲剧的继承与革新等几个方面阐发“悲剧已死”的主题。

作者简介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 ),美国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大师与翻译理论家。斯坦纳生于巴黎、从小接受极为严格的语言和古典文学的训练。1940年随父母迁入美国、曾在芝加哥大学、牛津大学等大学深造,1955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值。斯坦纳在哲学、翻译学、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很高的造诣。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专著有:《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严忠志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斯坦纳回忆录:审视后的生命》(李根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海德格尔》(李河、刘继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语言与沉默:论语言、文学与非人道》(李小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

陈军,文学博士,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兴趣为西方戏剧理论。曾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项;著有《正剧批判——从黑格尔对正剧的批判出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在《社会科学战线》《戏剧艺术》等期刊发表论文若干篇。

昀侠,原名刘云霞,《戏剧与影视评论》编辑。

目录信息

第一章 什么是悲剧
第二章 悲剧观念在英语世界的拓展
第三章 法国新古典主义悲剧的不可译性
第四章 浪漫主义杀死了悲剧
第五章 浪漫主义悲剧作家(上):雨果、歌德和席勒
第六章 浪漫主义悲剧作家(下):歌德、拜伦、克莱斯特和席勒
第七章 韵文、散文与悲剧
第八章 现代悲剧作家(上):易卜生、斯特林堡和契诃夫
第九章 现代悲剧作家(下):叶芝、艾略特、克洛岱尔和布莱希特
第十章 悲剧的未来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只有内部某些东西消亡之时,语言才会任其彻底瓦解。”

评分

人摆脱了“自然”秩序,不再把自己想象为依附于“由习俗、宗教和政治传统以及社会等级构成的稳固结构

评分

对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悲剧关系的辩证诠释,对于拉辛、高乃依、易卜生、克洛岱尔等的解读和比较、对于悲喜剧与文体的结合分析,都言简意赅、鞭辟入里。不满足之处,第40页“法文诗歌最突出的问题是过去的诗歌”是什么意思?所谓的“无动作”戏剧究竟何指?希望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评分

译者序也很棒

评分

对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与悲剧关系的辩证诠释,对于拉辛、高乃依、易卜生、克洛岱尔等的解读和比较、对于悲喜剧与文体的结合分析,都言简意赅、鞭辟入里。不满足之处,第40页“法文诗歌最突出的问题是过去的诗歌”是什么意思?所谓的“无动作”戏剧究竟何指?希望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