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時代的史學寫作》汲取瞭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與生物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發人深省第概要梳理瞭今日史學傢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可能的形成。該書生動活波、引人入勝,有助於新老史學工作者理解本學科的新進展。
林恩·亨特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傑齣的研究型教授,曾任美國曆史學會主席。她著作等身,包括《人權的發明》《曆史的真相》等。目前她定居於洛杉磯。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結構與文化。。。
评分關於四大範式和文化理論的梳理相當之精彩! 林·亨特處在全球時代的21世紀進行瞭展望。她認為,在20世紀主流的史學範式留給當下的問題仍懸而未決,但如果能夠綜閤有關社會與自我的新思維、原有範式的閤理內核,以及全球化的有益成果為一體,則可以産生新的研究範式。這也同史學研究隨時代變遷而不斷演進的宗旨相契閤。
评分林亨特難得正經一迴。
评分非常清楚地梳理瞭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史學範式發展變化,有瞭解的可以捋順思路,不熟悉的可以按圖索驥。二戰後四大史學範式:馬剋思主義、現代化、年鑒學派、身份認同政治——60-90s,質疑前者以經濟與社會關係作為文化與政治錶達的基礎,文化理論齣現——90s,全球化興起,似乎可以把前述盡收囊中,分齣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視角,作者認為前者偏重宏觀、經濟、西方主導;後者是全球史研究的主導,迴擊瞭全球化是現代化彆名的觀念,全球化是雙嚮的休戚與共、經濟貿易背後有著消費偏好和文化融閤等影響因素。第三章討論各範式均離不開的基本範疇:社會與自我(社會建構與個人能動性),“社會”的曆史(宗教、環境史、動物史),強調曆史學與心理學閤作,認為情感史前途無量,對於當下研究缺乏個人的問題很有啓發。第四章收尾總結。
评分非常清楚地梳理瞭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史學範式發展變化,有瞭解的可以捋順思路,不熟悉的可以按圖索驥。二戰後四大史學範式:馬剋思主義、現代化、年鑒學派、身份認同政治——60-90s,質疑前者以經濟與社會關係作為文化與政治錶達的基礎,文化理論齣現——90s,全球化興起,似乎可以把前述盡收囊中,分齣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視角,作者認為前者偏重宏觀、經濟、西方主導;後者是全球史研究的主導,迴擊瞭全球化是現代化彆名的觀念,全球化是雙嚮的休戚與共、經濟貿易背後有著消費偏好和文化融閤等影響因素。第三章討論各範式均離不開的基本範疇:社會與自我(社會建構與個人能動性),“社會”的曆史(宗教、環境史、動物史),強調曆史學與心理學閤作,認為情感史前途無量,對於當下研究缺乏個人的問題很有啓發。第四章收尾總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