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的解体无疑是20世纪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作者根据最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绝密电话记录,重新解读了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
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保全苏联作为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的复杂游戏。
作者着眼于事件中心的四个人物—乔治·布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鲍里斯·叶利钦、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来讲述苏联最后五个月间发生的故事,这五个月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本书作者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文献,这让他能够站在一个特殊的立场来呈现一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
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哈佛大学俄罗斯及乌克兰史教授,也是东欧诸国史顶尖的研究学者,专攻俄罗斯及乌克兰现代史。他的著述丰富且有创见,曾经连续三年(2002-2005)获得美国乌克兰研究协会颁发的最佳著作奖项。他更于2009年获得古斯拉夫研究协会颁发的卓越学人奖。著有《雅尔塔—决定世界格局和历史进程的八天》和《斯拉夫民族之起源》等书。
哈佛大学俄罗斯及乌克兰史教授沙希利·浦洛基的新著,充分使用近期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档案资料,回溯了1991年7月至12月前苏联分崩离析的历史过程。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决定世界最后一个帝国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美国的政策,不是苏联中央与俄罗斯的矛盾,也不是苏联与...
评分 评分不同于传统的冷战叙述,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并非传统印象里的积极和平演变,而是在苏联大厦将倾之时努力挽救。一个拥抱民主的苏联远远比几十个不确定的国家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同已经熟悉的苏联打交道远比同四个有核国家方便许多,布什和戈尔巴乔夫良好的私人关系同样有所...
评分 评分如果说《大国的崛起》通过中国高铁历经艰险的发展之路展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国的崩溃》则讲述了另一大国的没落。它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1991年苏联解体前5个月的点点滴滴,再现了它曾经的辉煌。作者透过详实历史资料,珍贵图片说明苏联解体不仅仅是他国干涉导致,更因苏联内部早已瓦解。
评分优点:细节丰富,高度还原,且利用了老布什档案,有美方视角,让我们知道,出于对于核武器的担忧,美方的初衷是维持苏联的。缺点:美方视角比例大了一点,实际上并没有很多关键性情节(当然使叙事更吸引人)。此外不同意作者的结论:819政变后还有机会,真正颠覆苏联的是加盟共和国尤其是乌克兰的独立。实际上,当戈尔巴乔夫把权力从党委转向苏维埃那一刻,毁灭的种子就埋下了。819使其疯长,完全没机会翻盘了
评分整体是在说 冷战早已基本结束 由于担心核武器分散到前苏国家等等问题 美国并不希望苏联解体 苏联也不是被戈尔巴乔夫搞跨的 主要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分手 各个成员国可以选举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操作 以及切尔诺贝利事故对乌克兰的影响 这些内部原因 苏联1991年承受巨大压力 解体了
评分评论大多是5月16,17号的,明显是刷出来。如果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话,觉得苏联的最后一天和失败的帝国也还好。前者以纪实的角度写了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尤其是各种新闻般的细节。后者从领导人的角度写这段历史,也算是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评分所谓的苏联帝国就是笑话,人民都到吃不饱饭、御不了寒的地步,核武器有什么用?共和国要独立,俄罗斯要当新的老大,老戈还要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美国最关心核安全,静观其变。 结果,变得太快,美国也没想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